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节 哲里木盟(2 / 2)

龙起苍茫 费虚 7787 字 2019-09-23

这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与凡尘毫不沾边,多么希望这里的人们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不要受到太多的干扰,可是,对这片美丽的土地充满着贪婪**的外敌会放过他们吗?

他信步过去,在人群中坐下,围坐在篝火旁欣赏如泣如诉的马头琴和抑扬悲壮的蒙古长调,细细体味寂静草原之夜浪漫情趣与眼前的热闹景象交相辉映,耳旁隐约传来风吹芦苇的沙沙声,竟然拨动心弦。

他想起那位彼此交心的老朋友,听说那位老朋友自从清帝退位后便将任上的事务奂托别人,自己来到草原上休养。可是拒绝看病与服药,导致病情加有

这位老朋友,便是之前任热河都统的锡良,满清官僚中除了赵尔丰,他唯一堆崇备至的人物。

,呐年2月,锡良被授为钦差大臣,总督奉天、吉林、黑龙江东三省的事务,他一上任就亲自进行考查,目睹了当地利权外溢、财政艰窘的困境。为挽救日益危急的局面,锡良多次上疏朝廷,提出了以开设银行、移民、设治、分防、通道等内容为主的解决东三省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方案。

不仅如此,锡良还意识到当时的东三省由于不能掌握铁路扩展利权而受到日俄侵略者的挟制,这就意味着东三省的实权实际上已经被外寇所控制。这是关乎国家主权的大事,锡良于走向清廷提出了向美国借款的建议,这样做既解决了清廷无力支付修路巨款的问题,又在势力上牵制了日俄的嚣张,可谓“一举两得”。然而,由于清廷的**导致机密被泄,此举最终未得以实施,锡良为此忧愤交加,多次旧病复。

自从南京方面高调向德国与美国等国家大借外债之后,沙俄与日本更加的上蹿下跳,甚至出了战争威胁,想阻止德国与美国资本进入东北,就跟当年一样。

锡良在草原上修养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事件的进展,如果最终能够达成,那么也算了了他的一桩心愿,只是南京方面如此高调,又走了当年保密不严的老路,恐怕要有反复。

悠长苍凉的马头琴又奏起悲壮莫名的老调,让他的眼中多了几许迷茫,国家的形势让他越来越看不清前方的道路,他痛恨将清帝逼下台的袁世凯,对他与列强勾结的卑鄙手段深恶痛绝,又在南方政府身上看到了几许希望,不过却又心生疑惧。

对于那些只知道破坏不知道建设的革命党人,他一直是敬而远之的,袁世凯在北京篡权之后,他更是心灰意冷。完全看不到光明所在。

李秉衡上台后,他开始得持了强烈的关注,即便一连串的动作让他看不清目的所在,但他多少还是抱着几分希望。

这些都源自于一位多年未见的朋友,那个黑黑瘦瘦自己坦诚自己是革命党的年轻人。

他跟温生才可以说是忘年之交,双方在云南多有合作,彼此信任,甚至忘了他革命党人的身份,毕竟,在他看来。像温生才这样的革命党人太少了,如果革命党人都是这么知道建设,顾全大局的,那么他是有信心的。

泡子边吹起清澈心扉的晚风,波光中隐藏着不可知的深沉。久久的让人失神,暂时忘却身在何处。

“清弼兄,好是悠然自得啊!莫非就此与世隔绝下去?”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公剑尖。只亚温生才负着年。微笑着看着他黑黑的难以压抑的喜悦之色。

“练才,是你,你,你竟为何来此?”

温生才哈哈大笑,干脆在他身边坐下,指着眼前的将军泡子梦幻般夜景,说道:“特为我中华大好河山而来,特为我东北各族人民而来,特为老大人而来。”

锡良连连摆手,说道:“当不得,当不得,我如今不过是山野一草民,满洲夷种,你为我来此,恐遭非议。”

虽然内心充满着矛盾与痛苦,但是显然温生才的到来还是给他带来了许多的感动,两人相交年余,没想到竟然能在将军泡子见到他,看样子,还是专门为自己而来。

他最为忧心的不是别的,乃是如今的时局对数百万旗人而言,充满着集惨与动荡。

清帝退位后,袁世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迅出台了除皇室优待之外的旗人处理办法,在政治上,满洲的八旗军队被解散,贵族学校被撤消,民族的特权被取消。经济上,满洲官员没有了俸禄,八旗兵没了饷银,满族百姓甲粮被停,王庄旗田被丈放。在住区上,也生了很大变化,满族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免除,皇城围墙被拆毁,旗人住区被冲破,逐渐出现各民族杂居局面。

这样,满族终于从清朝时候中华民族的一个。特权民族,沦落成为了中华民国中的一个普通的甚至是地位低下的民族。

这些锡良都能接受,但他不能接受国人时评对满人的喊打喊杀,满人不但成为了尖锐的社会问题,也成为了各方都不愿意背的负担。

这个时候的满族人民,尤其是北京的旗人,面临着两个重大问题,就是民族歧视和生计困难。

实际上,早在清帝退位之前,北京下层旗人的生活状况已经非常窘迫,据清末文廷式的《闻尘偶记》记载,当时“屯居之旗人,京东、京北一带,大半衣食无完,困苦万状。即在城内者世家骄侈无度;其贫薄者,则借债无门,谋生乏术”又限于成例不能出京四十里。

区区甲粮不足瞻一口,何论家人,于是横暴者流为盗贼,无赖者则堕为娼优,比比有之仑”

可见无论什么时候,遭受苦难的都是下层劳动百姓。对北京旗人来说,他们的生活困苦还能忍受,更多的还有精神上的痛苦。正是因为有了民族歧视,他们的生计问题才更难解决。另外改朝换代之后,原先的上层旗人也逐渐失去了经济和政治优势,沦落到底层中来。有的即使还有经济上的优越,但是政治地位已经一落千丈,就更容易遭受到歧视。

袁世凯虽然还能执行之前谈妥的规定“王公世爵,概仍其旧。”但走出于当时政治的需要以及民族的偏见,各种书报刊物充斥着歧视满族的宣传,许多街谈巷议流露排满的情绪,满族人的地位和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因此很多满族同胞被迫改变姓氏,隐瞒自己的民族成份。

温生才按着他的手,动情的说道:“老大人为何在此地放任自身,我心中有数,此次我不但为您而来,也为你心中之事而来。过去你相信我,不以我为革命党人,仍对我推心置腹,我常感怀在心。今日你且再信我,我此行走得了光华的亲自拜托,他让我向您致意,中华需要您,东北需要您,满人需要您。”

锡良默然动容,从他的话中,似乎听出了许多,眼神中忽然焕出了几许神采。

北方的排满风潮愈演愈烈,反而是南方没有刻意纵容,对满族统治中华的两百多年给出了公正的历史评价。

看着锡良满是询问的眼神,温生才侃侃而谈道:“当前南京政府致力于五族共和,然后才能尖现中华民族之大联合,外**立之祸,不能再重蹈覆辙。清王朝统治中华两百多年,的确贻害无穷,但是这次皇室退位,平安交接政权,这是难能可贵的,李光华很是称赞隆裕太后以及几位王公大臣的深明大义。过去的就让他过去,满人仍是五族之一,只要不图反复,摆正心态,接受目前的平民身份,大家还是一家人,炎黄子孙,中华儿女。”

锡良到不是可惜满清统治的覆灭,旗人经济与政治特权的丧失,而是可怜整个满族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以及普通满人民众的艰难生活。黯淡前景。

听得他笼统的说了几条,却在心底忽悠悠的升起了几许希望来,精神振作了不少,挺直了腰杆问道:“那李先生是否有良策,只要能够为同胞所宽容,生活艰难些,那倒是没啥,谁都吃过苦,当初满人不是马背上吃过苦来的么?祖先能吃苦,后代也能吃苦,只要不在精神思想上受打击,活着也是情愿的。”

之前他不肯看医生,不肯吃药,也是自暴自弃,现在看到了一言九鼎的温生才掷地有声的说出了自己心中一直所希望的大光明,忽然心中如同开了一口泉眼似的,全身都浸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