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挝登闻鼓(下)(1 / 2)

祁山县令 云里烟村 0 字 2022-04-23

 他虽知道去敲登闻鼓一定是这些孤苦无助之人,敲登闻鼓就是告御状。这事儿弄不好就会丢官职。他有些犹豫,然而他知道自己是个军人,既然答应了,就不得不去。既然是为那些孤苦无助之人请愿,就是刀山火海也得去呀,想到这里他豁然开朗起来,对,我就在一旁维持秩序而已。担不了多大风险的。

他们一行已经到了京城便分道扬镳了。文怡与王睿智回王府,蔡琰将几人安排在军营的一个废弃房屋内。他们早已约定好时间了。只等着那一声震天响的鼓声了。

而像这么一大群农民,来敲登闻鼓,自大明建立朝以来,还真史上第一例,农民告状的事情,就算县衙解决不了还有州府,州府解决不了,还有巡抚、布政使等。

一般来说,登闻鼓是有侍卫把守,普通的汉子要想接近登闻鼓简极比登天还难,功夫一般的人也没有办法,只有功夫极高的高人才可以接近鼓声,要是文怡没有安排了葛宏远,就凭郑明凯和几个农民还真近不了鼓身,锦衣卫拉也把告状的拉开,没得让他们破坏京城安宁祥和的氛围。但蔡琰去了就有办法了。

那日一群农民浩浩荡荡开往长安右门,气氛颇为壮观,几个锦衣卫见了,拦也拦不住,因为他们发现蔡琰带数十人来了,还以为他是来驱赶这群农民发呢,过了一会儿他们才明白,这些士兵围着这群农民根本像是看热闹一般,到这时候,他们来阻拦已经为时已晚。不过他们也想得通,反正蔡大人在此,追查起来,只怕蔡大人的责任更大。守卫表示自己压力有点大。

“咚咚…”

长安门震天的登闻鼓响声,震彻了整个太和殿,而这会朝会还没结束,正德帝和大臣们正议事呢!这一情况虽然不常见,但正德帝一时间兴趣来了也会上朝处理政事,特别是遇到什么边防侵扰,农民闹事一些重要事情他都会召集大臣议事。今日他召集大臣包括他的得意门生朱文怡也在内,正讨论几个邻国派使臣来大明向楚圆公主求亲之事。。正议着呢,结果被外头的大鼓声还吓着了。没法子,那鼓正德帝登基这些年,一次都没响过。而他搜搜记忆,好像就没有这方面的记录,能不被吓着吗?

他好像想起来了,太祖在南京登基,置登闻鼓于南京午门外,那时候太祖勤于政务,每闻登闻鼓一响,便亲自策马前去为民伸冤,冤屈人民大为欢喜,不过他这样率先垂范,以致登闻鼓响过不停,太祖想到自己精力有限,于是乎成立了一个专门接待、处理上访的群众机构,最初有监察御史负责。后来成祖迁都北京,登闻鼓也是会响,但已经没有太祖那么频繁了。这些历史是当年的太傅杨一清所教的。想到这里正德帝平息了一些自己的情绪,一副威严地坐好。

大臣们也吓到了,有人敲登闻鼓,万一真的来个六月飞雪,这快过端午节了,正德帝一时心血来潮,还想吃点粽子,随便找一条河水凭吊一下屈原同志,还怎么过节?顺便,大家又开始担心,别是自己这块出了问题,官当到他们这一步的,没几个心里没事的。刘瑾同志也觉得奇怪,这是谁还是如此不怕死呢,安排在好好的锦衣卫到哪去了?

“啥事?”正德帝再震惊,也只能放下手上的事,抬头看外头。

“回报圣上,是一群农民在敲登闻鼓。”一位鼓官匆匆忙忙登上大殿,捏了捏汗水说道。

“是哪个地区的农民?”正德帝慢悠悠地问了一句。

“回禀陛下,这群农民是湖南永州府,祁山县人。”

群臣听了一片哗然,片刻之后,朝堂之下议论纷纷,一些人对文怡有看法之人开始纷纷上奏了当然包括张芳。

“起禀陛下,朱文怡自出任祁山县令以来,祁山县接连出了许多大事。”

说话之人虽然不是张芳,但明眼人都知道此人正是张芳、张禄一手培养出来的,永州知州裴儒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