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1 / 2)

 孙、程二力士回京后就跟崔燮打了招呼,说是这趟纳米之行走得极顺利。他外祖家看在外孙份上,颇为照顾崔家这老女婿,自家出粮替他完了刑罚。

崔燮又是惊讶又是担心,担心刘家人真个看在他面子上跟崔老爷和好,叫他往后到边关的日子都太快活,神色自然不是很喜欢。两位力士以为他是担心老父,笑着劝道:“我们哥儿俩有公务在身,是不曾看着令尊回来,但想也知道,亲翁婿见了面能不多留他几天么?一家骨肉叙叙旧情、谈谈儿孙,总得亲热些日子,就是晚个十天八天的回来也不算什么。”

崔燮挤出一点笑容,谢过二人:“多谢贤兄弟相告,得知家父安好,我这就安心了。只是边关苦寒,如今已时近中秋,路上也多风霜,我只担心父亲还在路上奔波,身子承受不住……”

孙、程二人看看外头天色,朗声笑道:“哪儿有什么风霜!你也忒担心过头了,如今正是秋高气爽,适合秋游赶路的时节,令尊回来这一路正好玩赏风景。就是九边那里也要过了九月才冷,崔翰林只管安心吧。”

崔翰林自己安心不安心且不论,倒先写了信回乡,叫祖母与弟弟们安心等待,不用为父亲的事担忧。

两位力士缴了旨,又还把犯人的消息转达给了崔翰林,算是彻底完了这桩差事,心头松快,也趁着这金秋时节寻做新衣裳靴帽,准备中秋节后跟着同僚一道去看戏。

是高百户找秋喜班新排的,抱石居士、水西先生、龙泉隐士等多位神秘才子沉寂数年之后又一力作,根据当今最时兴的连环画改编的杂剧——《锦衣卫之风起云涌》!

书后一排作者笔名里还夹着锦衣卫连环画作者龙泉隐士、郁洲生等名字,叫人一看便知这杂剧是和连环画同一班人马出的,绝不是市面上那些粗制烂造的伪剧可比。连院本封面、夹的绣像也和连环画如出一辙,而且彩图更多、更精细,叫人爱不释手。

只是画画儿的仍不具名——约摸就是居安斋自己养的画匠,专擅仿崔美人画风,居安斋主人定是看得他如珍似宝,不敢透出其身份,怕叫别人家勾走。

这杂剧本就是按着连环画改的,连画书作者也在其中附名,内容自然是和连环画几乎一样的。因着原本太长,四幕的杂剧塞不下这么多东西,抱石居士还在北曲里揉合了南戏的曲子和编排法,将四幕戏拉到了十四幕,再加一个楔子,恰好合了锦衣卫主要露脸角色的人数……

嘶,好像还少了个谁似的?

两位力士细细寻思了几遍,仍想不起来,只得不理它,专新研究新院本,结合着素日看的连环画想象台上演出来是什么样的。那些纸人在他们脑中如活了过来,自动化作几位熟悉的千户真人模样,无限潇洒英锐;而他们也都化身千户身旁的随侍,也痛快地提刀大败倭寇,千里迢迢追至海外……

如今连环画还正绵绵不绝地出着,院本里却给了个结局,十四所千户教谢镇领着抚共斗倭寇,最后乘宝船杀向扶桑!

院本里也没写杀向扶桑后如何,不过都能杀向扶桑了,估计下一出戏就该写大明军士该如何全歼倭军,叫倭国皇帝白衣出降了。

要不院本名字怎么特地叫作《锦衣卫之风起云涌》,而不是直接叫《锦衣卫》呢?必然后面还有接续的《锦衣之某某某某》!

岂只是他们俩,南北镇抚司上下都盼着十五那天入宫值宿回来能看上新戏,就连素来醉心公务,不舍得花时间消遣的谢千户也没逃过这部大剧的诱惑。

在中秋节前两天,崔翰林因担忧父亲迁延不归而找上他时,他都忍不住说起此事:“当今不爱看戏,高百户在宫里无用武之地,憋得又开始找外头班子排新戏了。他也租了黄家花园,还找人在里头卖吃喝,欲效你那居安斋办的三国大比,办个锦衣卫大会。那天你去不去?你去也不要帖子,凭你崔翰林给本镇抚当了多年通译,镇抚司上下都认你是自己人。”

崔燮如今早出了孝,听戏也不过份,算了算日子便痛快地答应下来:“张家兄弟那天估计也要去,我叫他们跟王大哥过去,我独自去找你,咱们仍是寻僻净处看戏?只是怕那天我家老爷从外头回来,我得提前叫人看着点……”

谢瑛惊讶道:“崔……世伯还没回来?”

岂止没回来,跟去的家仆也大多没回来,反倒是刘家来人送了些银子、节礼。

他特地挑过去主事的刘管事倒跟着刘家人回来了,却说是中途就叫崔老爷抢走银子扔下了,后来煞费周折寻到刘家,才叫老主人安排着送回来,却不知老爷一行离开榆林后如何。刘家送礼的管事们也只说纳米的事不经他们老镇抚管,崔榷也没寻过他们,不知道究竟。

他这些日子一次次地派人往西北迎崔老爷一行,家里都派空了。偌大一个院子竟只剩几个洒扫的粗役,没个可待客的人,要劳他翰林老爷亲自给镇抚大人倒茶。

谢镇抚都替他愁得慌:“这日子怎么过?令尊是发回原籍为民的,纵然从西北回来也不能进京,仍得回迁安守孝。你院子里都没人服侍,何不暂住到我家几天,等家人们回来再重新安顿?”

他又想拨几个家人帮着崔燮找人,崔燮却摆了摆手:“孙、程二位大人先前便说外祖家对家父多有照顾,也没准是留他多住了些日子,回程应当也有安排。我叫人路上相迎也不是担心,只是我做儿子的当尽这份心意而已。”

虽然刘家说没见过崔老爷,不曾招待,可那是私底下说的,人都回边关了,也没有对证,他只当没听过就是了。

崔燮笑了笑:“反正祖母与衡哥、和哥兄弟不在,这院子人少些就少些,寻常事我自己随手就做了,洒扫洗衣的事也有人做。”

他们锦荣堂家还是卖香圆肥皂和纯碱的,洗丝绸衣裳泡在碱片化的水里洗,又干净又不掉色。拿着自家产的肥皂、桃花碱片雇洗衣妇,人家都肯给他家减些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