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0三章遗命秦鼎(2 / 2)

复活秦始皇 子之 0 字 2022-04-20

“仙家你替我转交,那你就能活两千多岁啦?”秦始皇盯着大金人老大,他谈定的点头首肯。秦始皇便马上说:“好,那朕就郑重答应你。”

“此事必须绝密来进行,一切工程都由我们来拿出蓝图后,再督促完成,至于秦遗命鼎的工程,由我们亲自来做好了,陛下那边,只需做好安保保密工作就行。后面还有一件更重要的大事儿,须得说明,务必请陛下鼎力配合才可以。”

“大仙但明说无妨,朕恕尔等,不拘一切小节。”

“前面我已经说过,陛下是凡人生命体,不免长眠,也就是你所讳言的死;而我们是天外星人,你们星球上的两千多年对我们只是一倏尔,但是,历经两千多年,世事难料,烽火狼烟更迭,我等十二大金人可不能随便四处活动,否则难以幸存,我们只有休眠才最妥当,陛下就诡称我们全部死了,陛下做的到吗?”

“这个,区区小事儿,朕能做得到,尔后呢?”

“然后,臣等十二大金人自愿殉葬于陛下的骊山陵,和陛下一起长眠地下,陪伴陛下左右,护卫陛下陵墓,定时两千多年后惊蛰苏醒过来,帮陛下找到能复活你的科学家,直到帮助他复活陛下,完成陛下的大秦鼎遗命,臣等再去寻求回到我们的星球上去······”

“这个?朕岂不是为难列位仙人了?岂不是耽误列位仙家的许多光阴岁月了?寡人岂不矫情了?岂不是负德了?”

“陛下,你们星球上的两千多年,对你们是极其漫长的,可以发生好多的事件,而对我们大金人星球,仅是一个不经意的春天而已,陛下何必自责,再说······”大金人老大回头招呼所有的十一位大金人,齐刷刷一起跪落尘埃,众口一声说:“陛下,乃是臣等救命恩人,再生父母,臣等十二大金人自愿休眠,陪葬在骊山陛下的大墓里,一直到帮助陛下复活,绝无怨言,请陛下成全。”他们的诚恳之意,顿使秦始皇感动,无语,他点点头,很是自责,便又问道:“众仙家起来,寡人薄德,你们直说吧,两千多年后,后世子孙再复活朕,有必要?有意义吗?”

“陛下,有必要,也有意义。”这一回破例了,是大金人3号金妹妹接上了话茬:“陛下死后历经两千多年再复活,是生命工程的奇迹,是人类打开宇宙之门、拿得生命密码的钥匙,当然有必要;陛下统一诸夏,统一文字、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是神州千古一帝,不愧是历史伟人,历经两千多年复活,定还有惊天动地的壮举,还能为诸夏人民造福降祉,意义不俗,这意义不但有,而且巨大。”

秦始皇听了,张开双臂,仰天长啸,说:“善,朕将有伟于后世,上承三皇五帝,发扬华夏文明,决不辜负这一场浩浩大大的复活。”

“陛下,”大金人老大再度谆谆告诫道:“今夜月下我们人仙的对话,前提是你绝不能泄露出去一个字,否则,一切努力付与流水,成为空谈。”

“众仙家放心吧,朕是凡人,可不是寻常的凡人。”秦始皇再度仰天,向天宣告。

秦代大金人事件的前后端倪,十分显赫,备受史籍关注:《汉书·五行志》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古代的长度和现代是不一致的,那时的一丈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五六尺左右,可见这些巨人来得有根有据,也就是身高能达到三米多的样子;至于夷狄服,那就是身穿宇航服的外星人罢了。

后面的事,《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事件稍后的汉初学者贾谊在《过秦论》中也讲了这件事儿;到了《三辅黄图》讲:“盎人十二,立于宫门”,应该更为准确,试想想,这么大个铜人搁房屋里肯定不合适,站门外当卫兵使,才威风八面呢。至于为什么是大金人呢?诸位看看咱家月球探测器——嫦娥系列,穿的是不是清一色的土豪金的防宇宙射线服啊,这可是深有科学根据的。

骊山之阳,红火紫烟之中,工匠们在某一极其隐秘的山间之中,开了冶炼的炉子。十二个大金人们手执蓝图,督促工匠们开始了十二个大金人的冶炼,同时,秦遗命鼎也在大金人老大的亲力亲为之下,秘密开炼,历经一年之后,也就是秦始皇二十七年,全部竣工,同年冬天,他们泼水成冰,利用人、畜力运回咸阳,巍然屹立于咸阳宫宫门广场之外,在蓝天白云之下,巍峨壮观。令人惊叹,以为观止。

蕲年宫,秦始皇缓缓地步入深深宫闱之内,十二个大金人早早地就侯在密院里了,他们见到秦始皇独自踽踽而来,一起跪倒尘埃,齐声轻轻呼道:“臣等十二人奉制圆满地完成大事,十二大金人秦俑已经立于咸阳宫门外,他们每一处关节皆可自由活动,臣等择日就可以入驻了。秦遗命鼎也业已铸成,陛下的遗命已经用小篆书铭刻在上面了,臣等此次来,就是恭请皇帝过目。”

“善!众仙家劳顿辛苦了,今日就可以将身体入驻大金人铜俑中。”

“臣等谢陛下天恩浩荡,恭请陛下审读秦命遗鼎······”

秦始皇听了,微微一笑,移目审度那鼎起来,鼎者,礼器也,大的谓之鼐,小的谓之簋,可圆可方,可三足可四足,材料一般是合金青铜,此鼎三足两耳,一人能抱,色泽青黑,上饰云雷纹、饕餮纹······但见秦始皇细细审视而来,见其上用小篆铭刻,铭文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