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神奇的凳子(1 / 2)

入仕奇才 酒色财气 0 字 2022-05-08

 “徐姐,你邀上启坤一起去看下,陈老师家属的工作一定要做好,一定不能让家属冲击乡政府,山江镇的副乡长你林洁带到县里来吧,我担心家属情绪失控,对她不利。”

“嗯,家属情绪基本稳定了,你放心吧,本来也不想打电话让你担心,还是忍不住,想知道你在哪儿!”

挂了电话,郝建叹了口气,真没想到,由于自己的一个疏忽,让一个工作了十多年的代课老师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陈崇华是古阳县山江镇堡孜口村人。1984年,他进入村办的堡孜口村小学任教至今,其间,他从最初的民办教师成了计划外民办教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代课教师”。

从1984年到1999年,陈崇华这15年的工资都以村委会开具的欠条形式发放。

古阳县教育局、山江乡政府和堡孜口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都确认了拖欠工资这一事实。堡孜口村村委会主任李祖斌表示,村里像陈崇华这样被拖欠工资的民办教师至少还有20多人,但现在村里无力承担这部分债务。

1982年高中毕业后,陈崇华像他的大多数农村同学一样回家当了农民。1984年10月,他得知村小招教的消息,便在家里人的支持下报名参加了由乡教育管理站组织的堡孜口村小学招教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村小成为教师。

1989年,陈崇华被升任校长的周永杰任命为教导主任,这之后,堡孜口村小学多次在全乡统考的总成绩排名中进入前三,而陈崇华也被山江政府多次评为“优秀教师”、“模范教师”。

即使收到了许多荣誉,也获得了村里人的尊敬,陈崇华却有自己难言的无奈。

陈崇华说,当时,堡孜口村小学民办教师的工资都由村委会发放,从1984年开始任教到1999年,他基本没有拿到现金工资,最终领到的只是合计16000多元的欠条。

“每年过年的时候都要跟村委会协调,一个人才能拿点钱过年,剩下的全部打欠条。”周永杰说。据陈崇华回忆,他工作了几年后,由于拖欠的工资越来越多,他们找过乡教管站,而教管站只能督促村里发工资,没什么实际作用。

到1999年,陈崇华的工资从刚任教时的一年300元涨到了一年1700元,但这也仅仅只是停留在数字层面。这年后,村小的管理划属山江中心校,陈崇华才开始领到了每学期发一次的代课费。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崇华曾经的同事中,有人通过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进入国家教师行列,工资由财政统筹;有人则外出打工;而他因为在1989年民办教师职务评定时被划为计划外民办教师,成了一名代课教师,现在的工资也只是一学年8000元。

堡孜口村的教师换了一拨又一拨,老教师们逐渐被年轻的特岗教师替换。1999年,陈崇华辞去教导主任的职务,做回一名普通的任课教师。

今年父亲中风住院的时候,拿不出钱住院,那时心里陈崇华气愤得很。拿不到工资,种地所得就是陈崇华唯一的收入。随着自己结婚生子,身为教师的他甚至需要借钱给孩子交学费,遇到这样难堪的情况,他总是很无奈。

这些年,陈崇华因为被拖欠工资一事多次上访,每次得到的回复都一样:等国家政策。多年过去,他的工资到底什么时候发,依然没人能说清。

父亲住院了,医院逼着交钱,无奈,他又找到了山江镇政府,与林洁副镇长斗了几句嘴,越想越是委屈,索性买了一瓶农药,来到学校里的后坡喝下了,当人们找到他的时候,身体都僵硬了。

他曾经到县委办上访过,因为那时郝建在与胡书权谈判,把这事交给办公室处理,最后陈老师回去了。郝建也淡忘了这件事,没想到造成今天的局面。

财政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经费再少,也不能少了老师的工资,作为政府,永远都是正义的守卫者,绝对不能做到失信于民,失义于民,郝建要通了教育局长高湘文的电话,要他统计一下全县像陈老师的这样的情况还有多少,一共打了多少欠条,统计好了,县财政全部解决。

处理好了之后,他跟韩志清通了个气,韩志清也非常赞成,连连说早该研究这个事了。这段时间他也忙得打陀螺一般。

挂了电话,郝建的心又沉重了,难怪说中央年年都下一号文件,农村的问题大着呢,农民还苦着呢!

郝建高度关注蔬菜大棚的进展情况。冯启坤说:

蔬菜大棚的进展很为顺利,经历了大洪灾,天气变得好多了,雨水不多,大概是夏季下的太多了,这样的天气,很利于发展蔬菜大棚,眼看着天气凑趣,种下的种子开始发芽生长,8月底,建了蔬菜大棚的农户,笑了。

他到东首市联系蔬菜的销售,第一次的大棚,农户选择了辣椒和黄瓜,种植的难度不大,进入11月以后,新鲜的辣椒和黄瓜已经下架了,这些蔬菜正好补充,

冯启坤联系的价格不高,不少的蔬菜贩子到了古阳县,冯启坤没有想到,根本不需要联系销路了,不断有农用车开进古阳县,大量的蔬菜被拖出去了。蔬菜的价格虽然不高,可是,钱来的活,没有赊账,新鲜的蔬菜供不应求。

进入9月,所有的大棚都开始种植第二季的蔬菜,有些心急的农户,开始慢慢归还贷款,各乡镇的书记乡镇长是很敏锐的,发现了这个窍门,很多的书记找到了冯启坤,请求发展蔬菜大棚,请求县委、县政府支持,主要是要求争取到信用社小额信贷的指标,信用社一年只有那么多的钱,每个乡镇都想着贷款,几乎是不可能的。

冯启坤很谨慎,不同意忽然之间大发展,1000元左右的投入,在古阳县农民眼里,不是小数目,很多的农户,一年辛辛苦苦,纯收入达不到1000元,现在,效果虽然不错,但是,需要春节的市场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