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孙坚的想法(2 / 2)

说到这里,李俊用手指了指此刻在大营内训练的冀州军将士,然后道:“你也率领过军队打过仗,应该知道,在部队上,士卒一般都会敬佩什么样的人吧。没错,士卒最敬佩的便是像伯符这样的猛将了,因为在战场上,只有这样的猛将才能成为众人的主心骨,只要伯符没有倒下,众人便浑身充满了力气,与敌人拼杀到最后一刻。”

说完这句话,李俊转过身来,看着此刻站在自己身后,低着头沉思的周瑜,笑道:“公瑾,某知道,汝之所以愿意来到冀州,并不是为了实现自身的理想和所学,而是为了辅佐伯符成为天下共主。只是,依照现在的情况看来,主公更多的希望伯符的几个弟弟,也就是二公子和三公子同样与自己的亲兄长争夺自己的位置,只有这样,主公才能选择几个人中最优秀的人坐在自己的位子上。”

说完这些,李俊用自己的右手,用力的拍了拍周瑜的肩膀,因为此刻的周瑜因为刚刚成年,所以个头还没有李俊高,李俊可以轻易地拍拍周瑜的肩膀,但是等到周瑜的身体完全长开了,李俊再想像今天这样,轻松惬意的拍肩膀,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当然,就算现在李俊拍到了周瑜的肩膀,也是有些费劲了,不过好在最终自己的目的达成了,最起码没有到自己因为拍不到周瑜的肩膀,只能当众拍拍周瑜的胳膊这种尴尬的事情。

等到李俊走出很远之后,周瑜终于醒悟过来,这一次孙坚之所以派遣孙策和太史慈前往,并不是为了照顾自己的亲儿子,让孙策还有机会立大功,然后凭借这项功劳成功收获军心。相反,孙坚的行为更多的是通过让太史慈这样年轻将领获得机会,然后趁机削弱孙策在军中的影响力,日后再将太史慈引荐给孙权认识,自然可以轻易地将自家的二儿子孙权引领到军中。

到时候,孙坚只需要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左手端着热酒,右手时不时的拿起一个瓜果放到嘴里,然后轻松惬意的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为了自己的位子,拼命的为自己和麾下的谋臣武将们展示自己的能力和魅力,孙坚只需要从中选择一名最优秀的,来继承自己的位子便可。

此次孙坚任命太史慈与孙策一同前往,必然是为了日后两个儿子的争雄坐准备,为此孙坚还收去了李俊手上锦衣卫的指挥权,对此李俊根本就不当回事,依照李俊自个的性格,还巴不得孙坚完全架空自己,自己到时候也可以像孙坚那样,提前进入退休的阶段。

不单单有太史慈,估计并州军中绝大多数的大将,或许都会成为孙权的铁杆支持者,而像程普、黄盖这样的老将,和麴义、潘凤为首的冀州本地将领,或许会拥护孙策,就像前文说的那样,长幼有序已经被历朝历代的主君和世家们,将这样的思想刻到了人们的骨子里。

想必接下来,孙坚在拿下整个幽州之后,绝对会借此重用一大批军中的年轻将领,而那些老将和冀州本土将领,会受到来自孙坚单方面的打压,为了能让自家的两个孩子能够在同一道起跑线上,孙坚完全不惜放弃与程普这些老将只见的感情。

想到这里,周瑜顿时一惊:“既然大将军已经作出了选择,这个时候已经不是任何人能够阻止的了,难怪以师傅的影响力和智力,即便看出了整件事的核心,却依然按兵不动的缘故。不是师傅不想,而是不能,因为这已经涉及到了大将军的家事。”

只是,与自家的师傅不同,周瑜刚刚投奔到冀州,寸功未立不说,之前还犯下了一个大错,导致最近自己虽然利用谋略,尽快的拿下了北新城,但是依然没有办法将军中将士对自己的看法扭转回来。自己都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一直没有获得机会的孙策了。

周瑜清楚,此刻的时间已经不等人了,与其自己在这里空虚的浪费本来就不多的时间,还不如仔细想一想,如何帮助孙策在不损耗那些老将自身利益的前请下,尽孙策与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拉拢那些已经展露头角的小将以及那些还没有发迹的小将。

周瑜深信,只要到时候孙策掌控住冀州,不,整个河北的一半大军,再加上麾下大量各类人才的支持,绝对能够在未来的位置争夺战中获得最终的胜利,尽管对手还是一名尚在幼年的孩童!

PS:今天的送上,最近有些水了,小胖已经开始准备幽州之战的高潮了,因此对于这种政治方面的问题,写的有些随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