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章开赴介休(1 / 2)

 刘成就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其实我挺羡慕你的士兵的,有你这样一个重视教育的将领,原来我家里穷,供不起我读书,当兵了也没有遇到像你这样的长官,直到现在都还是一名文盲,要是有机会向你学习就好了。”

“我啊,就是爱折腾,如果你想学习完全可以跟着我学习的,战争的时候军务繁忙,没有时间之外,其他时间都可以的。”,李毅听出了就成想学习文化的愿望,就笑着回道。

“我可以吗?”,刘成问道。

李毅就笑着回答,“当然可以了,我在军队里搞文化教育,目的就是培养我们并州士兵的文化基础,军候你也是我们并州军嘛。”

“那以后我就要称呼你先生了。”,刘成哈哈的笑着。

李毅就说,“只是一个称呼而已,刘军候长我几岁,我以后就叫你刘大哥,你直接称呼我的名字就行。”

刘成也想和李毅拉近关系,“那我做哥哥的就不客气了,以后我们两兄弟就齐心协力的打败叛军,你有什么事就尽管告诉我,我会想方设法的替你办。”

李毅回到营地后,通知队长以上职务的开会,李毅把他去开会议的内容给他们传达,“这次我们部队是要独立作战,以后我们的战斗更加频繁,更加繁重,针对繁重的军事任务,我认为我们必须设立斥候,来斥探敌军军情,针对这件事情,大家都议议。”

赵荣就问到,“你打算成立多少人数的斥候?”

李毅就解释道,“现在我打算斥候的人数为30人,这些斥候人数,足以应付我们的战争了。”

“就让我去带领这支斥候部队吧。”,李封和张辽相处几个月,他清楚的知道张辽的能力,他明白他的能力在张辽之下,他想既然要成立斥候部队,那么自己去带领这支部队,他现在的位置就是张辽的,也能让张辽在他的那个位置表现出自己的能力。

李毅就笑着拒绝,“斥候的职务,是队长的职位,你现在已经是屯长了,而且你带领你的部队很好,所以你不适合这个职位,我建议大家在队长一下选人来担当斥候的队长。”

穆顺知道李封的意思,他是希望退位让贤,既然李封的建议没有被采纳,那根据李封的意思,穆顺建议,“我推荐张辽当斥候的队长。”

李毅意向的对象也是张辽,张辽的能力在队长当中是出类拔众的,李毅看到没有人反对张辽,就问张辽,“你的意思呢?”

张辽知道斥候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他也希望能够担任更重的职务,“一切全凭军候做主。”

张辽这样回答,说明他很愿意当斥候的队长,李毅也很高兴,凭张辽在历史上军事实力,相信他能够很好的带领斥候这个重要的军种,李毅也很放心。

曹性这时也建议道,“我推荐我部下郝萌担任副队长职务。”,

军人都知道军候,是最辛苦的,最危险的,也是最容易出成绩的,郝萌没有想到曹性会推荐他,他听到推荐后很高兴,他知道张辽的实力,和张辽搭档他很愿意。

既然各方都没有反对意见,李毅就笑着说,“好吧,我就把斥候交给你们两人带领了,你们可以在部队里选择士兵,直到男30人为止,再坐的,不能拒绝张辽,郝萌两人挑选出来的士兵,要配合好他们选兵,留下来空缺的士兵就由这次招上来的士兵弥补。”

张辽这时说道,“我想推荐,饶坤,申懿,刘宇他们三人来担任什长。”,张辽熟悉三人,相信他们的能力能够胜任这个职位,所以张辽推荐三人。

李毅就笑着说道,“既然同意你们在部队里自由选兵了,这也包括什长,同意了。”

“我们后天就要出发,所以你们只有明天一天选择士兵,要抓紧时间选,等到介休后,就要派你们出去打探消息了,所以你们的时间紧,任务重。”

张辽起身保证,“我们一定挑选好士兵,训练好部队,让其百战百胜。”

介休的地形是南高北地,南方是高耸入云的绵山,春秋时期晋文公从臣介子推携母亲隐居在在绵山,并埋葬在绵山,因此介休得以出名,北面就是太原盆地,汾河在县城横穿而过,是太原重要的交通枢纽。

李毅和刘成带领骑兵进驻介休,得到官府和百姓热烈的欢呼,西河挨着他们很近,他们随时都担心白波军或者匈奴带兵攻打他们的县,县里又没有驻军,他们的人身和财产都得不到保障,有钱,有身份的人有些已经搬离到晋阳或者上党去了,有些已经打包,形式一旦恶劣,他们随时逃离,留下来的是实在没有地方去了,或者舍不得离开故土。

县令郭文热情的把李毅和刘成的部队迎进县城,县城没有容纳一千多人马的地方,郭文就把李毅他们安置在郭氏私塾。

郭家是介休的名门望族,发迹于郭太,郭泰小的时候家庭贫寒,一心求学,学业有成,和文化界的泰山北斗交往,名气越来越大,成为汉末的大学问家,一生都奉献给教育,教育了数千名学生,得到并州和汉朝的认可和尊重,郭泰死的时候,送葬的人数达数万人,排起长长的队伍给他送葬。

正是因为郭泰的这些贡献,郭家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了介休的一个大家族,郭家是以教育发家,所以他们很重视教育,他们的私塾名气很大,来这里求学的学子不光是并州的,还有其他地方慕名而来的学子,因此他们的私塾占地面积很广,可以跟轻松的就能够容纳李毅他们的人马。

郭文就是郭泰的儿子,这几年做介休的县令,成绩斐然,能够让介休的百姓居有其所,吃饱穿暖,也很重视介休的农业,汉朝这几年因为天灾人祸的原因,造成农业破坏,收成很差,他治理介休能够保障百姓纳税后,百姓还能够养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