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由来(1 / 2)

娱乐之都 见习导演 3126 字 2019-09-15

 偶就是个电影爱好者~~~小时候流连于电影院与录像厅。被那一个个的银幕故事所倾倒。没在哪个年代走进过影院的人,永远也无法了解那种喜爱那种心情。就像坐在电脑前看高清版永远无法体会导演要说什么一样。混迹了十来年的电影论坛,没事和朋友聊聊电影,追忆下逝去的经光影故事。小日子挺愉悦的。直到有一天看见一篇文章,看了几遍勾起了不少尘封记忆。最后突然冒出点想法,便有了此书、、、、、、

下面就是我整理出来的一些关于当时那片文章的一些内容。真实记者采访并非虚构,因为原文太多只摘录一部分。

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结束后记者对谢导的采访。以下原文:

记:谢老师,除了在作品数量上,您对这次活动的预期是什么样的?与上一届相比有那些不同?

谢:这一届影片都是来自全世界影视学校的学生自由报名,多数是个人报名,也有一部分是学校组织。截止到7月31日前一共收到四百六十三部,数量上比去年增加很多。我个人认为是国内影片的数量明显增多了。去年一共收到两百三十多部,国内仅仅占到一半,今年光国内就收到来自四十多所院校的两百三十七部,这说明国内的影视制作教育发展很快。我得印象是,作品的质量大大提高,特别是电影学院,两百三十七部中有七十七部是电影学院的作品,我想这是与上一届作品展的激励有关的。去年电影学院的学生们看了作品展之后觉得与国外的作品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刺激了大家在质量上有很大的提高。其实国外的作品整体的质量与上一届差不多,没有什么顶尖作品,去年有的作品很多观众都打出了十分的满分,今年不会很多。

记:谢老,您认为国内外学生作品差距在那里?

谢: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我认为主要差距在欧洲,他们的影视基础训练很强,象今年我们看到了法国、德国、北欧的甚至东欧的很多作品都很成熟。去年金奖是丹麦的,今年到今天为止分数最高的是瑞典的《x》。欧洲整体质量都很强,美国等其他也都不错。差距最大是在影视制作的基础功、基本技术的训练,国外的非常专业,非常扎实。国外的影视院校他们到毕业时,所收到的训练已经非常专业了,而且他们所使用的设备也是一流的,哪怕是一个十分钟五分钟的作业,他们也是胶片的、35毫米的、立体声的、甚至是宽银幕的。他们各个专业都是这样商业大片的专业水平。而我们的作业大量用DV拍摄,业余、粗糙是普遍现象。这说明我们国内的大部分影视训练还是不十分专业,除了象北京电影学院等这样专业院校还好一些,有的基础训练比较差。

记:请问谢老师,什么样的作品会更受评委的青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