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董卓兵败(1 / 2)

 这一点孙坚就比刘备强多了,想想日后的糜氏兄弟,为了支持刘备可以说是倾家荡产了,甚至连自己的妹妹都搭上了,可是最后的下场呢?

糜芳虽说是因为背叛了关羽,导致最后关羽兵败麦城被杀,但是更多的恐怕是关羽从始至终也瞧不起商人出身的糜竺和糜芳吧,想想孙乾和简雍日后收到的重用和关羽的尊重,就可以看出来关羽的为人了。

而且糜芳说到底还是被关羽逼反的,虽然糜芳疏忽大意烧了粮草,但是糜芳不管怎么说也是刘备在徐州的老臣了,可是关羽的第一个念头竟然是斩杀了糜芳,而不是重罚。

这种事换任何一人恐怕都会气愤不已吧,更别说刘备因为糜芳叛变,不问青红皂白直接逼死了糜竺,这简直就是忘恩负义啊!

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李俊就一直怀疑刘备的真实性请,特别是看到能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而没有离去的忠臣,到最后竟然不得善终的时候,李俊便能想到这位所谓的“仁义”刘皇叔恐怕也不见得有多好。

这也是穿越之后,李俊选择孙坚而不是刘备了,跟着刘备前期刘备没有名望,也没有根基。后期,没有出众的能力,刘备自然把你忽视了,转而任用对自己有用的人。

这要是在现代时空,李俊也认为很正常,可是这里是三国时代啊,这里的人是最重视信义的,在这样的时代刘备都如此无情,跟着刘备恐怕也没有多少前途可言了。

话归正传,看到孙坚询问的目光,李俊示意荀彧来说,毕竟荀彧新来,需要功劳才能坐稳长史的位子,再加上荀彧相对于满宠来说就仁厚的多了,因此这件事情交给荀彧来说也未尝不可。

只见荀彧道:“这些叛军都是穷苦出身,只是因为没有粮食才被逼造反的,主公如今虽为征南将军,威望远传,但是名望不足。主公日后可是要坐镇一方的,急需名望,如果主公能尽释前嫌,饶恕这些叛军,相信这些人自然会去替主公宣扬名声,这名望便有了。”

孙坚听了,面露喜色道:“不愧是‘王佐之才’啊,这般谋划深得某心,如此便用文若之谋,孙仲听令,让大军释放那些不愿为军之人,给与他们一些钱粮,让他们好生逃命去吧,勿要再做这讨死的营生了。”

孙仲大喜拜谢道:“谢主公不杀之恩,末将这便前去。”

孙仲毕竟同样出身黄巾,对于同属黄巾的降卒,也是抱着自家兄弟的想法,听到自己的主公不愿杀戮,心中兴奋的不能自己,急忙跑到俘虏营告知这个好消息。

之后,帐内的文武便听到了一阵喧哗,最终汇集成一句话:“征南将军万岁!”

李俊听到这阵欢呼声之后,便面露喜意的望向了荀彧,恰好荀彧也看向了李俊,两人相视而笑,知道自家主公的名望已成。

之后,孙坚下令大军开拔,命韩当为先锋,祖茂为副将,率兵马五千先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然后再令李严统领后军押运粮草器械,孙坚自己率领余下大军并麾下文武为中军。

这里再跟大家补充一下,这古代的行军打仗的阵势是不一样的,这点或许历史好的都明白,但是有些地方是不能混淆的。

比如行军的时候,一般都是前中后三军,前军是先锋也就是开道的,中军是主力大军,其中步骑弓三军要成队列,不能混在一起;后军押运粮草和攻城器械以及弓兵的箭支,如果攻城的话,后军还有木匠和铁匠。

如果行军中遇到战事,前锋会先行与地方的前锋展开战斗,之后两边的中军开始排开阵型,这个时候军阵变成了左中右三军,而前锋自动归属于中军。一般骑兵是两翼,在战斗的时候趁机利用自身的机动力包围对方,形成合围。

但是,如果没有骑兵或者骑兵的建制被消灭了或者少到构不成军的情况下,左右两军便换成了悍勇军士,由军队中冲锋陷阵的猛将率领,分别攻打敌军的两翼,一旦敌军两翼被破,只能从率领中军后撤或者被对方合围背水一战两项中选择对如今战局最为有利的势态。

而中军方面,都会在阵前布置大量的盾军或者身披重甲的战士,为身后的弓箭手们抵挡敌军的威胁,然后趁机拖住对方的中军,以求己方的两翼快速破掉对方的两翼,然后三下夹攻战胜对方。

这才是古代也就是火药出来之前,世界各国对于军阵的基本用法,至于更高级的,其实所有玩过现代的大型游戏的都知道,比如互相配合,以小队杀单,再以大队杀小队等等。

当然,我们的猪脚李俊是不太懂这些的,毕竟作为前世的宅男和死上班的电脑男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家伙,能在这个时代动动脑子有出一些谋略已经很不错了,再加上这货一贯偷懒的毛病,能吐出这些来也是因为孙坚看着起码比曹操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