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帝喾一守成之主(1 / 1)

 帝喾是五帝中的第三帝,是黄帝曾孙,玄嚣孙子,父亲叫蟜极,颛顼的侄子。传说帝喾少小聪明好学,十二三岁便有盛名,十五到颛顼的王国里当官,后被封在辛地,所以帝喾又被称为高辛氏。帝喾一生打过三次大仗,第一仗是在取代颛顼之后不久。登上王位之后,帝喾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战争,而这场战争的对象还是共工氏。帝喾命令重与黎带领部队征讨共工氏,经过颛顼王国数十年********的统治,中央的实力已经非常强大,共工氏根本不是对手。

将共工氏打败之后,重黎班师回朝,但是这却不是帝喾想要的结果,于是帝喾对重黎大为不满,拣了一个庚寅日,将重黎公开处死。之后帝喾又派吴回带兵攻打共工氏,这次吴回将共工氏打得很惨,近乎灭族。继颛顼帝时期祝融氏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历史悠久、实力强大的共工氏也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变成了神话传说中的水神。虽然共工氏与祝融氏先后被打压出了王国的权力中心,但是他们曾经长期把持的官位却被以他们氏族的名称延续了下来。比如共工氏长期担任水正,因为叫顺了嘴,大家也都习惯了,习惯上把共工与水正联系在了一起,因此水正也被称为共工。祝融氏长期担任火正,基于同样的原因,火正也被称为祝融了。

共工氏被灭,龙颜大悦,帝喾大加赏赐吴回,封官封地,让吴回坐上了主管兵伐的火正(六相之一),于是吴回成为了新的祝融氏。西、东周时期的楚国王族就是祝融氏的后裔,但是此祝融氏指的就是这个帝喾封的吴回,而不是以前那个历史悠久、实力强大的祝融氏。第二场战争的对象是西北方的犬戎,这一仗也很容易就取胜了,但是帝喾却没有对犬戎步步紧逼,而是放他们离开。

第三场战争是平叛内乱,根据传说,当时的情况时这样的:帝喾一生爱游历天下,当他带着妃子常仪以及女儿游历到云梦大泽附近的时候遇到了房王作乱,帝喾一行被房王的部队团团围困。而此时王国的直属部队远在千里之外,无法救援,于是帝喾就一边派人回去搬救兵,一边向周边的其他部落发布昭告。帝喾向周边的部落承诺,只要是能来救驾并且取了房王的项上人头,就赏赐大片封地,大量赏金,并且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位勇士。发出这样的悬赏,帝喾身边一条叫盘瓠的大狗却心动了,这条大狗很是威猛,只身前往房王的营地,将房王以及房王手下大将的头都咬了下来。一下子带回来两颗人口,盘瓠可以说是超额完成了任务,该是帝喾践行承诺的时候了,但是帝喾怎么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条狗呢?盘瓠却是不肯罢休的,于是就将帝喾的女儿还有一个贴身丫鬟给掳走了。

当然了,上面的情况只是一个传说,但是既然有专门的一个传说,远古时期就应该有大概的这么一个事情,如果盘瓠不是一条狗,这个传说也就解释得通。现在我们来还原一下故事场景,还得先从帝喾与犬戎的那场战争说起,犬戎是什么?犬戎是中国古代对西方某一个少数民族的称呼,那么为什么要称呼他们为犬戎呢?因为这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养狗的游猎部落。帝喾的军队打败犬戎部落之后,除了将一些俘虏贬为奴隶外,并没有对剩下的犬戎赶尽杀绝,所以就有很多犬戎逃跑了。而盘瓠就是犬戎俘虏当中的一个,盘瓠因为长得高大健壮,同时又聪明伶俐,于是就被帝喾作为专有奴隶养在了身边。至于盘瓠究竟有多健壮,如何聪明伶俐,大家可以参考昆仑奴。而房王却是逃跑犬戎的一个,他带领一帮犬戎族人逃窜到了云梦泽一带,在这里自立为王。

有了上面的人物身份设定,后面的场景就容易还原了。因为盘瓠深得帝喾的新任,所以帝喾就把盘瓠养在了“王宫”里,而且帝喾在游历四方的时候总也会把他带在身边。但是盘瓠毕竟是奴隶的身份,肯定不会被当成人一般看待的,所以被养狗一般地养着。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帝喾的“王宫”大概能有多大点,所以在这么小的范围内,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盘瓠与帝喾身边的人都很熟悉。即便是身份差距如此之下,在见过帝喾的女儿一面之后,盘瓠就惊为天人,从此心里就一直念念不忘。但是因为身份的巨大落差,盘瓠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于是就悄悄地把这份情愫深埋在心底。直到帝喾一行被房王围困,帝喾做出了封地赏赐嫁女的承诺之后,盘瓠深埋在心底的那份情愫重新开始涌动: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一个孤零零的身影离开了帝喾的营地之后,径直朝着房王的营地而去。在围困帝喾之前,房王早已经对帝喾一行人做了详细打探,知道帝喾身边有一个高大威猛的犬戎奴隶。自己曾经的同族,如今的奴隶盘瓠来到自己的营地,房王还是心有警惕的。但是在盘瓠攀了一段血缘关系,并表演了几手绝学之后,房王开始对盘瓠放松警惕,心想:难怪帝喾会一直把盘瓠这么一个异族留在身边,如今看来,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如今自己起兵反抗帝喾,正是用人之际,如果这个曾经的同族能为我所用,那是最好不过了。房王于是眼珠子一转,开始勾肩搭背与盘瓠称兄道弟,并向盘瓠承诺道:从今天开始你就跟着我干,我们一起把帝喾给干掉,以后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了。但是房王的承诺看上去并没有帝喾的承诺那么诱人,况且作为一个有志青年,盘瓠对吃香的喝辣的并不是很感兴趣,他心里真正在意的是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子。

找准机会,盘瓠就割了房王与房王手下领兵大将的人头,腰上挂着两颗人头,盘瓠一路绝尘而去。能在对方阵营取了两颗首级,而且之后还能安然无恙地回到帝喾的营地,单从这一点上说,盘瓠确实是勇气与机智并存的人才。盘瓠带回来两颗首级,帝喾赶紧找人辨认,最后确认是房王和他手下大将的首级,帝喾大喜。这时候,帝喾的援兵也来了,于是就高高挂起两颗首级,向着叛军阵营掩杀而去。叛军群龙无首,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只得四散奔逃。帝喾被围的险境解除了,于是开始论功行赏,这时候麻烦来了,功劳最大的是盘瓠,按照帝喾之前的承诺,不但要给盘瓠封地以及财物赏赐,还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盘瓠。这下子可难住了帝喾,毕竟盘瓠的身份是奴隶,要知道对于主人来说,奴隶就相当于一个物件,是主人的私有财产,永世都没有翻身的机会的。若是帝喾对一个奴隶又是封地又是赏赐财物,还把自己的女儿也嫁给他,这是要被其他部落笑话的,以后自己的面子往哪里放?

但是盘瓠一不要封地,二不要财物,只要帝喾的女儿,这让帝喾非常苦恼。帝喾甚至一度动起了杀念,只要把盘瓠杀了就一了百了了,但是最后毕竟还是没有这么做。后来,盘瓠带着帝喾的女儿私奔了,在深山之中过着幸福的生活。再后来,盘瓠把帝喾女儿的贴身侍女也带走了,在深山里过着二女共侍一夫的幸福生活。为什么说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呢?因为她们生了一堆的孩子,据说帝喾的女儿生了六男六女,贴身侍女生了三男六女。再再后来,盘瓠失踪了,帝喾的女儿回来了,帝喾最后给这些孩子都分封了领地。

除了上面说的一些战事,帝喾将主要精力放在内政上,先是把王城从帝丘迁到了亳(河南商丘),之后改革黄帝时期传承下来的官制,设立了金、木、水、火、土五正。分别任命句芒氏为木正、祝融氏(吴回)为火正、蓐收氏为金正、、玄冥氏(共工氏被干掉了)为水正、以后土氏(女娲氏的后裔)为土正。同时,在颛顼帝划分四季的基础上,帝喾划分四时节令,指导远古先民按照节令从事农畜生产,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帝喾是一位守成的君主,根据《史记》的记载:“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据说帝喾至少活了九十多岁,所以就像前面的几位帝王级人物一样,帝喾并不是特指某一个人,而是高辛氏在担任天下共主期间,高辛氏历代族长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