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种菜(1 / 2)

 清晨,山里就开始飘起细蒙蒙的小雨,一直下到快中午,也仅仅就把地皮打湿,同时,绿色的大山也笼上了一阵白色的轻雾。身处其间,卫远自觉有些仙气飘飘的感觉。

大鹏一行人就是在这个天气里踩着有点泥泞的路来到了卫远家。一进门,卫远就看到,来得不仅是吴大鹏爷俩,后面还跟着个一头银丝的高胖老头。

两下一介绍,原来他就是掌勺的刘大厨。他得知大鹏父子要到这来具体谈,于是也坚持跟来看看,亲自接触一下。

卫远初步印象是,这位大厨师岁数虽不小,但面色红润,精神头十足,看上去身体不错。实际上也确实不错,大厨的行动力十足,刚到这里没歇一会儿,就张罗着要看看卫远的地。满意的看完后院的,还要看看卫远承包的……

昨天下午时分,卫远就在王老汉的介绍下,找到了村里的村委会。

村主任,也就是村长,还兼任村党支书的王达志对卫远包地的事情一口答应。当下就领着卫远去村南边看地。据他介绍,除了那二百多亩水田不能动,王家村有百亩的山薄地,随便卫远挑。

卫远汗了一下。他没想到能有这么多可以承包的地。

事后王老汉告诉卫远,这些山地,产粮食太低。村民一般是开几分地,种些玉米土豆的,够自家吃用就行。大片种薄地,谁也不愿意遭那个罪,毕竟有水田和菜园子已经够用了,所以有很多荒着。前些年村里鼓励大家承包山地种果树,也应者寥寥。

当然,本地村民开几分薄地种粮食,村委会一般不管。不像卫远,还得花钱承包。但卫远付出的也不多,一亩地包一年二十元,便宜的让卫远都有点不适应。

卫远最后选了距离自家果树林子最近的地方,因为离家近……而具体要包多少亩因为要跟大鹏他们商量,当时没定下来。今天卫远带大鹏一行人看完了预定的地点后,大家坐下来一起商量,最后决定包十亩。

毕竟,大鹏家就一个饭店,满打满算一年到头能消耗的菜品还是比较有限的。而且,刘大厨要做的家传菜,因为传下来时间过久,不少菜的做法都需要他好好琢磨琢磨,才能确定。初步能定下来的只有六样,涉及十几种蔬菜。所以,包十亩地已经绰绰有余。

当然。卫远也想了。多出来菜也不怕。除了自己吃之外。到时候弄辆车。给老爸老妈、亲朋好友地拉过去。也算自己为家里做点实事。毕竟A市到自家在地省城。开车也就一个多小时。交通很便利地。这样老妈也不用上街买菜了。省点菜钱。

卫远想得倒是简单。心里也美滋滋地。不过。他也没仔细算算。雇车一个来回。光费地油钱就能买多少菜啊?以至于九月份地某天。接收到卫远地爱心蔬菜地卫妈。第一反应是不信、怎么可能?而等卫远亲自电话证实之后。卫妈真是哭笑不得。这孩子!倒是想着爹妈。可……这小子怎么不会算账啊!财务出身地卫妈自觉家庭教育失败。

========================================

五月。农忙时节。

山村里人都忙碌起来。

开始种菜地卫远。也比原来稍稍紧迫了一些。

逐渐热起来的天气,石头多过泥土的山地,都给整地、锄草的卫远带来点麻烦。当然,都是些小麻烦,如今的卫远,身体完全可以应付这些体力消耗。只不过,对农事的缺乏了解,小小的耽误了他的进程。

白天种地、晚上上网查资料,几天下来,卫远也自觉提升不少。而且,闻听卫远承包种菜,还有不少热心人来帮忙。王达青、王老汉以及村委会的干部也都抽出时间常来帮忙、指点,这让卫远很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