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中国的战略方针(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8月初,蒋介石致电全国各地军事将领及中共代表、政府要员,速来南京研讨国防大事。1937年8月7日至12日,国民政府最高国防会议在南京隆重召开了。会议大厅里军政要员云集:汪兆铭、张群、何应钦、程潜、朱绍良、张治中、谷正纲、冯玉祥、阎锡山、白崇禧、刘湘、李济深、龙云、何键、余汉谋、顾祝同、蒋光鼐、蔡廷锴、陈铭枢、黄绍竑,及中共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济济一堂,共商国防大事。

蒋介石主持会议。军政部长何应钦作了重要报告,主要讲述了国民政府的战备情况。并在召开最高国防会议期间,共商确定了以“持久消耗战”为抗日战争的总战略方针。

8月11日,何应钦主持会议。军委会主要领导人和部分地方高级将领,中共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参加会议。

周恩来向会议提交了《确立全国抗战之战略计划及作战原则案》提案指出:1、战略的基本方针是持久的防御战,但应抓住适当时机予以全线反击,而根本地把日寇从中国赶出去。2、在战役上应以速决战为原则。3、作战的基本原则是运动战,避免持久的阵地消耗战。4、在战役指导上应是外线作战,以求得歼灭敌人。只有在上述作战原则之下,才是保持持久战的有效方法和消灭敌人取得抗战胜利的手段。

同日,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在国防会议上作了重要发言。

周恩来说:目前主战场在华北,应展开黄河北岸抗战,否则交通运输有被敌军截断之可能,所以第一、二战区要培养独立持久的能力,由阵地战转为平原与山地之运动战。正面防御不可依赖一线及数线之阵地,正面宜筑集团工事,以免被敌突破一线则影响第二线,而由侧面扰乱敌人。其次用游击战术,交通大道则坚壁清野,在其侧面山地则不退,且组织民众,以军事人才指导。

朱德在说:战略上需要持久防御,但在战术上应采取攻势。正面兵力拥挤必受损失,必须伸至侧翼活动,因敌人作战不可离开道路。我则应离开道路以行运动战。敌必固守其后方阵线,故我宜尽量破坏其后方。游击战为抗战中之重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