第32章 奴隶主的奢靡生活(1 / 1)

 尧舜之际,前后历时二十多载的治水,如同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大战之中,生灵涂炭,财富尽失,但远古先民的灵魂,在大战之中得到了充分的洗礼和荡涤。与世俗的财货相比,这经历洗礼和荡涤的灵魂,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宝贵财富。因为有了它,一切未知的财富都能够被创造出来。

前面我们分析过,禹王治水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除了青铜器这一治水神器的功劳之外,舜帝的全力支持与保障也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禹王治水十六载,其影响无异于一场规模庞大的全面战争。为了保证治水进展顺利,舜帝将所能够调动的一切人力、财货以及青铜器,全都送去了治水一线。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一整套社会统筹机制作为基础保障。这一社会统筹机制,为治水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阶级社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治水成功之后,荡涤灵魂的创造力爆发,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生产很快得到恢复,社会财富迅速累积。治水虽然成功,但是那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统筹机制,却没有马上就被废止。在这一社会统筹机制的有效运作之下,这些累积起来的财富,很快就被集中到了极少数人手里,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禹王。有了这许多财货之后,禹王首先修缮了自己的居所,将城墙加固,装饰一新之后,在原先的城墙之外又修了一层城墙。如果说,在禹王之前所建起的城墙,能起到很好的防御作用的话。那么,禹王新建起的城墙,则又多了一个全新的功能,那就是隔离。根据亲疏贫富,城墙将先民们区分出了三六九等,划分出了原始的阶级雏形。在城墙的隔离之下,禹王和自己的嫡系族人住在内城,奴隶们住在外城,而其他普通的民众则住在城外。

有了更加舒适、更加象征权力地位的居所,禹王的整体生活水平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奴隶主阶层的奢靡生活从禹王开始,虽说生活奢靡,但与现在比起来顶多也只能算作富足。细数起禹王的奢靡生活,用现在的话来说,无非就是喝点革命的小酒,听点靡靡的音乐,看点荡漾的舞蹈。除了这些,真的想不出还有什么能算得上奢靡的了,当然,这是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来说,这些绝对算得上是奢靡。据说因为奢靡的生活,同时也因为将人分出了三六九等,已经有很多先民开始对禹王不满了。

会稽大会,禹王进一步厘清了各部落的关系,杀掉防风氏树立了威信,同时也确定了各部落向中央的固定贡赋。中央的权威得到维护,奢靡的生活也有了固定的物质财货来源,王位传子这一最宏伟的目标也得以最终实现,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出现。

得益于禹王周详谋划的保驾护航,禹王的儿子启顺利继承了父亲的大业,一并继承的还有那奢靡的生活。据说,在奢靡的生活方面,启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组织创作了名为《九韶》的大型乐舞。那种感觉倍儿爽,奢靡的生活根本停不下来,这是后话。

关于奴隶主的奢靡生活,笔者在这里只是尽可能地做到写实而已,并不存在任何褒贬的意思在里边。或许,奴隶主的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吧,纵观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奴隶主,很少有生活跟奢靡不沾边的。作为同一时期最大的奴隶主,禹王如此,禹的儿子启如此,启的儿子太康如此,代夏的羿王也是如此。即便是后来因失国而出名的夏桀王、商纣王、周幽王,无一不是如此。

以上说的是中国的历史典籍记载,中国的奴隶主如此,那么国外奴隶主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具体的情况笔者没有去做详实考证,但是有一点却是极其明显的,那就是大修宫室,国外的奴隶君主无一不是住在奢华雄伟的宫殿内。居所既然如此,那么在这些努力君主的生活里,革命的小酒,以及旌神荡魄的乐舞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这些旌神荡魄的乐舞,再加上小酒的刺激,那么奢靡的生活自然就开始了,而且根本停不下来。综上所述,奢靡的生活,或许就是奴隶主生活的常态,当然这是在没有外来威胁的时候,一旦有了外来的威胁,这些奴隶主或许会稍稍收敛一些。

鉴于以上的分析,奢靡生活既然是奴隶君主的生活常态,所以,我们再分析王朝兴衰罔替的时候,就自然也不能把生活奢靡当做某一君王失国的主要原因了。毕竟大家都这么奢靡,偏偏要把某一失国的君王拿出来当做生活奢靡的反面教材,这似乎有失公允,也容易对后人产生误导。既然大家同样都生活奢靡,而有的兴国,有的却失国,一定还有其它的重要因素在里面发挥作用。作为**丝,我们要做的就是,远离奢靡(本来离得就很远),找出其它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