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斗运气(1 / 2)

乱世铁枪行 远行之 0 字 2022-04-05

 杨骁的异军突入,使得南越烽烟四起,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短短三天时间内,便有将近二十来个县城被农民军攻占。这其中还不包括一些起义未成功,或者起义不大顺利的在内。

王朝的整个西边几乎被打得千疮百孔,南春城竟然还能沉得下气,依然按兵不动。

除了与皇帝胡祎怕死,一心只奢想守住南春城有关之外,更还有南越这些年的农民起义多了去了,正所谓虱子多了不咬人,所以虽然现在外面形势乱糟糟的,但南春城并不在意,他们更在乎的是杨骁的虎翼军。

破唐营在行往遵城的途中,因胡魁的一时兴起,顺手收拾了几拨农民军,本着蚊子腿也是肉的念头,黄当国把这些小胜仗也呈报上去。

然而预想中的奖赏没有,得到的反而却是一番训斥。

估计是也知道对打胜仗的军队进行批评有点不符常理,所以兵部回文并不是以公文形式,而是私下的密信。

密信的内容透露着对破唐营的行为不满,颇为严厉地训斥破唐营不务正业,指示黄当国不应该拘于眼前的小利,而应从朝廷利益角度出发,首要任务是剿灭入侵的唐军。

不务正业啊,黄当国看到这几个字的时候,心中一阵苦笑,虽然破唐营剿灭农民军是有些顺手牵羊的意思,但总归是为南越除掉潜在的隐患,现在反而落得这个评语,真是不知说什么好了。

而另一方,杨骁也在行军过程中,见识到了南越农民军喷发的势头,甚至在声势上不输自己,相对于南春城的无所谓态度,他就要慎重许多了,起码比南春城上下慎重。

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

这句话十分浅显易懂,几乎人人都知道。

但身居高位者,却很少能做到这点,甚至权柄越大,也就越不把百姓放在心上。

甚至整个南春城上下,很多人都听过想过说过这句话,但真正把这话放在心上,并付之行动的,寥寥无几。

就算有,也是在朝堂上属于边缘人物的那种。

胡祎的昏庸无能,杨景的凶狠收刮,孔玉麟的残酷镇压,以至于底下也是上行下效,贪官成风,恶吏横行,百姓苦不堪言。

其实百姓是很容易满足的,有口饭吃,有张床睡,日出而耕,日落而回,如此而已。

但偏偏,南春城不给。

他们很有理由,大唐军队在沧澜江以北虎视眈眈,我们现在征粮征钱,都是为了保卫你们的安全,若是唐军打过来,你们一个个都别想活了。

所以要想活命,你们必须把钱拿出来制造兵器,把粮食省下来供前线士兵……

但这些话,只能蒙蔽得了一时,却遮掩不了一世。

许多百姓在苛政之下,累死,饿死,甚至活活被官差逼死,试问,这与唐军杀过来有什么区别?

虎翼军的出现,推翻了当地官府对百姓的压迫,也使得百姓对唐军的误会解除了,因为百姓们与唐军接触之后,发觉他们并没有之前官府宣传的那般残暴杀人不眨眼,相反还十分和蔼可亲,甚至还开仓放粮劫富济贫。

虎翼军的这些行为,赢得了百姓的心,后者还给杨骁通风报信,传递消息。

徐啸虎之所以单枪匹马入滇州,既是杨骁的安排,也是得到了一些消息。

因为有人告诉杨骁,滇州有人在密谋大事。

密谋大事,那就是造反,那么就与虎翼军的目标是一致的,或者说两者有着共同的敌人。

因为杨骁知道如今自己势弱,若要拿下破唐营这条大鱼,单靠自己的力量是永远不够的,再说了,若是硬要强行垂钓,结果很有可能会被大鱼拖入水中,所以杨骁在寻求帮手。

但这只是传闻而已,并未有确切证据,加上杨骁身为统领要身居大营指挥,所以不宜轻易离开。

思来想去,也就徐啸虎比较适合了,于是后者携带着杨骁的信物来了滇州。

没有别的意思,就是两个字,合作。

徐啸虎有考虑过杜大鹏的情况,但是想想,估计后者也帮不上忙,所以就放弃了。

现在再想想,能把一匹日行千里的宝马给轻松松送人之人,又岂是常人?

只能说杜大鹏在福寿客栈的粗犷汉子的形象,骗过了许多人,也使得徐啸虎忽略了许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