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俊 许成俊受屈含冤(1 / 1)

 杨乃武一案就是告了京状,可是和现在的审判不同。现代地院判死刑,高院因证据不足可能判无罪,对于地院法官并无影响。从前可不行,虽是刑讯,主审者可得绝对负责。上诉若得平反,认为冤枉,那初审的官员得革职查办。杨乃武一案经刑部判为无罪之后,一大群的省、道、府、县的官员,革职的革职,充军的充军,很是一场宦海风波,所以这故事流传至今,拍为电影。也正因为如此,又发生一大弊端,就是上峰维护下属,怕牵连受损的官员太多,明知其冤,也要他屈打成招,昧着良心说下属判的不错,宁可叫受冤人屈死一命,而不叫若干官吏断送前程。凡事利弊相乘,无法绝对地好,但是绝对地坏可办得到。刚才说过对秀才不能打屁股,但是知县一怒可以通知教谕革掉功名。摘下帽上雀形顶子,就成了白丁,那就可以用毛竹板打了。听说从前各县专管秀才的官——教谕(又称教官,俗称学老师)——有打秀才之权,却是叫门斗(管门的工友)拿戒尺(硬木制,七八寸长)打手心。最可笑是张作霖在北京当大元帅时,有位教育部总长,因为常闹学潮,学生代表屡次到教育部去请愿,他挂了两条戒尺在二门口(第二道的大门),恢复打手心旧制,也收了一时安定之效。

非刑逼供,受之者诬服含冤,加以上诉又官官相护,真是可怜可悲。但是若干天生的贼骨头,顽劣刁民,若是客客气气地问他,他一百个不承认,难道不该打吗?今日若干只犯违警而不犯刑法的莠民(冤枉的不算),若被扣留几天,不痛不痒,反而省了饭钱,乐得休息几天,有何可怕?如按古法当堂打二十大板,立即开释,公家既省伙食开支,受刑者大概也不敢再领教这“笋烤肉”(竹板打屁股之意)的滋味了。差人既非公务员,也无薪饷,就靠着敲敲诈诈来维持生活,极为人所看不起,可是一般人又怕他们。甚至他们的儿子都不许去参加初步的科举,政府也不设法解决他们的生活,真是怪事。其中也有些能干的“捕快”,不亚于今日的侦探。那时知县可限日破案,违限要打,所以捕快挨同僚打屁股也是常事。到各乡去收钱粮(田赋)也是差人的职内之事,有时差人收不到,自向知县老爷请求赏面枷,他套在脖子上,再去挨家催讨。他说是被欠税人害的,正税之外还得赔偿他若干,大有油水。

清朝的一县内,知县是七品官,应戴金顶(实际上用铜做的),可以向政府出点钱捐个五品衔,就可换戴全透明的水晶顶子,好和属下有点分别。县丞一员等于副知县,巡检一员是捕盗官(率领捕快),典史(常误为典吏)一员是管监狱的,这些都是八九品的微官末秩,很难有出头之日。只要看看外褂的补子上绣的鸟儿就可知官位的尊卑: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全是好看的大鸟)……七品治鸿鹚(小水禽),八品鹌鹑(无尾小鸟),九品练雀(长尾小鸟)。可是您别瞧他们官儿小,各有各独立的小衙门。知县的来源,二甲进士为榜下即用的知县。翰林院(略似今之“中央研究院”)三年一淘汰,谓之散馆。散出来的去吏部抽签,抽到哪省就去那儿当知县。举人三次会试不中,由王公大臣在吏部分班传见,每班十人,录取八人,要仪容端正、口齿清楚的,抽签分发各省去当知县,那些老、病、瘸、驼的请回原籍。军功出身的知县是因战争有功的文人(如营务处等),由最高长官向皇上保举,也派为知县。捐班出身是向政府捐若干两助饷银(很贵),政府赏一候补知县资格,去吏部抽签。

大省有几百县,小省也几十县,由中央分发来的知县太多,不能随到随补,只好叫他们等着,称为候补知县。清朝官员不能在他原籍的那一省做官,好处是为了避免人情的牵连,坏处是对当地情形不了解。候补人员并无薪水,要自筹生活费用,没门路的竟能空等上一辈子,也许偶尔有个机会去临时代理——顶多不得过一年。进士出身的就不同了,巡抚要优先补用他们。散馆的翰林更优先,外号人称“老虎班”,一到省府报到,马上要补缺,至于补的县份好坏要看各人的运气了。现在的县要受议会的质询、审核预算等,从前的知县可简单得多,不过对地方有头有脸的大户绅士也得有个联络,便于推行政令。绅士们自然更愿意结交官府,有助于他的声势。

至于弄钱,从前是从税收中提出一定的奖金,用不着贪污。在那肥缺大县为官日久,自可剩下不少,所谓“官久自富”是也。许成俊见到知府大老爷之后居然没有下跪,知府觉罗同勋一拍惊堂木,下面何人,为何见到本知府不下跪,学生许成俊是去年中的秀才,下跪者何人,知府觉罗同勋看着跪着的柳大牛问道,草民柳大牛给知府大老爷请安了,说完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你二人是谁击鼓鸣冤啊,知府觉罗同勋边捋胡须边问道,是学生击鼓鸣冤,许成俊不卑不亢的答道,许成俊可知道击鼓的规矩,知府问道,学生知道,来人给许成俊行刑,差人拿来了一个大戒尺,两个差人一人拿着大戒尺,一人按住许成俊的手,知府从竹筒里扔出了一根竹签,开始行刑,啪啪啪大戒尺狠狠地打在了许成俊的手上,打了十下换了一只手,一下又一下,一共打了二十下才停手,柳大牛拿眼去看许成俊的手掌,两手通红肿胀,柳大牛看着都觉得很疼,而许成俊挨打之时只是狠狠地咬了咬牙,一声不吭。颇有男子汉英雄气概,知府看到许成俊一声不吭,心里暗暗佩服,许成俊为何击鼓,学生的未来娘子被捕头王中德给捉走了,学生害怕娘子被他玷污所以才击鼓鸣冤,许成俊一字一顿的说,知府觉罗同勋听完有些诧异,什么,你是说你娘子被王捕头给捉走了,知府觉罗同勋有些疑惑的问,是的,毫无原因的捉人,临走时还说相中了我的娘子,要娶回家做小妾,你说的话可否属实,知府问道,学生没有一字不实之言,来人去把王中德给本府传上堂来,两刻中的时候,一身官府的王中德来到堂中,卑职王中德给府台大老爷请安,王捕头你是否去柳大牛家捉了许成俊的娘子柳素梅,卑职并不认识什么柳素梅,也并没有去过柳大牛家里,现在你们双方各执一词,许成俊你还有什么证据吗?邻居们可以为我们作证,来人去把柳大牛的左邻右舍都叫来,一会工夫,柳大牛的邻居都来到了公堂之上,你们看见王中德去柳大牛家捉人了吗,所有人都一概摇头否认,这下许成俊怒火中烧,大声骂道:狗官你们官官相互狼狈为奸,残害良民,一定不得好死,知府觉罗同勋没有料到许成俊会开口大骂自己,来人拨了许成俊秀才的功名,诬陷好人,以下犯上侮辱本官,马上下狱择日再审,把柳大牛乱棍打出府门,退堂,许成俊的嘴里还是不断的骂着,柳大牛被一阵乱棍打的迷迷糊糊,柳大牛回到家中看见了惊人的一幕,女儿柳素梅上吊挂在了房梁之上,柳大牛快速的把女儿拉了下来,女儿已经断气很久了,清纯的面容已经变得有些狰狞,看着衣衫不整的女儿,柳大牛心碎欲裂,本来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从来没有做过亏良心的事情,却摊上了这种事情,柳大牛马上去给女儿买了一口棺材,等到回来时看到了许大娘来了,两人眼中都是泪水,等料理了女儿的后事,柳大牛买了一把杀猪刀,三天之后找到了,王中德柳大牛二话不说,冲上去就照着王中德的头砍了过去,王中德当了十几年的捕头当然不是吃素的,几个照面就把柳大牛给一阵乱揍,之后派人把柳大牛送入了监狱,几天之后又用压麻袋的方式弄死了,老实巴交的柳大牛就这样告别了人世,许成俊在牢里十分痛苦,许成俊虽然家境贫寒,却也没有遭过这种罪,满腔的怒火无处发泄,几天的时间让人看着消瘦了不少,他还不知道,柳家父女遇害的事,许大娘一直在想办法,想把儿子给救出来,可是没钱,连儿子一面都见不到,天天以泪洗面,慢慢的眼睛哭的有些模糊了,这天中午想起了敲门声,许大娘以为是自己的儿子回来了呢,欢天喜地的出了里屋,看到了一个强壮的身影,你找哪位,许大娘小心翼翼的问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