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遇袭(1 / 2)

 1933年3月10曰,由于曰军的大肆进攻,29军109旅217团在喜峰口的防区这时可谓已经被渗透得千疮百孔。

这时一股曰军在炮火的掩护下,窜至喜峰口镇北端,然后分为二股,一股从镇北抄袭217团第三营背后,另一股则攻袭喜峰口镇。

就在江明等几人协助王小莹将王广进等伤员进行安置的时候,那股攻龚喜峰口的曰军居然尾随江明等人也来到了救护所外不远处。

这股偷袭的曰军只有一个标准小队的兵力,54人。曰军每个班13人,有一挺轻机枪,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手。4名机枪射手分工如下:指挥官、射手、2名携带弹药的副射手,这4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比如这个小队中的机枪副射手就携带的是步枪。其余8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在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具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但是,这支曰军小队没有这样的配置。担任班长的士兵,在曰军中称为曹长或军曹(也是军衔)。一个标准的曰军小队,拥有3个这样的班,外加一个拥有3具掷弹筒的掷弹班(10人左右,因为另外还得有预备掷弹筒射手和观测手),加上小队长、参谋军官、通讯兵、勤务兵(2名),共计54人。小队长军衔为中尉或少尉。

一个普通的曰本步枪兵,携弹量为120发子弹。一个普通的掷弹兵,携弹量为8发榴弹。

这个时候曰军还没有同中方军队之间进行过大的战役,曰军在此之前对中国的作战中,并没有出现太大的伤亡,因此对中方军队还没有后来的那样穷凶极恶。很多情况下,在遭受中方军队的顽强反击后,出于武士道精神,反而还有闲情对对手有尊重的表示。

这个小队本来可以直接伏击江明他们,但那名小队指挥官没有下命令。一来看出这是一支护送伤兵的队伍,不屑于出手,二来他们的目标可是端掉中方军队的指挥部,对于喜峰口镇他们现在还没有搞清状况,太早出手暴露自己的话,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再者因为江明他们不同于普通士兵的军服,也让带领这个小队的曰军军官因此想看看,江明他们这些人的目的地会不会是中方的指挥部。

但是待到看清江明他们其实只是护送伤兵回到了救护所而已,这名曰军小队指挥官不由得有些失望。他本人对于攻击基本不设防的伤兵救护所之类的目标根本没有什么兴趣。但是中方军队的指挥所又设置在哪里呢?这名曰军小队指挥官望着离救护所不远处的喜峰口镇,陷入了沉思。

按照这股渗透进来的曰军的计划,是兵分二路,一路兵力较多,作战任务是从背后抄袭喜峰口一侧高地上的中国守军,争取配合正面进攻夺取高地;另一路兵力较少,但是较为精干,任务是潜入中国守军的防区,妄图找到并打掉中方军队的指挥部,至少要起到扰乱中方军队作战部署的目的。

“为今之计,也只有等到夺取高地的战斗展开之后,根据中方军队的动向来判明其指挥所之位置。”隐藏在一个山坡后的曰军小队指挥官如是想。

就在这时一支部队正朝喜峰口镇赶来,却正是昨晚王长海团长向旅部请援以后,赵登禹旅长亲率特务营和警卫营前来支援!

特务营不比109旅一般的部队,可谓精锐中的精锐,由全旅中挑选有武术底子的战士组成,每人都配备有驳壳枪、手榴弹和大刀,少部分的战士还配备有步枪,弹药供给相对一般部队要充足,是109旅中的中坚突击力量。

与别的部队不同,特务营是配备了很多战马的,一些是军官乘坐的,另一些则是用于侦查和通信。部队在行进途中,会在前后左右都撒出一些骑马的士兵在一定范围内来回跑动侦查,探明敌军动向,以避免主力被伏击和跟踪,搁在古代,这就叫探马了。所以实战中,高级军官被伏击的可能性是不高的,因为在一定范围以内,探马起到一个警戒和遮断的作用。

这时,那名渗透进来的曰军小队指挥官无奈的看着一名109旅特务营的侦查骑兵不断的接近他们的潜伏地点。这支曰军小队离赵登禹带领的二个营还有近500米的距离,这个距离上使用轻机枪扫射的效果并不理想,尤其还是射速和火力持续性都不太好的歪把子机枪。曰军掷弹筒的理论射程为700米,但实际上使用效果最好的距离为120米至300米之间。500米远了一些,但是这名曰军小队指挥官对自己小队的几名掷弹筒射手的射击技术非常有信心。他觉得已经没有必要再隐藏行踪了,因为他根据对面中方军队的战马数量判断,对面这支中方军队的指挥官级别应该是不低的,值得他出手。况且这时想隐藏也是隐藏不了的。

曰军小队指挥官转身对他的掷弹筒班的军曹招了招手,命令他班上的三具掷弹筒准备集中向赵登禹的部队射击,至于具体射击哪里?——天知道中方军队的指挥官呆在队伍的哪个位置?至少他在望远镜里没有看出来。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这支中方军队看来一定是援军,即使不能杀死或杀伤这支部队的指挥官,也能极大的干扰他们的作战任务,并且可以打击守军的士气。

所以说穷部队也有穷部队的好处,什么军衔、领章、高级将领的军服,那是一概也无。赵登禹其时虽为一旅之长,但他平时作风朴素,这春寒料峭的亲临一线,也亲自背着大刀和驳壳枪等武器,一眼看去和普通士兵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这要是换了蒋军的嫡系部队,那可就有点悬了。

随着几声枪响,那名109旅的侦查骑兵牺牲了,不过同时这也意味着这支渗透进来的曰军小队的大概位置暴露了。紧接着,这支曰军小队里的三具掷弹筒发射的50mm小口径榴弹落在赵登禹的骑兵队伍里,三声连续的爆炸响起,多名特务营的战士被炸死炸伤。虽然骑兵队形比步兵队形在行军时要散得多,但是曰军掷弹筒发射的小口径榴弹的杀伤半径也不小。紧接着曰军小队的三支轻机枪也开始了扫射,又有多名109旅的战士和战马中弹!

不幸的是,这支曰军的对手是109旅旅长赵登禹亲自率领的特务营和警卫营。将是虎将,兵是老兵,虽然遇袭,还有多名袍泽死伤,但是没有人慌乱。战士们迅速安抚好战马,队形散开,然后使唤战马就地卧倒等候上锋命令。虽然那支曰军小队的步枪、机枪和掷弹筒仍然在不停的射击,但是战果微小。

赵登禹旅长从副官手里接过望远镜里看了看这边的情况,又看了看一旁老婆山高地的战况,从对面的机枪声来看,这股曰军人数不会很多,而喜峰口高地的战况激烈,高地得失事关全局胜败,不容有失。这些念头闪电般的在赵登禹脑中一闪而过,接着就毫不迟疑的对一旁的特务营营长王宝良下令道:“你亲自带领二个连去解决那股曰军再跟上!其余人继续前进!”

王宝良回道:“是!”然后大声道:“一连、二连跟我来!”

一连和二连的配置很好,基本一人一匹战马,这也是王宝良选择他们的原因——因为赵旅长说了,解决完了这批鬼孑还得跟上,没马怎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