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马永顺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周总理问:“马永顺同志,你今年多大年岁呀?”马永顺兴奋地回答“总理,我46岁。”周总理朗声地笑了,说:“46岁,还是小伙子嘛,你是来自东北林区的劳动模范,你们林业工人是很辛苦的……你们不光要多出木材,出好木材,同时还要多造林,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自此,马永顺决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促进青山常在贡献力量。
满怀深情 举家植树
从1960年开始,每年春天,马永顺都在业余时间植树造林。有一次,别人中午都在休息,马永顺抓起几捆树苗便去植树。还有一年,他在鹿鸣林场造林时,不小心滑进河里,在被水冲出10多米远后才拼命游到对岸,但他手里拎着的始终是一条装满树苗的麻袋。
马永顺说:“我已向大山许了愿,只要身子骨不散架,就要上山造林。”每年,他不仅亲自带领全家人上山造林,别的林场造林,只要他知道了也都赶去参加。短短几年间,马永顺造的林子已经有300多亩。在他的精神激励下,马永顺所在的林场也已累计造林1000多亩。“青年林”、“三八林”、“红领巾林”、“个体林”、“奉献林”、“老有所为林”遍布山脚下、山坡中、山头上。
谈起森林资源减少,生态失去平衡时,马永顺心里就隐隐作痛。1991年夏,大兴安岭林区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亿元之巨。马永顺感悟到,人类不能总是向自然索取,应该把向自然的索取还给自然,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护自己的生存空间。他常说:“可不能吃祖宗的饭,造子孙的孽呀!”
马永顺望着一片伐光了的远山,感慨地说:“虽不能要伐木工负责,可我总觉得我多伐木既是贡献,也是欠下了大山一笔‘账’呀。我以前采伐了36500多棵树,今后我要上山栽树,还上这笔账。”
1991年,马永顺已是78岁高龄的人了。他掐指算了一下,还差近千棵树没有还上过去的采伐“欠账”。这年春节,他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动员全家每年都要跟自己上山造林。5月1日这天,马永顺带领一家三代18口人组成马家军,来到荒山坡上植树造林。他既当指挥员、战斗员,又当质量验收员。经过全家人的努力,在荒山坡上栽下1500多棵落叶松树苗。马永顺栽树的数量超过了过去的砍伐数量,多年的愿望实现了。到1999年,全家人在荒山上栽植树苗已达5万多棵。而1999年这年,马永顺所在林场也造林4700亩。马永顺的精神,已不仅仅在马永顺林场和铁力林业局开花,也在黑龙江省森工林区遍地开放。
马永顺同志是我国千千万万林业建设者中的杰出代表。他用毕生的心血描绘出一幅幅绿色画卷,他用崇高的精神铸造成一座座绿色丰碑。他走过的道路体现了我国林业建设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历史进程。他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几代林业职工为国土绿化、建设祖国秀美山川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