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为难(1 / 2)

望尽仙途 六一童儿 0 字 2022-04-23

 凡人修道起长青,望尽云深觅真影。勘破三界两生事,仙途渺渺岂无情?

复行半日,建元城越来越清晰,只见整个城区地势从南往北逐渐抬高,东西成长方形,两侧高大的城墙笔直向北没入南行山不见。城内屋檐接踵,层层叠叠,高大楼宇星罗棋布,不可胜数。

“两位道友,看见前面洛南江分叉,船队聚集进入的河道了吗?那可是我们汉元国的骄傲,名震天下的铭义渠,它和再前面一点洛南江上的铭义坝,当年可是举全国之力,聚十万民众建成的水利工程。二位道友有幸一见,当不负此行。”程掌柜略有兴奋地说道。

刘向天一边听一边却看向了船队,原来平缓的江面上,不知不觉他们所乘的船已停了下来,第二艘船正慢慢靠近船尾,当要靠近时一壮汉用粗壮的竹竿一点,第二艘船稳稳地停住了,另一汉子麻利地用早准备好的铁索把两船连在了一起。后面的船一艘艘地靠近,不一会儿五条船便串成了一串。一个黝黑的少年严九把一艘艘船上代表一味阁的商旗一一收起,珍重地卷在一起,然后转身进入舱内不见了。

见刘向天看了半刻若有所思,程掌柜尴尬地笑了笑说道:“进入铭义渠的船队太多,分开来容易冲散,也不便于朝廷管理,因此必须连接在一起通行。”

船队开始缓缓继续前行,只见前方铭义渠口的船队越来越多,船队大小不一,少则三五艘的,多则十几艘,很快一味阁的船队就淹没在了其中。

船队缓缓转弯,顺流进入铭义渠,只见眼前的河道宽约有七八十步,笔直如矢,直通远处巍峨的城门。河道上舳舻接踵,帆影连篇,一派繁盛。两岸十里一大码头,五里一小码头,停靠着一个个船队。精壮的搬运工像蚂蚁一样上下来回地搬运各种物资。

“天哥,快看我们后面的那艘楼船好高,比我们大明朝的还要高。”赵仙儿兴奋地说道。

“我们大明朝的船是航海的,不能太高,否则抵御不了风浪,这艘也就能在不太湍急的江面上走走,到海里肯定走不了。”刘向天说道。

“那岂不是太没用了!”赵仙儿一下失去了兴趣,接着纤手向前一指又问道:“程三、钱六他们怎么那么兴奋?”

刘向天看着在甲板上和水手们打闹的程三和钱六轻轻叹道:“他们到家了。”

傍晚时分,唐家船队终于来到了城门下。建元城一城九门,此处正是西城三门之一的永畅门,一门三拱,把水面上的船队分成三路,显然是专门为水运进出设计。每个拱门下都有一队士兵把守、盘查、做登记。

据程掌柜介绍陌生的船队是不允许进城的,除非有城内登记在册的商户作保,或者户部出具的印信才能顺利进出。否则要么退回城外码头卸货,要么沿城墙转道驶入铭义潭,等待办理通关手续。刘向天沿城墙往南看去,不远处有一篇开阔的水域,已停靠了不少船只,夕阳映照下波光粼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