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汉服内衣计划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华夏文明中对于婚姻的一种定义,但是却并非后来延伸曲解的那种包办类婚姻。
这句话是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其中一段‘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意思是书如果结婚没有通知父母,没有征婚介绍人,是没有礼数的表现,不但当事人会遭到社会人的轻视,连他的父母也会连带受到轻视。
这句话的背景是基于古代华夏一个完整的社会体系中,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婚姻是社会组成的重要部分,自然要遵从礼法。
一个不知道遵守礼法的人,是会被人轻视的。
放在现代这种自由恋爱的环境中,就相当于合法婚姻中法律对婚姻的保护,在古代,如果婚姻出现问题需要调解,首先是父母以及媒人去协商,跟现在婚姻出现问题会到法院协商一样。
在华夏文明中,礼数的地位早起等同于法律,只不过后来因为民族文化融合,慢慢变得法律为重,同时也因为礼乐崩塌的原因。
到后来国家为了维护政治需要,将原本这种礼数变成一种禁锢思想的方法,才会慢慢演变成古代封建的包办婚姻糟粕。
最早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没有强制性的道德绑架,因为在古代,不通礼数的人,是会被社会抛弃的,因为没有集体观念。
这种婚姻现象并不是只有华夏文明中出现,西方文明有自由恋爱这种观念也才不过两三百年时间,而且这种观念也多是形式化上的。
因为婚姻在人类这个物种中,始终无法成为两个人的事情,永远都是两家人的事情,除非可以做到完全的独立绝情。
因为只要有亲情在,婚姻就不可能是两个人的事情。
这个跟阶层也没有关系,越是上层阶级,婚姻越是不自由,历史上联姻这个词一直沿用至今,所以现在无论是诗歌还是艺术,歌颂的都是自由恋爱,在自由婚姻这个概念上,大家都默契的规避。
转而用神圣来形容婚姻,是为了给婚姻一个仪式感和厚重责任感。
娃娃亲在华夏很流行,一般都是两个门当户对的家庭,为了某种共同利益,或者情谊让两个年纪差不多的孩子定西娃娃亲,从小培养成青梅竹马,长大后自然而然变成一家人。
不过也有很多因为家道中落而酿成的悲剧,很多戏曲故事中都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句话真正的用途,应该是提醒人们婚姻的慎重性,以及背后的责任感,毕竟婚姻是两家人的事情。
包办婚姻这种强制性的糟粕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但是到现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是存在的,相亲这个文化永远不会消失。
不过娃娃亲这种形式倒是越来越少见了,而且很多都是大人的戏言,毕竟大多数人都是尊重子女意愿,不过在结婚这个问题上指手画脚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父母永远都会为儿女操心,当然,排除一些卖女儿,儿子的人。
但是对于徐卿美的家庭背景来说,从小定下的娃娃亲,应该不是戏言,徐卿美的爷爷,也就是王耀的师父虽然不是什么大角,但是在国内教育界以及戏曲界也是响当当的人物,越剧目前的老泰斗之一,而且年轻时在官场厮混,也算是大门大户。
徐卿美的爸爸是下乡知青,在徐卿美亲生母亲去世之后,取了南方一个大家族的明珠,也是当之无愧的豪门女婿,所以徐卿美的婚姻命运,其实早已算是注定了。
不过徐峰专宠徐卿美,一定会想办法给孙女找一个放心的婆家,而且一定是在他活着的时候就要把这件事情办了,因为徐峰始终不相信徐卿美的父亲。
王耀平时也经常听老爷子念叨,打听徐卿美的喜好,估计就是给徐卿美挑选金龟婿,现在冒出来的‘娃娃亲’估计都是老爷子选好的,所以陪徐卿美去饭局上捣乱,王耀才不去呢。
如果他去了,那就是帮着徐卿美犯上作乱啊。
赵骊蓉也是大风大浪里过来的,自然知道里面的门道,见王耀无意去掺和,也开始装傻起来。
一下子徐卿美就没有办法了,还有两个八卦兴奋的莫可和金泰然给她添心塞。
王耀一边喝着茶,一边看东西享受着下午暖暖的阳光,等着郑西西她们接宋芊芊回来,继续压榨宋芊芊,上次听哈维说了那个‘维多利亚的秘密’的秀场活动后,王耀就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当然不是看内衣媒体的机会,而是向西方女性传汉服‘内衣’的好机会。
虽然汉服内衣出现的比较晚,但是也是比较全面的,分为四类:“主腰”,“中衣”,“T”(音“坤”),“F”(音“库”)。
“主腰”对应“背心”:起到保护腹部与胸口防止受凉的作用。
“中衣”对应“秋衣(衬衣)”:保暖的作用,穿在外衣里面有时候会露出边来,也起到修饰作用。
“内裤”。“内裤”纯属舶来品。。古代本土不产这个,现代意义上的“内裤”一直到20世纪中期才在华夏出现与普及。
“T”,“F”对应“秋裤(衬裤)”:起到保暖作用,当然古人的“T”与“F”还多了一个当内裤使的作用,可是TF都是不贴和身体的宽松内衣。
其中比较广为流传的就是‘肚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