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第五2十二回 深山求道(1 / 2)

 刘邦十多岁就在江湖上混,身体一向很好,登上皇位后,身体却一天比一天差。百战功成,终于圆了人生的梦,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下来,就百病丛生。

刘邦上朝的时候越来越少,他不想见群臣,懒理朝政。整天呆在后宫里,喝喝酒,观赏歌舞,常与戚姬和爱儿如意在一起。

戚姬的“长袖折腰舞”依然赏心悦目,令刘邦销魂。她对刘邦百依百顺,着意承欢,但刘邦在她强作欢颜的眸子里,却感到她的无奈和哀怨。

刘邦也感到很无奈,自己虽然贵为天子,也不能肆意妄为,国家的安全,王朝千秋万代的基业才是最重要的。他只能在有生之年善待她,死之前为她营造好一点的环境,劝戒吕后并向她提出警告。

昨天戚姬收到韩信的来讯,说一天之内受到刺客的三次攻击,最后一次刺客竟然攻进淮阴侯府,韩信断定樊哙与刺客一定有勾结,刺客才能从容、准确地部署进击。韩信请戚姬设法告诉刘邦,并想办法令刘邦罢免樊哙中尉之职。

戚姬想了一晚,想到了一个办法,她对如意说:“皇上的胡须和樊哙的胡须谁好看?”刘邦是美髯公,樊哙的胡须乱糟糟,如意就说:“姨父的胡须难看死了,当然是皇上的好看。”

“你明天见到皇上,就对皇上说,皇上一定很高兴。”

“好的,我明天就对皇上说。”

“皇上若问你何时见到樊哙,你怎样回答?”

“我在皇后处见到他。”

“对!但你若说在皇后那里见了他几次,就更有说服力。”

刘邦不喜欢后宫干政,戚姬为了避嫌,就采取迂回的办法,让如意向刘邦告状,挑起刘邦的警惕,以达到目的。

第二天中午,如意下课回来,见刘邦靠在软毡包上与戚姬喝酒闲聊,连忙向前跪拜问候。刘邦最疼爱这小儿子,连忙把他叫到身边坐下,问他师傅今天教了什么,学习得如何。

如意爽快地一一回答,刘邦非常高兴,越看越觉得如意像自己,敢作敢为毫不做作。“小子”刘邦说:“要听师傅的话,把功课做好。我少时哪有你现在这么好的学习条件,男子汉生在世上,能文能武才能创出伟业。”

如意爽朗地答应,忽然说:“皇上的胡子真好看,姨父的胡须乱七八糟,难看死了!”

刘邦已快六十岁,一把美髯依然乌黑发亮,刘邦引以为豪,轻轻一笑手捋长须说:“你在何处看见姨父?”

“我在皇后那里见了他数次,胡须总是乱蓬蓬,就像剪径的强盗。”

刘邦哈哈大笑,笑后说:“他不是剪径的强盗,而是杀狗的屠夫。”心中突然一动,自言自语地说:“樊哙为何总去吕雉那里?”

戚姬看了刘邦一眼说:“是不是他外家有事,找樊哙商量?”

“他外家有何事?有事我怎会不知道?”刘邦心中起疑,他虽然懒于朝政,却深知外戚对王朝的稳固影响力巨大,他不能不防。

刘邦站起来说:“来人!”一个内侍走进来躬身行礼,刘邦下令说:“快把陈平召来。”

陈平听到刘邦召唤,连忙进宫,心中预感到刘邦可能说韩信和樊哙的事。几天前韩信曾找过他,送来了许多金钱宝物,感谢他派高手保护。走之前韩信对他说的话现在还在陈平脑子中萦绕“一个月前我在闹市被刺,樊哙非但找不到蛛丝马迹,刺客昨天还三次追杀我,不合情理。请陈先生对皇上说说,督促樊哙严查,不然我终丧他们之手。”

陈平心里想:“韩信虽然没有明说樊哙与刺客勾结,但意思已很清楚。樊哙与韩信无冤无仇,为何勾结刺客杀韩信?是皇上的吩咐?”自从张良以养病为名闭门修道后,陈平已是刘邦的首席智囊,陈平知道刘邦的想法,他肯定不会下令杀韩信。蓦然想起了吕后,想起朝中传言韩信在栎阳宫曾救了戚姬一命,从而得罪了吕后的这回事。

“空穴来风,并非无因,看来这件事可能是真的。”陈平想:“若然如此,樊哙受吕后之令勾结刺客杀韩信就不奇怪了。”陈平忠于刘邦,他不短视,了解现在韩信被杀的严重后果,即使韩信不给他送钱,他都会替韩信向刘邦说说。现在刘邦找他,正好把刺杀这事说清楚。

刘邦在御书房接见陈平,他请陈平坐下后问:“朝中最近出了什么大事?”

陈平不禁愕然,没什么大事啊!难道皇上不知道刺客曾攻进淮阴侯府?连忙 说:“最大的事是朝会那天晚上,刺客摸进淮阴侯府,一天之内三次刺杀韩信。”

“什么?”刘邦勃然大怒:“樊哙的中尉是如何当的,长安城为何竟成了刺客的天下!”

陈平连忙表功说:“我早有防备,派出一队高手埋伏在淮阴侯府周围,刺客一动手就被发现,我们把刺客打败,还杀了他们四人。”

“干得好!”刘邦说:“韩信终是我朝的心腹之患,但有我在一天,他就翻不起风浪。现在关外异姓王还有实力,潜伏在民间的力量更不能小觑;我们内部的骄兵悍将的心还野得很,我们还需提防,韩信现在千万死不得。樊哙这混球太没用,占住茅坑不拉屎,我让他滚蛋。”刘邦略一沉吟说:“先生明察秋毫,我任命你为中尉,把长安城的治安也给我管起来,尽快把逃走的刺客逮捕归案,消除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