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章《告上海同胞书》(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大军西撤,第8集团军李崧山第55师及警察总队奉命坚守南市。11月9日,日军由苏州河西岸绕道沪西攻击南市。中国守军奋勇抗击,致敌于重创。而后,敌以飞机重炮猛轰。守军阵地大部被毁,南市民房宅舍成为一片焦土。

11月11日,日军突破枫林桥附近的平阴桥、康衢桥之间守军阵地。中国军队边打边撤,主动放弃南市。至此沪战最后一仗结束。

当天,上海市长俞鸿钧发表了《告别上海市民书》:“……以酷爱和平之民族,被迫与黩武之强敌抗战,所持者唯此坚忍不拔之志愿,沉毅敏果之行为,但使尺寸土地之进出,胥有代价可言,则目前之小胜小负,胥无与于最后得失之衡量,此长期抗战之精神意义,所以必须洞彻了解,无所用其彷徨顾瞻也。……”

枪炮声离上海越来越远了,血战三个月的大上海一片沉寂,大上海成为孤岛。

11月12日,日军耀武扬威地开进了大上海。在腥风血雨中,大上海沦陷了!

当天,国民政府军委会发表了如泣如诉的《告上海同胞书》,每个字都浸透着血和泪:“亲爱的上海同胞们,我军这次撤退,是战略上有计划的撤退,绝不是战争的失败,而且真正的抗日战争,实际上从这时候才开始。我们军队和上海同胞告别了,回想到三个月的抗战,我上海同胞不避危险,不分昼夜地努力协助前线,前线一切需要,都能如响斯应。战区附近,牺牲非常惨烈,而军民合作抗敌的精神,愈久愈坚,这种义勇和热情,是我全体官兵所刻骨铭心,终生不忘的。……

“我们竭诚盼望上海同胞们始终抱着牺牲到底的精神,互相扶助,互相勉励,人人当自己是战场的士兵一样,誓死抗日到底。上海同胞们一定不会忘却,三个月中间军民死伤的惨烈情景,而继续发扬先烈的精神,上海,我们民族精神所集中发扬的中心,上海的同胞们,要立志做国家精神上的长城。……

“我们虽然离开了上海,但我军在嘉定、南翔的阵地上,仍然望得见上海,我们殉国烈士的灵魂,也仍寄托在上海,我们热烈抗战全国一致的一颗心,也始终离不开上海的同胞。我们和各位同胞的精神,永远相互的联系着,我们结成一条心,合成一个力,抗战一定胜利,复兴一定成功,我们军队一定在最短期内收复淞沪,来报答我们同胞,我们决不辜负上海同胞的热望。军事委员会政训处11月12日。”

11月13日,日军第16师团在白茆口、浒浦登陆,京沪铁路方向日军已向昆山逼近,第三战区逐下令各部队撤至乍浦、嘉善、苏州、福山、一线。此时,上海地区大雨如注,道路泥泞;日军追击,人心惶惶。

11月14日,由陈诚、薛岳指挥的左翼军,除一部占领昆山支线阵地外,主力移至吴福线。撤到吴福线、国防工事破烂不堪,机枪掩体大门紧闭,铁锁把门。几经换防,钥匙不知去向,官兵怨声载道。敌兵紧跟追击,无奈继续撤退。可惜费时三年,耗资数百万构筑的国防工事,未经一战却落入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