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第 风月与大事叁(1 / 2)

 黄绍竑很不满意,因为他明显感觉到,在杨惜惜说要来的客人名单中还有林徽因之后,江明等三人虽然口里没有说什么,但他们的肢体语言却无疑出卖了他们——他们三人都开始抖大腿了。其幅度有大有小,其频率有快有慢,但无论如何,这一无意识的动作充分说明他这三个跟班此时是心不在蔫的。

林徽因的大名,黄绍竑也不是不知,只不过仅仅对方的家世渊源便让他望而却步,其夫梁思成更为梁启超长子,这样的组合,作为一名已经年近四十,又身居政府高位的成熟男人来说,只要头脑中尚存一丝清明,便不会作非份之想。

黄绍竑转念一想,他这几位跟班虽然打过几天硬仗,但骨子里应该还是吟风弄月的大学生,对于才女名媛,自然是趋之若鹜,于是叹了一口气,不理他们,只和杨惜惜说些闲话。

时间在不停的流逝,不断的接近晚宴开始的时间——晚上8点。客人们也先后到场,第一个到的自然是杨惜惜的正牌好姐妹李丽,斯年23岁,正是女人最好的年华,虽然以江明等人的眼光来看,其实长相只能算作一般,但身材窈窕,眼睛大而有神,妩媚而活泼,应酬得体大方,和杨惜惜两人一唱一和,将气氛经营得非常融洽。北平李丽的大名,果然其来有自。

林徽因是第二个到的,斯年29岁,正是风韵成熟的年纪,自身容貌的秀美,大家闺秀的隽雅,建筑学家的严谨,诗人文人的飞扬敏捷,在她身上和谐的形成一种让人过目不忘的独特气质。

当杨惜惜将林徽因带到大堂时,盼望已久的江明、钱明和孙治勇立即齐齐起身,害得黄绍竑也不得不起身相迎。林徽因走到黄绍竑面前,与黄绍竑握手致礼。

林徽因微微倾身,微笑着向黄绍竑伸出手:“黄部长,您好!”

大家闺秀从小家里都有培养过礼仪,在面对长辈或身份比自己高的人时,既表现出恰当的尊重,又不会显得过份谦卑,举止有度,自然而然。一个人出身如何,在一些不经意的小细节中,就能分辨出来。

黄绍竑礼节性的握了握林徽因小手的前半部分,也微笑着回应:“林女士,你好!”

“这位青年军官是黄长官的随从,孙治勇孙少尉。”交际场上的女人都不简单,黄绍竑只简单的介绍过一次,杨惜惜就牢牢的记住了穿越众所人的名字,这时,作为明面上的主人,杨惜惜开始尽一个合格主人的义务——介绍客人之间互相认识。刚才李丽来时就没有这么正式的介绍,因为李丽最多只算半个客人,她实际上是杨惜惜请来助拳的,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个人关系的远近。

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孙治勇才猛的从懵逼的状态中醒悟过来,多年的射击游戏没白打,这小子反应是极快的,赶在林徽因的玉手在已经完全伸出之前,又像是往前递,又像是下垂的那一刹那,只见他尽量快速而优雅的上前一小步(却是他人生中的一大步),俯身握起林徽因的手,来了一个标准的吻手礼。然后起身站定,昂然而立,姿态从容而优雅,只见他又微微点了点头,淡定而不失热情的道:“徽因姐,能见到您,是我的荣幸!”孙治勇也算打小被大伯带出去见了不少世面,以前他对上流社会的繁琐礼仪是颇为不耐的,现在才发觉这正是社交的资本。

既然孙治勇开了头,江明和钱明就不客气了,一一上前行吻手礼。江明为人实在,行吻手礼又是第一次,面对女子时又有些腼腆,只用嘴唇轻轻的触了触林徽因的手背,姿态不算优雅,风度倒有几分绅士,然后江明抬头,眼中带着几分崇敬,道:“徽因姐,您好。”然后才退后一小步,放开林徽因的手。

钱明却是有些不能自持,而且他也不懂,双手捧着林徽因的手背就是“啵”的一声,弄出了不小的动响。然后起身,因为吻到了心中女神——林徽因的手背而非常激动——当然,他心中的女神多了去了。钱明的脸涨得通红,听只他连道:“您好!您好!”

所以说各位,并不是书读得越多,这个人的性格就一定越沉稳。比如钱明同学,在四个人当中,他有一个当校长的老妈,书是读得最多的,平时有意识的装逼,那是谁的逼格也没他高,可是一旦受了刺激,却是言行最不能自控的一个。

林徽因曾游学欧美,对于吻手礼是不陌生的,但一时之间就见识了国人三种不同风格的吻手礼,倒也让她有些忍俊不禁,她也像大姐姐般的亲切而随和的同他们打招呼:“你们好!”

————————华丽的分割线————————

这时已经是7点50分。但是除了林徽因和李丽,其余的人都还没有来。

为什么呢?

英国人和中国人的习惯不同。

中国人去别人家里作客,可以这么说,关系越近的人,往往来得越早,以便还能搭把手帮个忙什么的。比如李丽和杨惜惜的关系最好,自然是第一个到,帮着下厨没必要,提前到暖暖场那是必须的。而一般的关系,往往是接近饭点到。比如林徽因,约的是8点钟,中国人观念中迟到是不礼貌的,那么提早一点,7点50左右到,是恰当的,含蓄的表现出了对此次宴会的重视。

但在英国人的概念里,则刚好相反,如果不是谈正经事,只是个社交聚会,早到是不礼貌的。女主人正在做准备,她还没完全准备好你就到了,会使她感到非常尴尬。晚到10分钟最佳。晚到半小时就显得太迟了,需要向主人致歉。而今天这个宴会,明面上就是个社会宴会。

林徽因对于杨惜惜晚上宴请的主客来自英国,这一点是清楚的,所以到场时间,这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却因为此次面见黄绍竑所要谈的内容多少有些敏感,而变得微妙起来。

如果是宴请的主客是本国人,那么有些重要的话就要放在宴会中或宴会将要结束时说,当着一堆早到的客人在场,见面就谈与主客无关的事情,多少有些不礼貌。如果主客是英国人,那就好办多了,提早一点到,那么就有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如果话风合适,有什么事情早一点说出来也无妨。这样就无形中多了一次交流的机会。

对于这一点,林徽因心中是有数的。

————————华丽的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