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刘旭:用新科技让垃圾无害化(1 / 2)

 垃圾是城市发展的附属物,城市和人的运转,造就了每年上亿吨的垃圾。庞大的垃圾,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存和国家经济动脉上的一颗“毒瘤”,越来越影响着国家和谐发展的方方面面。据2006年建设部统计,中国有1/3以上的大中小城市被垃圾包围。与此同时,由于城市垃圾的堆存,全国5亿平方米的土地被占用。“垃圾处理”之痛,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块“心病”。

情系国家,造福大众,来自北京的刘旭,通过多年探索,成功设计出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减压式),并申请国家专利八项。无害化垃圾处理厂专利技术的诞生,使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迎来了一道“曙光”。

刘旭:用新科技让垃圾无害化

垃圾无害化处理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在部分重要城市陆续投入巨资修建了设备和工艺先进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场。这些垃圾处理场,由于运行成本高、处理效果不佳等,发展已经遇到“瓶颈”。而在国外,不少国家在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上,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以高新技术和设备武装起来的垃圾处理场,不但在处理效果上不尽如人意,而且进一步加深了污染混合物的融合,使污染介质的种类进一步扩大,给自然带来了危害。

刘旭通过调查发现,所有垃圾处理场都忽视了生活垃圾源于自然和人类附加形成的属性。目前的生活垃圾处理设备,在机械上很注重高新功效,收集上很注重种类分类,但处理上却忽视了结果和效率。刘旭认为从现在对生活垃圾处理的理念和方法上不难看出,其弊端首先是在生活垃圾的收集上,人们为了回避现有设备处理上的缺陷,提出了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法。这种做法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其次,生活垃圾进入垃圾箱,再运送到垃圾处理厂和处理机械里时,会产生不同个体的相互融合,加重了生活垃圾的分解难度。

针对上述问题刘旭研发出相对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其主要是通过理论测算,

提高目前生活垃圾的主体分类,减少生活垃圾在处理上的交叉污染,提高可再生物的分类率,避免土地、水源、空气的二次污染。同时,在设备上采用一机联动做到环保节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进一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有机开发和利用。

谈起无害化垃圾处理厂的工艺设计,刘旭说,主要分三步,一是固体物处理,二是污水处理,三是浑浊气体回收。首先是固体物处理,将进厂的生活垃圾输入对应的破袋机,割破大小塑料袋,再利用生物菌除味灭菌消除有害气体与菌类。然后,输水分选,,将可漂浮物与不可漂浮物分离,即轻重物体分离。途中经过磁选,将可提取的铁器通过磁选机从生活垃圾中分离,即第一磁选。再将可漂浮物输入到风选罐中(途中脱水),在风能的作用下将可漂浮物与不可漂浮物分离。将不可漂浮物输送到水压分选罐中,进行固体物与泥沙分离,分离后的固体物再在簸散机的作用下,使不同固体物分离,簸散同时进行磁选,提取金属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