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迎客客不至(1 / 2)

乱世铁枪行 远行之 0 字 2022-04-05

 河西郡,因为紧挨着京城永安的缘故,有种一荣俱荣,一衰俱衰的感觉。

当年李栩御驾亲征,全国各地大肆征兵,河西郡贡献的兵源算是最多的,承徽后期,还有小皇帝李煜上台后的永平年间,永安城动荡不断,河西郡也是一直跟着倒霉。

造反的,剿匪的,都会来这里拉壮丁。

缺钱了,缺粮了,那便来河西郡抢劫一番。

原本还十分富足的一个大郡,短短几年便不成样子,尤其是男丁稀少,可有点朝女儿国发展的趋势了。

但也因为紧靠着永安城的缘故,正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自从李沧执政以来,大唐王朝重新焕发了新生力,而河西郡也是最先复兴起来的郡县之一。

只短短一年的时间,河西郡已经恢复了不少元气,往日连做为河西郡城的弘农城,都是人烟稀少房屋破败不堪,现在却已有熙熙攘攘欣欣向荣的态势了。

离弘农城五里开外,有一处供往来人歇息的凉亭,本来年代已久加上无人修补早已是破败不堪了,只是今早天还没亮便已经有人把它休憩一新了。

此时,已经有一大群人聚集于此了,个个锦衣华服,人人脸上一副兴奋之情,或显风流,或显富贵,或显威严。

若是走近一看,定要让人瞠目结舌一番。

虽然郡守莫大宇不在里面,但河西郡其他的从八品到五品的官员,有一大半都在这里了。

众官员以河西郡的二号人物,通判魏林为首,此时众人正群星捧月一般,把魏林围在了中间,那些七八品的小官,更是抓住一切机会拼命地往魏林身旁蹭。

大唐王朝设六十四郡,一郡长官称为太守,次者为通判。通判主要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并且对郡守有监察的责任,因此权责也是极大的。

但魏林的心思完全不在这里,他一副虔诚的神色,两只眼睛直直盯着笔直大路的尽头,似乎是在等什么人?

但又是什么人,身份会如此尊贵,使得弘农城里的大大小小官员尽聚于此?

答案当然是高夫子了。

其实高夫子的身份若只是西蜀特使,这些河西郡的大人物断然也不会如此兴师动众地而来,最多派个六品的官员在城门口迎接就已经足够了。

但高夫子可是和京城的宋夫子能扯得上关系的人物啊。两人一东一西,号称大唐文坛双璧,并且两人互相欣赏,经常有诗词唱和。这可是天下文人皆知的事情了。

而恰恰,魏林正是宋衡众多的门生之一。

试想师父的“至交好友”来了,魏林能不尽心尽力吗?

况且在官场沉浮了十几年,魏林也算是个老油条了,此次新皇登基,朝廷肯定要来一次大换血。现在国子祭酒的位置还是空的,但这个位置肯定是宋夫子无疑,只是京城里还有些小道消息传来,其中一个便是,新帝似乎对这位西蜀的文坛巨擘挺感兴趣的。

那么,魏林此番举动便是一举多得。

一来替师父招待“至交好友”,二来给未来天子迎接“国家栋梁”,三来高夫子入朝之后若是身居高位,今日自己与他有了这么一点交情,想来以后的仕途也就可以顺坦了一些。

即使最坏的结局,高夫子什么也没捞得便回西蜀,那么魏林此举,也是可以赢得一些文坛名声的。

文人嘛,名声甚至比自己的性命更重要。

魏林的贴身口袋里藏着一张纸,纸上写着他这几日苦思冥想才得来一首《迎高夫子于南郊》,里面可是洋洋洒洒地写了将近百余句,把高夫子的文采风流,把自己的谦恭爱戴之情,全都表达在纸上了。

想到诗词,魏林心里便不由得对郡守莫大宇嗤之以鼻,这个莫大宇,就是个武夫,只会舞刀弄枪,平时行事言语也是极其粗鲁。若要是到了这等场合,只要自己把这文章读出来,定可以趁机好好羞辱他一番,让他明白文采风流才是真风流,刀枪这些是入不了大场面的。

魏林心中越想越高兴,他还在考虑此时若是下场大雨,会不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