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 交好刘备(1 / 2)

 就在刘弥准备书院的事情之时,意外的收到了刘备的书信,算起来与刘备也算有些交情,当年广宗城下灭黄巾之时,刘弥还送刘备金银,可是从那以后他就与刘备没有联系了,只是听说刘备到了雁门,任职雁门郡守,这也是出乎刘弥的意料之外的,历史上刘备在黄巾之后只得了一个县尉的职务,后来还因为鞭打督邮而丢了官,跑去投靠公孙瓒了,现在成了雁门郡守,太原虽处北疆,人口不多,但是民风彪悍,刘弥相信,一千北方军如果与两千东吴军交战的话,绝对是势均力敌的。

刘备派来的使者是简雍,刘备的同乡,如今乃是雁门郡长史,刘弥对刘备还是很敬佩的,毕竟在这个乱世,奔波数十年成为蜀汉皇帝,这样的耐心与坚韧不是一般人有的。

“拜见吴王!”刘弥亲自接见了简雍,想知道刘备的来意。

“宪和先生不远千里来吴国,不是所谓何事?”

简雍很是恭敬的答道:“大王,卑臣乃是奉刘太守之命前来,自从去年六月开始,并州大旱,百姓颗粒无收,雁门之地尤甚,十数万百姓皆食野物冲击,尚有胡勇时常劫掠,雁门之名甚苦,刘太守向朝廷上报却久久不得回音,向冀州借粮,冀州刺史韩馥却坐地起价,一石粮食竟要价四百钱,雁门贫瘠,何来如此多的钱物,刘太守素知吴王仁义,吴国丰饶,特意派卑臣前来购粮。”

刘弥这才知道刘备的意思,原来是为了粮食,吴国确实这些年囤积了不少粮食,吴国的粮价也很稳定,基本上维持在两百钱左右。

“这件事很好解决,孤可以帮助先生在吴国购粮,粮价一百五十钱,另外还可以送玄德公三万石,但是孤不要钱,素闻并州马好,孤甚喜欢,先生可以用马换粮,一千匹马换六万石粮草,先生意下如何?”

简雍没想到刘弥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他不知道刘弥现在最缺的就是马匹了,董匡这两年在毗陵那里培育马匹,由于气候天气的影响,培育出来的马匹与北方马还是有些差距的,如果北方马能够一日之间跑四百里的话,吴国马最多只可以跑三百多里,眼下已经是中平七年了,按照历史进程的话,汉灵帝马上就要嗝屁了,何进那个傻叉很快就要让董卓进京勤王,三国乱世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并州多马,这是不假的,但是简雍也无权决定,不知道是否能够按照刘弥的方法换粮,所以他还是需要回去向刘备请示。

“先生,不如你就暂且先押送三万石粮草回去,等玄德公决定之后先生再来。”刘弥知道此举的成功性很大,刘备素以仁义著称,以马换粮,他虽然舍不得也会答应的,何况并州不缺马,雁门更是马匹的聚集地,那里还有一个朝廷的育马场。

对于刘弥的慷慨,简雍还是很感激的,刘弥一没有趁火打劫,二慷慨解囊,简雍在三日后便押着刘弥赠送的三万石粮食回雁门去了,刘弥特意派周泰率兵五百负责押运,以免在路上被人盯上,刘弥打得是吴国的旗号,相信在江淮这一片是没人敢打他的粮食主意的。

回到雁门已经是一个月之后了,简雍的回归让刘备很是高兴,得知刘弥赠送了三万石粮食,虽然不多,但是好歹也是人家的一片心意,更何况这还是白送的,简雍将情况简单的说明了一下,刘备得知刘弥愿意换粮,也很是感激,一千匹马换六万石粮草,算起来刘弥还是吃了亏了,如果按市价算得话,一千匹马最多只能换五万石,刘弥多给一万石,那是很不错的了。

“大哥,眼下雁门缺粮,吴王慷慨,愿意换粮,正好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不如就答应了吧!”刘备的义弟关羽得知刘弥的要求之后,也觉得可行,雁门之地不缺马,就他们手上,就已经有三千多匹私马,还有雁门马场里面,也有朝廷的马匹近万匹,百姓手上也有马,整个雁门加起来不会低于两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