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章尔琴:京剧名家“小刘长瑜”的学艺史(1 / 2)

 从1902年梅兰芳先生拜吴菱仙为师学习第一出戏——《战蒲关》,到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前苏联等地演出,京剧在一代大师梅兰芳的传播下,成为世界三大戏剧剧种之一。

刘长瑜,新时期京剧“八大名旦”之首,为京剧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从1979年—1994年,先后荣获”三八红旗手”、文化部表演一等奖、首届电视金鹰像奖、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梅兰芳金奖大赛”金奖等。

章尔琴,是继梅兰芳、刘长瑜等艺术大师之后的新生代名家,师从刘长瑜,传承梅兰芳大师衣钵,在继承传统和发展创新两方面都有极深的造诣和贡献,因此,被业界称为“小刘长瑜”。

章尔琴从小在沈阳长大,10岁学艺,13岁登台,在沈阳市第54中学读书,因主演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小常宝”而崭露头角,随后虽转入美术界工作,但对国粹京剧的痴迷丝毫未减,尤其是拜师刘长瑜之后,其京剧艺术的潜质渐渐被挖掘出来,并最终成为一代名家。

拜师学艺 传承经典

1971年,章尔琴以辽宁省文艺汇演前2名的身份,考入湖北省京剧团,曾主演《武家坡》、《四郎探母》等剧目。1977年被评为湖北省文化系统标兵,1978年出席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80年调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任编辑,1983年后从事美术工作,1984年在湖北省直属机关业余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调任湖北省美术馆负责人,被评为中共优秀党员。1990年成为真正的演员后,这名曾以业余演员身份,多次在全国京剧比赛中获奖的京剧界新秀,多年来一直私淑京剧大师刘长瑜,并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刘长瑜的徒弟。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梦终于在她37岁时得以实现……

1992年夏,对于章尔琴毕生难忘。在北京民族饭店一楼会客厅,宾朋满座欢声笑语,这里正在举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收章尔琴为弟子的收徒仪式。章尔琴正式拜师成为长瑜的弟子,这对章尔琴来说,是走上京剧巅峰表演的转折点。章尔琴清晰的记得当时双眼已经湿润的刘长瑜老师接过她的一簇鲜花,然后拿出一套崭新的京剧戏装赠送给章尔琴,并提出4条要求与徒弟共勉,那就是热爱祖国和人民,尊重师长和同行,认认真真对待艺术,老老实实做人。

章尔琴还专门为此举办了拜师演唱会,把她在近两年中的学习所得做一次全方面的展示,意在听取戏曲界师友和广大观众的宝贵意见,扬长避短,以利提高。章尔琴表演了京剧《卖水》、《坐楼杀惜》、《霸王别姬》和《智取威虎山》等选场,还主演了话剧小品《春雨》,演唱了部分歌曲及评弹,充分显示了她的多才多艺。演出后,得到领导观众的一片喝彩。为此,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激动不已为她亲自题词:“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句简单的评语饱含了章尔琴人生坎坷路上,对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由于她扮相俊美,嗓音清脆,吐字明快,表演真切,被京剧界公认为“小刘长瑜”。

据了解,当时从艺27年的章尔琴,曾主攻过花旦,并兼习刀马、青衣、武旦和彩旦,有着扎实的京剧表演基础,为此在1988年时,她曾经在京津汉穗四城市群众文化大赛中获得京剧唱银奖,1991年在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上获得过十佳票友第三名。

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和扎实的表演功底,再加上一代大师刘长瑜的亲自指点,注定章尔琴要掀起一股京剧界的波澜。不少京剧界的老前辈和有关领导在得知,刘长瑜喜收章尔琴为徒后,纷纷表示祝贺。著名剧作家、评论家马少波还颇有感慨地说,艺术的希望在于培养艺术新人,希望有成就的中老年京剧艺术家在坚持舞台演出、坚持艺术创作的同时,多收徒弟,携起手来为振兴京剧艺术作出新的贡献。

多才多艺 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