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作家,在创作上都会产生瓶颈,并不容易突破。那么瓶颈是怎么产生的?
1、生活积累已经透支
一个人无论写什么,都是写他经历过的,听说过的,看过的,想像得到的。很多中文系的高材生写不出小说,并非文化层次低,也不是读的名著少,或文学理论差,而是他们生活的积累不够。当然,生活是可以去体验的。很多作家不就说我去体验生活吗。但这种体验,没有切实地关乎生存与情感,给作家带来的感受感悟不够深刻。很多作家成名后,再也写不出好作品,并不是不会写,而是把生活积累透支了。原有的生活积累被榨过后,已经没营养促使他们勾画出具有超越性的作品了。
2、某种状态保持得太久
一个作家发表了很多作品,评论家也说,你已形成自己的风格,你的小说投到期刊百分之九十会发表,很多文学爱好者叫你老师,你在文联或协会挂点虚名,经常开文学交流会,有时候讲讲话,还帮文学青年看稿子。你从此开始不停地复制小说形式,轻易不敢改动,生怕改动了人家期刊不给发。有时候耐不住冲动小心翼翼地写了个,遭到大家的质疑,马上又调回原来的状态。你小说就像同样的瓶子,装着度数差不多的酒,不咸不淡的看着挺不错。你就这样被别人称为作家,消磨着时光,最后再也写不动了,回想自己的小说,几乎找不到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或深有影响的作品。
3、写法的陈旧与固守
当别人说他的语言有味或艺术,美了,就忽视其他方面。为保持这种味道,不敢尝试新的写法或另类的选题。因为结构改变或题材另类,就体现不出语言优势,只逮着这种写法整。保持优势没错误,但你必须知道自己语言的局限性,往里添些新的元素,或换种写法对脑子构成冲击,重新审视用了N年的语言或结构。再说,同类的题材写N年都那种水平,这已经是问题。跳马运动员想练新的动作会付出努力还不敢保证质量。创新有风险无须质疑。写几十年都没出好作品再重复,不如鼓起勇气来试试。就算在突围中牺牲,也不能被困死。突围,你的希望会更大些。失败也没有遗憾,毕竟尝试过。
4、总认为自己写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