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新的职务(1 / 2)

 居仁堂是一座西式建筑,装修风格雍容华贵,室内陈设华美大气,黄绍竑以半个主人的身份往桌前这么一坐,整个人的气场给旁人的感观自然是与在颐和园时大大不同。穿越众四人站在黄绍竑桌前,而黄绍竑不紧不慢的一边喝着茶,一边看着报纸,将四人晾在一边。有他的随从在一旁压阵,四人自然不敢造次,只得一言不发的静候发落。

直到一旁伺候的仆人续到第三杯茶,黄绍竑才咳嗽一声,悠悠然放下报纸,示意自己终于要开口讲话了:“民国十五年,我黄某人代理主政广西,曾在省府会议提议创办广西大学,当时有人认为广西的中等教育尚未发达,似不宜办大学。但我觉得,一个省里面,没有一所大学,以领导促进文化的责任,总是一个缺憾。当时广西的学生要进大学,非到广东或北平、上海不可,既不经济,也不体面。所以我径行决定由省政府拨100万元为建设费,50万元为设备费,聘马君武博士为校长,盘珠祉硕士为副校长,于次年在梧州建成广西大学…”

黄绍竑讲到这里,钱明惊叹着打断了他,问道:“您是说与蔡元培校长齐名的,“北蔡南马”中的马君武教授?”

其余人等其实并不知道马君武是谁,但听得钱明说竟然是与蔡元培齐名的教育家,也是悚然动容。

马君武(1881—1940),中国近代获得德国工学博士第一人、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的创建人和首任校长。祖籍湖北蒲圻(今赤壁市),汉族,出生于广西桂林。1902年留日期间结识孙中山,1905年参与组建中国同盟会,是中国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人之一,《民报》的主要撰稿人。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参与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旋即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后又担任孙中山革命政府秘书长、广西省省长,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是中国国民党元老级人物。

1924年起,马君武开始淡出政坛,精力逐步投入教育事业,先后担任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公学、国立广西大学等学校校长。马君武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力推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与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能聘请到这样的国家级元老做校长,可想而知,面前的这位黄长官是何种身份、何种地位、何种能力了,

黄绍竑虽然说话被钱明打断,但是钱铭一句话就说到了点子上,犹如相声中的捧哏,让黄绍竑非但不觉得钱明无礼,反而非常受用。

黄绍竑又咳嗽一声,将自己有些自得的情绪掩饰下去,接着道:“所以说,对于学生我向来是宽厚的,今天叫到你们来,也不是我黄某人摆什么官架子,实在你们太不成体统。嗯~!”

江明听了黄绍竑这番话,也觉得为了几只天鹅就对一位于国家教育贡献这么大的长辈骂出那样的话,的确太冲动,对方一没动用权力背后阴人,二没动用暴力手段报复,气量的确不是自己这种愣头青所能及的。于是大大方方的上前认错:“黄长官,的确是我冲动了,不该那么骂您,我错了,我向您道歉!我不知道您是这样的人。”

黄绍竑前头听到江明道歉,心情好了点,刚端起茶杯,听到最后那句眉头一皱,道:“哎呀!你的意思是如果广西大学不是我筹建的,你就可以骂了我是不是?”

江明想了想,实实在在回答道:“是。”

黄绍竑气得重重的顿下茶杯,正欲发脾气,转念一想,挥了挥手,叹道:“罢了!”然后起身说道:“走,一起去吃晚饭!”

这一句完全出乎几人意料之外,只得愣愣的随着黄绍竑向餐厅方向走去。

进得餐厅却没见到何应钦,可能是另有应酬。偌大个餐厅只摆了二桌菜,显得有些冷清,黄绍竑与穿越众共五人坐了一桌。他的随从则坐了另一桌。

虽然菜色花样不多,但口味却不是几人初来乍到时吃的二荤铺子所能比的。

黄绍竑是个健谈的人,边吃边跟他们聊天:“你们都是哪里人氏?”

孙治勇回答道:“我是上海人。”

钱明回答道:“我、江明和周祺都是湖北武汉人。”

后世的武汉行政区划很大,但其实只有钱明是正而八经的老武汉人,周祺和江明都是长大后随长辈进城落户的,并不会讲武汉方言。

黄绍竑“哦”了一声。钱明接茬问道:“您是哪儿人?”

黄绍竑答:“我老家在容县。”

钱明又是一惊:“杨贵妃的故乡!”

黄绍竑一笑,点了点头,接着问道:“你还知道什么?”

钱明答道:“我还知道其他四大美女的故乡!”

其余众人,包括黄绍竑,集体喷饭。

黄绍竑拿起手帕擦了擦嘴,无奈道:“我是问关于容县,你还知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