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常香玉:现代豫剧宗师(1 / 2)

 导读:常香玉大师是我国目前唯一被国务院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文艺工作者,

其“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雅俗共赏。她一生实践“戏比天大”的座右铭,视艺术为生命,是豫剧界一位领军人物。

常香玉:现代豫剧宗师

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1923年9月15日出生在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董沟,原名张妙玲,中共党员,曾被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

山东菏泽音乐学院(原齐鲁音乐学校)名誉校长、河南省文化厅顾问等职;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文化部荣誉奖、中国文联优秀工作者等称号。

一生荣耀的常香玉,从9岁起便随父亲张福仙开始学戏,后拜翟彦身、周海水为师,10岁登台,13岁主演六部《西厢》,名满开封。但不幸的是正准备在豫剧唱腔上有所突破的常香玉,后来因为生病而不能再演武戏,致使她在青衣、花旦方面孤注一掷进行探索和表演。在日寇侵华期间,她首演抗日时装戏《打土地》,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开创出豫剧唱腔改革的先河。

1951年6月,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为志愿军捐献飞机、大炮、坦克的号召后,全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捐献武器运动潮流,各行各界的人士都积极投身于捐献活动。常香玉知道后就同丈夫商量要为国家捐赠一架飞机。常香玉和她领导的\"香玉剧社\"决心到全国一些大城市巡回义演,用演出的收入为志愿军购买一架战斗机,常香玉也卖掉了自己的一部卡车,拿出多年的积蓄,作为捐献义演的资金,因此有“爱国艺人”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