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节 全占庐江(1 / 2)

 一九四年好像是注定无法平静的一年,开春之后,扬州就发生了山越事件,于此同时,冀州的袁绍与活跃于太行山一代的黑山军张燕干起来了,同时与公孙瓒也是摩擦不断,刘虞也与公孙瓒矛盾升级,关中诸将也是相互征伐,袁术也是对兖州与江东虎视眈眈,徐州也是内乱迭起,好似除了荆益两州之外,其他的地方都充满了血腥味。

祖郎的叛乱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就被平息了,前后加起来也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刘弥的实力并未有多大影响,反而是彻底平定了江东的局势。四月初,袁绍与黑山军交战,十数万黑山军被袁绍大败,斩首数万,逃脱的都跑去投奔袁术了,袁术在得到黑山军与匈奴于夫罗的近十万人马的投奔,顿时觉得底气暴涨,再次率军攻打兖州的曹操,袁术率军十五万进攻陈留,与曹操相距与襄邑,刘虞此时也与公孙瓒正式开火了。

别人忙着,刘弥也不想闲着,此前他就有想法收复整个扬州,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耽搁了,所以刘弥一直没采取行动,眼下袁术大军在外,此时正是良机,刘弥可不想错过,他心里很清楚,两个袁公路加起来都不是一个曹孟德的对手,袁术此次攻取陈留必败无疑,刘弥自然要在这个时候加一把火了。

“诸位,眼下袁术与曹操相持于襄邑,袁术自恃兵粮胜于曹操,可惜袁术心胸狭隘、且不懂兵政之事,孤料袁术必败无疑,此时正是我军趁势收取扬州北境之时,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刘弥虽然有了想法,但是怎么打还是要靠手下的文武群臣,他在军政之事上面不比袁术好多少,这点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还是老规矩,戏志才第一个开口说道:“殿下所言极是,此时收取北境乃是难得的良机,但是还请殿下慎重考虑,是攻哪处为好,若是殿下要打寿春,属下还请殿下三思,若是殿下攻取庐江北境,属下觉得此乃上策。”

刘弥询问道:“这二处有何不同之处?”

“寿春淮南之地,袁术虽走,却留下了五万精兵,有大将张勋镇守,想要攻取实在不易,而庐江北境那就简单的多了,除了阳泉有一万人马,其余诸县皆只有千余守军,且无大将驻守,取之甚易。”

这一点刘弥没有想到,寿春确实不是那么容易攻取的,刘弥自己心里也知道,但是若是能收回其他地方,也是不错的,寿春可以慢慢图之。刘弥真心舍不得将那么一块肥肉放在袁术那里,寿春所在的淮南一地,人口就有七八十万,几乎是一个吴国,但是寿春想要拿回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志才,依你之见,如何行事?”

“佯攻寿春,突袭庐江,殿下自领三万大军诈作十万去取寿春,暗地之中派遣一将突袭阳泉,阳泉到手,安丰、寥县皆可传檄而定,袁术横征暴敛,本就不得民心,想来境内之名对袁术也是怨恨久矣,殿下出兵必定能够一举拿下庐江北部四县之地。”

半月之后,负责镇守寿春的张勋就收到了消息,刘弥率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杀来了,此时已经抵达浚遒,不日即可到达合肥,而且粮草源源不断的运抵合肥,张勋知道刘弥这是再打寿春的主意,想要趁袁术远征在外拿下寿春,可是张勋并不担忧,先不说兵力上的对比不大,光说寿春城池坚固、粮草充足,张勋就很清楚,别说十万大军,就是二十万大军前来,寿春坚守半年都不是问题,而且寿春城内的五万兵马都是精兵,他自信完全可以抵挡刘弥,但是张勋也不会掉以轻心,得到消息之后连忙命人准备擂石滚木迎战。

张勋准备迎战的时候,刘弥已经抵达合肥,刘弥并未急着进军,而是在合肥休整了三天,三天之后才慢悠悠的沿淝水而上,每日只行进二十里,到达芍坡之后又在芍坡停了下来,这让张勋有些摸不着头脑,按理说兵贵神速,这是行军打仗的人都知晓的道理,可是刘弥却偏偏行军缓慢,而且走走停停,按照刘弥这个速度,只怕再过十天都不一定能够到得了寿春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