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创业和创新是致富必走的两条道路(1 / 2)

 第四章创业和创新是致富必走的两条道路

没有投资,你永远是穷人

很多人相信努力工作致富,这并不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如果努力工作,而所得又足够多的话,确实可以致富。

但现实并非如此,很多人工作之后才发现,工资永远是那么少,除了基本生活开支,剩下的收入不值一提。

不用说那些诸如汽车、房子等奢侈消费品无法企及,就是那些稍贵一些的东西,在购买时,也会让人舍不得掏腰包。

所以,罗伯特·清崎在《穷爸爸,富爸爸》里说:穷人是为钱工作,而富人则让钱为他工作。

这意味着,没有投资,你永远是穷人;只有投资,你才能富有。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投资家,你的投资将决定你的一生。

格林先生前一阵子还在为失业而犯愁,可现在,他手头已经有100万美元了。

前几天,他买了两张彩票,没想到幸运之神降临到他的头上,他买的彩票中有一张中了头等奖。

整整100万美元,这对格林先生来说是个天文数字,这些钱他几乎一辈子也挣不来。

“去他妈的工作吧,”格林先生想,“我应该好好享受一下,这么多钱怎么也花不完。”

马上,格林先生开始筹划如何花他的100万,他现在可以拥有那些做梦才会想要的东西。

他首先买了一栋豪华的别墅,然后又为他妻子和他自己各买了一辆进口的高级轿车,还买了一大堆以前想得到的东西。

100万已经用了一半了,该买的似乎也都买了,格林先生和他的妻子开始待在家里享受生活。

两年后,格林先生又开始工作了,他的钱被他全花光了,现在他又身无分文。

可是,麻烦的是他改不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不久他便负债累累,银行警告他如果再不还债,就要将他用于抵押的房子拍卖来还清债务了。

像格林先生这样一下子暴富起来,不久又变穷的人并不少,他们虽然曾经有过一大笔钱,但钱并不能帮他们形成富人的思维模式,他们不能留住这些钱,而这些钱却助长了他们不良的习惯,使他们在花光钱后又负债累累。

有一则这样的新闻报道,一个年仅29岁的年轻人因为干活时不愿意摘下他手上的冠军戒指,而被洗车站的老板解雇了。

这个年轻人曾经是一个篮球明星,他在职业生涯中挣了几百万美元。

可是在他退出篮坛后,他的朋友、律师、会计师把他的钱全拿走了,他只能去做一名薪水低廉的洗车工人。

而现在,他连洗车工也干不了了。

这位年轻人的篮球技术很好,这种特殊的技能让他挣了一大笔钱,可是他的财商很低,虽然有几百万美元,但思维模式却没有因为钱多而改变,仍是穷人的思维模式。

他对法律和财务知识一无所知,他的钱很快全被别人骗去了。

这位篮球明星很能挣钱,但都是替别人挣钱,他为自己什么也没留下。

胡志标对家电有一种天生的爱好,从小就以组装半导体为乐。

成年后,他不知从哪儿弄到一本松下幸之助的自传,从此梦想着要当“中国的松下幸之助”。

1995年,胡志标听到一个消息:有一种叫“数字压缩芯片”的技术正流入中国,用它生产出的播放机叫VCD,用来看盗版碟片比正流行的LD好过百倍。

这个东西一定会卖疯,这消息给胡志标很大的刺激。

经过市场调查,胡志标得知万燕公司已正式在国内市场推出VCD产品。

胡志标决心加以仿制。

当年10月,“真心实意,爱多VCD”的广告便在当地电视台播出,效果很好。

于是胡志标孤注一掷,将千辛万苦从银行贷到的几百万元大部分都投进了中央电视台,买下体育新闻前的5秒标版,这是出现在中央台上的第一条VCD广告。

通过广告轰炸,爱多迅速打开市场。

在广东市场站稳脚跟后,胡志标买了一张中国地图挂在墙上。

他发誓要将爱多的红旗插遍全中国。

随后胡开始了征服全国的旅程。

第一批随胡出征的业务员千奇百怪,有卖咸鱼的,有卖雪糕的,有卖假肢的,有卖水泥的,还有刚刚卖完三株口服液的,唯独没有卖过家电的,但也正是这一奇怪组合,使胡志标可以百无禁忌,奇招迭出。

不出几年,爱多就成为我国VCD行业的佼佼者。

拥有致富欲望的人,他的终极目标不是成为一个雇员,通过努力工作来实现生存与发展,而是创建自己的事业,从自己的事业中获得生存与发展。

他们在学习或为别人工作中,都始终在为自己投资,这些投资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投资,它还包括对自己的财商教育。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为自己投资过,不管你是在学习还是在为别人工作,从今天开始,拿出一部分时间、精力和金钱开始为自己投资吧。

每天投资一点,你会真正感觉到为自己活着。

为自己活着,才能活得更加轻松、更加潇洒,才能真正感觉到生存的意义。

广东巨星影业公司的老板邓建国是那种其貌不扬,走在街上绝没有回头率的人。

1991年,邓建国兜里揣着一千元钱,肩上扛着一台由别人抵债而来的旧摄像机来到广州寻找机会,不久他发现拍专题片有钱可赚。

几年时间下来,邓建国靠拍专题片就赚到了十几万元。

1995年,当过6年乡村电影放映员的邓建国开始筹拍电影,但是处女作《广州故事》让他亏损了200万。

次年,邓建国东山再起,注册巨星影业公司,将港台明星汤镇宗、任达华、温兆伦等签于旗下。

邓建国一边笑着付给明星们大把大把的钞票,一边苦着脸四处贩卖自己的影视计划。

其实这时是他一生中最穷困的时候,比他当年在农场打工还穷。

那时候他身上至少还没有债,现在却负债累累。

邓建国顶着巨大的压力,当年就投拍了《珠江恩仇记》、《广州教父》、《鸦片战争演义》等影片。

1997年,巨星影业公司一举创下广告贴片一亿一千万元的惊人收入。

此后他的事业渐入佳境,先后拍了《反贪风暴》、《康熙微服私访记》、《东方母亲》、《美丽人生》、《风流才子纪晓岚》、《猛龙过江》等20多部影视剧,成绩斐然。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全区。

如果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请不要划地自限,要勇于充实自我,要接受挑战去冒险,你一定会发展得比想像中更好。

人在应付生活中的各种危险时,常常凭着经验和本能。

比如,你不会去站在不稳的石头上,也不会把手伸进火里。

之所以这样,就因为你有过痛苦的经历与血的教训。

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的情况是很少的,烫过一次手你就不会再去玩火。

失败是一种宝贵的经历,它会让人得到经验,变得聪明。

然而,他也会让人失去冒险精神,从而失去成功的机会。

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犯错误的恐惧。

很多穷人总是担心自己创业会失败,又失去了现有的稳定收入,落得个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

所谓的稳定收入是很多人行动的障碍,犹如人生的鸡肋,说到底还是缺乏自信。

对绝大多数穷人来说,靠薪水永远只能满足生活的基本要求。

老板之所以雇你,不是要让你发大财的,也不是要和你共同富裕。

所以最终,要创造自己的幸福,还得靠你自己。

“只要安稳地过一辈子就行了,不必赚太多的钱。”

假如你的头脑被这种念头占据,你一辈子也赚不了大钱。

只有不满足现状,奋发向上,才是赚钱发财的前提。

不愿意过单调无意义的生活,想过更充实的生活,这种念头才是引导你奋发向上的最佳动机。

这并不是鼓励你欲壑难填或贪得无厌,而是鼓励你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假如你是一个机关的职员,每天固定上下班,虽然收入稳定,但不免有买房和供子女上学的压力。

如果你不满足现有的生活水平,那么你将会想办法使你的收入增加500元,甚至10000元。

只要有这种需要,就会激发强大的动力,你就会通过努力不断实现这些目标。

反之,如果你满足于现状,那么你恐怕不能保持现状,因为物价可能上涨,货币可能贬值,意外开销随时都可能出现。

汽车大王福特曾说过:“一个人若自以为有许多成就而止步不前,那么他的失败就在眼前。”

因此,如果一再谋求安逸,不思进取,不去投资,你就只能永远贫穷。

当然,要投资也不能老想着一蹴而就。

许多人一提致富,就想一夜暴富。

固然,一夜暴富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如中六合彩之类,但毕竟有此运气的人不多,绝大多数人还得依靠勤奋努力逐渐积累财富。

一次调查显示,美国41万个百万富翁中,78%的人年龄超过50岁,他们的财富都通过连续二三十年每周7天做相对枯燥的工作而获得的。

这个统计数字告诉我们:每当一个“英雄”创办了一个航空公司、一个计算机公司,或者一个巧克力饼干公司,同时就有成千上万个“成功者”在新闻机构没有被人注意到的岗位默默无闻干着同样出色的工作。

既然一夜暴富是不现实的,我们唯有靠早行动才能早致富。

美国人查理斯调查了美国170位百万富翁,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很早就强迫自己将收入的1/4左右用于投资。

越早开始投资,就能越早达到致富目标,从而使自己与家人能越早享受致富的成果。

而且越早开始投资,利上滚利时间越长,时间充裕,所需投入之金额就越少,赚钱就越轻松且愉快!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谚语

只有创业才能走上致富的道路

曾经有人说:“淘金者需要梦想,发财者需要胆量。”

一个人若想成为亿万富翁,只有创业才能达到目标。

生活中,许多穷人都仅仅满足于当一名雇员,替别人打工,生活虽然有保障,但永远不会大富大贵。

而大多数富人都选择做企业主或投资者,因为富人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眼光,选择做企业主和投资者更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他们都是善于抓住机会的人,一旦有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他们就会去投资或创业,但如果你只是想当一名雇员的话,那么即使有好的机会也无法抓住。

富人还具有强烈的欲望,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干一番大事出来,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选择做企业主和投资者的原因。

李斯特先生在大学读了两年就退学了,经济上的原因使得他早早开始了工作。

他在一家刚开张的公司做推销员,推销家具。

他的工作干得非常好,很快就升迁当了培训主管。

受此成功的鼓舞,他要找一个比作零售更挣钱的职位。

他去了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干了几个月的见习推销员,但由于一些人在工作上刁难他,他不得不离开这份工作。

他又找了一家很大的家具公司推销地毯。

短短4年中,李斯特先生在整个家具业的市场销售中占据了一个制高点,他每年为公司带来几百万美元的利润,年薪达到几十万美元。

李斯特在工作方面是一名极其优秀的雇员,虽然他才25岁,但已是一名销售经验丰富的老手。

这位年轻且高收入的奇迹创造者,认为自己是战无不胜的。

他是地毯业一流的销售经理,是公司的支柱。

他一天到晚都忙着工作,从来没有想过将他收入中的一部分拿来投资。

他只是不停地为公司挣钱,当然,他自己拿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但这已足够他花的了。

他住在豪华的别墅里,屋内摆设着奢侈的家具,一切看来都很美妙。

一天早上,李斯特先生被告知他的公司已被卖了。

更糟糕的是,买家没有兴趣要李斯特先生继续担任销售经理。

这个消息不啻是一个晴天霹雳,顷刻之间,他感到自己的一切梦想都成了泡影,他又要落到小时候的那种贫困的生活中去了。

这种失落的痛苦在李斯特先生身上持续了好几个月。

终于,李斯特先生从痛苦中走了出来。

他认识到,以前自己的命运都掌握在别人手中,为什么不能让自己来掌握自己的命运呢?

他决定自己成立一个地毯销售中心,并从国际大都市纽约搬到美国地毯之乡佐治亚达尔顿。

这是李斯特先生掌握自己命运的唯一选择,虽然刚开始时他已身无分文。

用了7年时间,李斯特先生终于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现在李斯特先生刚刚50岁出头,他的地毯公司的资产已达到3000万美元,他还有其他许多产业。

今天,李斯特先生仍在为自己的事业而工作,只不过干的是另一种不同的工作,他的大部分时间用在计划和管理他的投资上。

他已完完全全在为自己工作,而不必再为别人工作了,并实现了他的诺言: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只有自己创业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李斯特先生的经验,也是商海中的一条至理名言。

松下在五代自行车店工作了整整7年,他虽然年纪不大,但在经营上却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向老板提出来以后,付诸实践,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老板对他更加赏识,而他也俨然成了老板的左膀右臂。

但在第七个年头,也就是1910年的6月,松下却突然向老板提出了辞职,因为他想拓展自己的视野,到一个和自行车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的行业里,希望发现一个新的、更有意义的生存环境。

尽管老板苦苦挽留,希望松下能够不走,但松下的决定却下得毅然决然。

当时,大阪全市已经动工铺设有轨电车了,由梅四起经四桥到筑港的有轨电车最先通车,而其他的路线正在建设之中。

松下看到这一切,马上意识到随着电车线路铺设完毕,有轨电车开通,自行车的需求量将会大大降低,自行车产业的前景不容乐观,而与电车相关的电气事业则可能会呈蓬勃发展之势。

从五代自行车店辞职以后,松下幸之助到大阪电灯公司求职,成了一名内线见习工。

在这之前,他对有关电学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由于喜欢,有了钻研的兴趣,进步就显得非常大。

他很快就掌握了电灯的安装和处理技术,做起工作来得心应手,成了熟练的独立技工。

由于工作出色,在1911年,松下被提升为技工负责人。

1915年,与井植梅野结成夫妻。

1916年又晋升为令所有人都为之羡慕的检验员,而当时松下幸之助年仅22岁。

在工作的时候,松下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对公司的原有产品进行了改良,试制成功了一种新式电灯插头。

这虽然算不上什么重大的发明创造,但作为次一等的专利——实用新案,向专利局申请,还是通过批准了,编号为42129。

松下拿着自己研制的成果去找老板,但却没有得到重视。

为此,松下的自尊受到了一次较为严重的伤害。

但他并没有心灰意冷,就此罢休。

为了能够获得发展,以后取得更大的成就,他下决心要自己独立门户,开创事业。

其实现实中有许多人都有与松下幸之助相似的经历,只不过有些人就甘于在公司中做个职员,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一生了。

但松下没有,他下决心要自己独立门户、开创事业,这才有了日后闻名于世的松下幸之助。

“从小就要努力学习,将来毕业后找一个好的单位”,这种观念早已根深蒂固了,这就是人们心中的“出头之日”,也是所谓的“大有作为”。

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人们纷纷寻找工作,而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屡屡碰壁,尝到求助他人谋生的艰辛,许多人因找不到工作而走投无路。

惠尔特和普克德在大学毕业之后,就深受这种“传统”观念之害,饱尝了寻找工作的苦。

庆幸的是他们后来有所醒悟,转变了思维观念:与其找工作,不如自己创业,为别人提供创业机会。

摆脱了受雇于人的思想束缚,他们决定干自己的事业。

两人合伙凑了538美元,在加州租了一间车库,办起了公司,分别取二人姓名中的第一个字母为公司名称,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惠普公司。

创业之初,迎接他们的是凄风苦雨:他们苦心研制出的音响调节器推销不出去;试制出的发球出界显示器无人问津。

这并没有使两个人气馁,他们用这些与求助于人、四处寻找工作相比,想到自己在为别人创造工作机会,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于是他们依然雄心勃勃,夜以继日地研究、改进,四处奔波去推销。

工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研制的检验声音效果的振荡器开始有了几个买主,这令他们感到欣慰。

第二年,他们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赚了1563美元。

他们为自己赚的1563美元感到高兴,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创业的辛劳,又从这艰辛中体验到了常人无法感受的快乐。

20世纪70年代初,普克德凭着他在商海搏击的经验,认为微电子是工业的未来。

于是普克德为惠普定了决策,在“硅谷”创业,以微电子工业作为惠普的发展方向,他们在后来的业务活动的开展中自始至终坚持这一发展方向。

1972年,惠普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手持计算器,这一研制成果为微电脑的创造提供了条件。

手持计算器成为微电脑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4年,惠普又研制出激光喷墨打印机。

时至今日,惠普在电子计算机硬件技术方面仍然是首屈一指的,是全世界微电子工业最重要的电子元器件、配套设备供应商之一。

人生面临着无数次选择,离校步入社会寻找用人单位几乎是每个人就业的思维方式。

本可以自己独辟一片天地,可如果跳不出这个思维方式,就只能四处奔波找工作。

世界上的确有一批幸运儿,他们无须历经创业的磨难,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大笔财富。

但是,我们也看到这样不争的事实,财富使许多富家子弟越来越穷困。

这是因为富家子弟只会守业而不善于创业,缺乏先辈的创业精神,并且常出现挥金如土的“二世祖”,或许等不到先辈过世,其万贯家财便已挥霍一空。

更重要的是,不劳而获的财富,是最容易消磨一个人的意志、智慧和品质的。

靠自己获取财富的首要途径,就必须勇于自己创业!

创业的意义非同寻常。

创业是拼搏精神的体现,与其一个人庸庸碌碌度过一生,倒不如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那么创业就是最好的选择;创业是经营才干的体现,纸上谈兵算不了好汉,只有真枪实弹地干才能分辨是驴是马;创业是知识价值的体现,知识创造财富,你拥有知识成果,千万不要贱卖,若想完全实现知识的价值,最佳途径就是自己创业。

创业应该选择什么业种呢?

选择业种必须遵循3大原则:第一,不熟不做。

也就是应在自己所处的职业范围选择创业,因为你熟悉这个行业的经营方式,你在工作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样你创业时就可以少走弯路。

在许多成功的创业者中,他们所选择的业种都是老行当或与所从事职业密切相关的行业。

第二,选择有市场前景的行业。

概括地说,就是选择朝阳行业,选择市场的空白点,以及在尚未饱和的行业选择创业。

第三,不要脱离自身的条件。

比如房地产开发,需要大资金运作;选择软件开发,需要较高的知识技术背景。

如果脱离自身的条件进行创业,草率行事,那么等待你的很可能是失败。

当然,条件不具备,并不等于你不能创业,你可以创造条件:积累资本、学习技术、掌握经验,准备越充分,你创业的胜算就越大。

对自己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

——契诃夫

发掘你的第一桶金

第一桶金是一个人将来迈向辉煌人生的奠基石,只有先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才能施展你更大的抱负,才能走向人生更大的成功。

因为任何一个成功者的第一桶金,都浸透着他的智慧与血汗。

有了第一桶金,第二桶、第三桶就容易源源不断地来了,原因并不是因为有了资本,而是因为找到了赚钱的方法。

这时候的你,哪怕这第一桶金全部失去了,也有十足的信心与能力重新找回。

曾经有这样一则故事:吕洞宾看见一个乞丐可怜,就在路边捡了一块石头,用手指一点,那块石头就变成了金砖。

他将这金砖递给乞丐,却遭到了乞丐的拒绝。

吕洞宾奇怪地问乞丐:“你为什么不要金砖?”

乞丐的回答却是:“我想要你那根点石成金的手指。”

第一桶金的意义就在于此,不仅赚了钱,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赚钱的方法。

赚取第一桶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普通手指变为点石成金的金手指的过程。

创业已经成功的人,他的经历和素质本身就是一笔财富,他可能有失败的时候,负债累累,比一个穷人还穷,但只要心不死,可以肯定他还会富起来的。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中外企业家赚取第一桶金的过程。

白手起家的富翁刚开始时都不是企业家和资本家,在积累财富和经验的初期,他们或者是雇员,或者是自己雇佣自己的自由职业者。

新东方的校长俞敏洪是一位超级富翁,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一个企业家。

俞敏洪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当时的薪水每个月仅有120元。

他说,他当时唯一的能力就是教英语。

1991年底,他开始在一些英语培训学校兼课,拼命教书赚钱。

一天教6个小时可赚60元,两天就相当于刚开始在北大教课时一个月的工资。

次年他就辞掉了北大的教职,专职为别人补习英语。

“当时目标简单,就想教书赚钱,然后出国读书。”

他说。

但教着教着,他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商机,那就是准备出国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有补习英语的需求。

1993年10月,俞创办了新东方。

但是,那时的学校员工只有4个人,而学生也只有20来个人。

然而新东方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它收费很低,且处于高校的聚集地北京市海淀区,周围有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数十所高校,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再加上他有声有色、带有激情的讲课,吸引了很多学生的到来。

1994和1995年,新东方发展特别快,开始在留学梦群体中树立了权威。

1995年,从全国各地走进“新东方”的学员达到了1万多人,俞编写的《GRE词汇精选》被大学生们称为出国留学考试的红宝书,几乎人手一册,俞敏洪获得了他从未有过的成功。

随着新东方的迅速发展,俞敏洪开始聘请大量教师和高级管理人员。

在新东方,一名普通教师的年薪也能达到10万以上。

2000年,新东方仅教学收入就达9000万元。

俞敏洪的第一桶金可谓来之不易,但正是这第一桶金奠定了他事业的基础。

现在,“新东方”已经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1992年,55岁的尹明善不顾家人反对,开始创业。

他一开始就将创业核心指向了摩托车发动机,尽管在此之前,尹明善对摩托车是一无所知。

当时重庆摩托车有“嘉陵”和“建设”两大品牌。

尹明善的做法是,将建设集团维修部的发动机配件买过来,自己装配成发动机再卖出去,成本只要一千四百块,而卖价可以高达两千。

因为零部件系出名门,产品质量有保证,所以销路一路看好。

尹明善就是这样借助建设集团的名牌零配件,迅速将销路打开。

为防止建设集团察觉,老谋深算的尹明善还指示手下化整为零,今天买某部分零件,明天再买另一部分零件。

同时指示手下仔细研究哪些配件是通用的,容易买得到的,哪些零件是非建设集团不可的,然后积极联系配套厂,设计替代品。

4个月后,等建设集团醒悟过来,下令一个零件也不许卖给尹明善时,尹的替代品已经开发出来了。

尹明善从摩托车行业掘得第一桶金高达百万以上。

目前身价五亿两千万元,列2001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九十六位。

李嘉诚17岁开始自资做生意,当时,有一家贸易公司订购了一批玩具输往外国。

当货物已卸船付运,可以向对方收取货款的时候,忽然,贸易公司的负责人来电通知,外国买家因财政问题,无法收货,但贸易公司愿意赔偿损失。

李嘉诚觉得,这批玩具很有市场,不愁顾客,损失有限,就不用赔偿了。

而且他也是考虑要留下一个空间,建立互信的关系,日后就有更多的生意机会了。

后来李嘉诚开始转营塑料花,也没有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有一天,一位美国人突然找到他,说经某贸易公司的负责人推荐,认为长江厂是全香港最大规模的塑料花厂,这令他一时语塞,因为当时他的厂房并不太大。

后来他才知道,从前那间贸易公司的负责人,认识这位美国人,并告诉他李嘉诚是完全值得信任的生意伙伴,还说了不少好话。

这位外商希望大量订货。

但是为确证李嘉诚有供货能力,外商提出须有富裕的厂家作担保。

李嘉诚白手起家,没有背景,他跑了几天,磨破了嘴皮子,也没人愿意为他作担保,无奈之下,李嘉诚只得对外商如实相告。

李嘉诚的诚实感动了对方,外商对他说:“从你坦白之言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位诚实君子。

诚信乃做人之道,亦是经营之本,不必用其他厂商作保了,现在我们就签合约吧。”

没想到李嘉诚却拒绝了对方的好意,他对外商说:“先生,能受到如此信任,我不胜荣幸之至!可是,因为资金有限得很,一时无法完成您这么多的订货。

所以,我还是很遗憾不能与你签约。”

李嘉诚这番实话实说使外商内心大受震动,他没想到,在“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的说法为人们广泛接受时,竟然还有这样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的诚实商人,于是,外商决定,即使冒再大的风险,他也要与这位具有罕见诚实品德的人合作一回。

李嘉诚值得他破一次例,他对李嘉诚说:“你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可信赖之人。

为此,我预付货款,以便为你扩大生产提供资金。”

这位美国人最后给出了6个月的订单,更成为长江塑胶厂的永久客户。

他们所需的塑料花逐渐地全部由长江厂供应,使得李嘉诚的塑料业务发展一日千里。

做生意不怕吃亏,也需要以市场知识为依据的判断,一时吃亏,长远却往往有利。

正是因为李嘉诚的诚信之举,使得他掘到了平生的第一桶金。

1970年,25岁的美国小伙子特普曼来到丹佛市,在第2大道的一套小公寓里,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刚到丹佛,特普曼就徒步走遍了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了解、评估每一块好的房地产的价值,计划在这个城市发展他的房地产事业。

为此,他常常去看一些土地和楼盘,就像是这些土地的主人。

初来乍到时,人们不认识特普曼。

因此他必须计划好为自己的房地产事业铺平道路的每一个步骤。

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快加入该市的“快乐俱乐部”,去结识那些出入该俱乐部的社会名流和百万富翁。

对特普曼这样一个无名小辈来说,要想进这样高档的俱乐部,实在不很容易,但特普曼还是决心去大胆尝试一番。

特普曼第一次打电话给“快乐俱乐部”,刚说完自己的姓名,电话随着一声斥责就被对方挂了。

特普曼仍不死心,又打了两次,结果仍遭到对方的嘲弄和拒绝。

“这样坚持下去,将会毫无结果。”

特普曼望着电话机喃喃自语,突然,他心生一计,又拿起了电话。

这次他声称将有东西给俱乐部董事长。

对方以为他来头不小,连忙将董事长的电话号码和姓名告诉了他。

特普曼得意地笑了,他立即打电话给“快乐俱乐部”董事长,告诉他想加入俱乐部的要求。

董事长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却让特普曼来陪他喝酒聊天。

特普曼自然满口答应了。

通过喝酒聊天,特普曼逐渐与这位董事长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几个月后,在董事长的特殊关照下,他如愿以偿,成为“快乐俱乐部”中的一员。

在俱乐部中,特普曼结识了许多富商巨贾,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网。

1972年,丹佛市的房地产产业陷入萧条时,大量的坏消息使这座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商们严重受挫,丹佛人都在为这个城市的命运担心。

然而在特普曼看来,丹佛城的困境对他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从前那些对他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好地皮,现在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任意挑选收购了。

就在这时,特普曼从朋友处得到一个消息:丹佛市中央铁路公司委托维克多·米尔莉出售西岸河滨50号、40号废弃的铁路站场。

特普曼凭着自己敏锐的眼光和经验判断出:房地产萧条是暂时性的,赚大钱的好机会终于降临了。

为此,他把自己所拥有的几个小公司合并起来,改称为“特普曼集团”,使他更具实力。

第二天一早,特普曼便打电话给米尔莉,表示愿意买下这些铁路站场,并约定了在米尔莉的办公室商谈这笔买卖。

风度翩翩、年轻精干的特普曼给米尔莉留下极好的印象。

他们很快便达成协议:“特普曼集团”以2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西岸河滨的那两块地皮。

不久,房地产升温,特普曼手中的两块地皮涨到了700万美元。

他见价格可观,便将地皮脱手了。

经过许多人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特普曼终于挖到了来到丹佛市的第一桶金——500万美元。

这是他闯荡丹佛的第一笔大买卖,也是他第一次独立做成的房地产生意。

此后,他开始了在美国辉煌的经商生涯。

赚取你的第一桶金很重要,它能为你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背景、有资金、有个富爸爸自然能够解决“第一桶金”,这样的创业者是幸运的。

而多数胸怀壮志、身无分文,凭着知识、智慧、毅力和信心去“空手套白狼”的创业者如何获得“第一桶金”就显得至关重要。

由于想方设法想尽早挖到“第一桶金”,往往是心浮气躁、怨天尤人,甚至为此而悲观失望。

碰上不愿慷慨投资的有钱人更是怨气冲天。

其实大多数人的银子都是来之不易的,所以越有钱的人就越知道赚钱的艰难。

创业者应该更多地去挖掘设计如何自力更生获取创业所需要的“第一桶金”。

当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成与不成,还要看自己的运气。

创业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创造一个亿万富翁。

之所以少,就因为难,物以稀为贵。

但是,挖掘“第一桶金”越是艰难,后来创业便越容易成功。

对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来讲,第一桶金也许要5年,第二桶金也许只要3年,第三桶金也许只要一年,甚至更短。

因为你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和可启动的资金,就像汽车已经跑起来,速度已经加上来,只需轻轻给点油门,车就可以高速如飞一般。

年轻人有的是热情、书本知识,缺少的是经验、金钱。

而金钱恰恰是创业所必需的,所谓初次创业成功就是掘到第一桶金。

有了这第一桶金,加之掘金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你的创业之路开始步入正轨了。

那么如何得到这宝贵的第一桶金呢?

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如凭长辈赐予、偶然所得(比如中彩票)。

也有一位成功人士说过:创业者的第一桶金往往不是那么干净。

只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找点其他门路也未尝不可。

常言道:窍门到处有,看你瞅不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总之,创富必须先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块掘金之地。

这块地应该具有如下特点:必须是市场所需要的;你的竞争对手不具备优势或不愿涉足;尚未被大多数人发现。

掘金之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首先应该从自身的经历找。

以往的学习和工作经历,绝不是时间的简单堆砌,而是智慧的积累和能量的储备。

无论是愉快的经历、艰苦的经历,还是漫不经心的经历,都蕴藏着许多可供利用的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放着“资源”不去开发利用,无异于一种浪费。

从经历中找优势,加以更新提高,你会发现成功并不是想像的那么远。

其次,从个人的“爱好”寻找。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与兴趣,如果平时在爱好与兴趣的过程中稍加留意近期外面的世界,并将爱好与投资有机结合起来,你就有可能因“爱好”而富裕起来。

这样的事例很多,那些IT英雄几乎无一不是电脑的“发烧友”,正是这浓厚的兴趣引领他们一步步走向财富殿堂。

此外,选择投资领域必须与自己的秉性结合起来。

如果你浑身充满创造力,内心热情如火,外表光芒万丈,可考虑投资经营公关公司、自助火锅店、快餐外送等服务业。

但如果你天性好静,不愿与别人打交道,那做这一行就是一种折磨,不如自己在家做一股市炒手,会有更多的收获。

还有,如果你喜欢精致有品位的生活,那么涉足美容业、精品店、手工艺品专卖店及小型咖啡屋,一定能让你一展雄才。

如果你能时时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那么开一家心理诊所、办一家花店或园艺店正符合你的特点,因为这些行业正好需要你这种特征。

万丈高楼,平地起。

——谚语

与众不同的思考才能赚钱

美国石油大亨约翰·D·洛克菲勒曾说过:“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

创新是人类的特质,只有摆脱常人的思维模式,踏出一条新的道路来,你才能在财富之路上异军突起。

罗伯特在大学3年级时便退学了。

他年仅23岁时就开始在佐治亚州克林夫兰家乡一带销售自己创作的各种款式的“软雕”玩具娃娃,同时还在附近的多巨利伊国家公园礼品店上班。

然而曾经连房租都缴不起、穷困潦倒的罗伯特如今已成了全世界最有钱的年轻人之一。

这一切不是归功于他的玩具娃娃讨人喜爱的造型和它们低廉的售价,而是归功于他在一次乡村市集工艺品展销会上突然冒出的一个灵感。

在展览会上罗伯特摆了一个摊位,将他的玩具娃娃排好,并不断地调换拿在手中的小娃娃,他向路人介绍“她是个急性子的姑娘”或“她不喜欢吃红豆饼”。

就这样,他把娃娃拟人化,不知不觉中就做成了一笔又一笔的生意。

不久之后,便有一些买主写信给罗伯特诉说他们的“孩子”也就是那些娃娃被买回去后的问题。

就在这一瞬间,一个惊人的构想,突然涌进罗柏特的脑海中。

罗伯特忽然想到:他要创造的根本不是玩具娃娃,而是有性格、有灵魂的“小孩”。

就这样,他开始给每个娃娃取名字,还写了出生证书并坚持要求“未来的养父母们”都要做一个收养宣誓,誓词是:“我某某人郑重宣誓,将做一个最通情达理的父母,供给孩子所需的一切,用心管理,以我绝大部分的感情来爱护和养育他,培养教育他成长,我将成为这位娃娃的唯一养父母。”

玩具娃娃就这样不仅有玩具的功能,而且凝聚了人类的感情,将精神与实体巧妙灵活地结合在一起,真可谓是一大创举。

数以万计的顾客被罗伯特异想天开的构想深深吸引,他的“小孩”和“注册登记”的总销售额一下子激增到30亿美元。

正是那个惊人的构想成就了罗伯特的辉煌。

一个小小的创意就能获得巨额财富,就看你想不想动脑筋了。

即使是亿万富翁和经验丰富的人也会出现失误,并为自己的错误付出高昂的代价。

对刚刚起步涉足商海的人来说,这是很危险的。

你如何决定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都要依靠你的大脑去思考。

太明显的事情不会让我们发财,如果真是这样,世界上到处都是亿万富翁了。

成功者和我们身边那些沉溺于平庸、勉强度日的人相比,就像是瞎子中间富有洞察力的人。

亿万富翁与常人不同,他们善于用大脑去思考,他们想办法解决阻碍他们前进的障碍,他们发现的是最终能够让他们到达成功彼岸的方法和行动。

创意并非都数一流,奇迹也并非统统能实现。

即便如此,仍应当鼓励自己和别人积极思考。

“美国氢弹之父”泰勒几乎每天都动脑思考出10个新想法,其中可能九个半不正确。

然而他就是靠许多“半个正确”的创意,不断创造成功的奇迹!

借助思考,人们更容易找到获取成功的突击方向,可以在阻挡着的障碍上撕开缺口。

善于创意和珍视思考,是成功者应具备的可贵品质。

美国俄亥俄州一家小店的售货员普洛斯特和杂货店老板盖姆脾气相投,俩人经常互相串门,在一起喝咖啡、聊天。

盛夏的一天,普洛斯特到盖姆家,一起在楼前喝咖啡闲聊,盖姆夫人在一旁洗衣服。

普洛斯特突然发现,盖姆夫人手中用的是一块黑黝黝的粗糙肥皂,与她洁白细嫩的手形成鲜明的反差,他不禁叫道:“这肥皂真令人恶心!”

普洛斯特和盖姆就此议论起如何做出一种又白又香的肥皂来。

那个年代,使用黑肥皂是一件平常事,但有心的普洛斯特却萌发出创业的念头。

他和盖姆决定开办一家专门制造肥皂的公司,名称就用他俩名字的头一个字母P和G,叫P&G公司。

普洛斯特聘请自己的哥哥威廉姆当技师,研制洁白美观的肥皂,经过一年的精心研制,一种洁白的椭圆形肥皂产生了,普洛斯特和盖姆欣喜若狂。

像面对刚刚诞生的婴儿一样,该给它起一个什么动听的名字呢?

普洛斯特煞费苦心,日夜琢磨。

星期天,普洛斯特来到教堂做礼拜,一面想着为新肥皂命名的事,一面听神父朗读圣诗:“你来自象牙似的宫殿,你所有的衣物沾满了沁人心脾的芳香。”

普洛斯特心头一热:“对!就叫‘象牙肥皂’,‘象牙肥皂’洁白如玉,又语出圣诗能洗净心灵的污秽,更不用说外在的尘埃。”

美好的产品、圣洁的名字,谁能不爱?

P&G公司为此申请了专利。

为了把这种产品推向市场,普洛斯特和盖姆决定大力进行广告宣传。

他们聘请名牌大学的著名化学家分析“象牙肥皂”的化学成分,从中选择最有说服力和诱惑力的数据,并将它们巧妙地穿插在广告中,让消费者对“象牙肥皂”的优良品质深信不疑。

P&G也由此大获成功。

一般来说,竞争意识其实有两种不同的程度,一种是想要打败对方来获取胜利的攻击型竞争意识,另外一种是不胜对方也没关系但不败给对方的防守反击竞争意识。

发挥防守反击型竞争意识会怎样呢?

那就是别人不做的事情,你觉得要负担风险所以也不去做,大家都开始在做的事情,你一定很快地跟随去做。

像有些人喜欢随潮流一哄而上,飞奔去做保龄球或餐饮酒吧等行业,就是怕赶不上车的心态,赶上了之后,才发觉自己什么技术、知识也没有,只好与别人来个技术合作。

并不是说技术合作是不好的,但采取“只要跟着赚钱的潮流走……”的简单做法也许会获得蝇头微利,但是却绝对无法获得巨大成功的。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人或企业都是这样的。

其中,在许多成功的富翁里,有许多攻击型竞争意识旺盛的经营者。

他们的共同点是有比别人强一倍的好奇心。

有好奇心才会不断思考,有了思考并且又与众不同,就能从众人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