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为问国事不辞劳(1 / 2)

 玄启城

街上热闹非凡,店铺林立,虽不比青越堰都,却自有一番风情。尤其癸丘与南般各族往来密切,互通有无,街上便多了许多堰都也没有的东西。街道宽敞整齐,行人穿梭,车马如流,也是不见拥挤。

一辆马车闲闲行在热闹街市,帘窗紧闭,好奇的人多看一眼,也只是因那套车的马与赶车的人,比之寻常所见可称上乘——不知是哪家的富贵小姐出城上了香回来。

马车缓行过街市,一直沿着大道往前走,行了数里,拐进一条巷子,左绕右绕,终于在一处普通的院落前停下。

马车内传出一个少年淡淡的声音,“耿青行事,依旧谨慎。”

驾车之人恭敬听着,他知道主子只是在赞叹,并不须要任何人答话。能得主子一赞的人不多,这叫耿青恰是其中之一。很快院门大开,却不见一个人影,没有任何吃惊的表情,赶着马车径直进了院子。

马车直行进敝开的大门,进了厅堂才停下。此时,一屋子的人齐唰唰跪下,“参见主子。”声音整齐划一。

为首的青年道:“让主子久等,是耿青之过。”坚定中带了一丝异样情绪。

车帘掀开,一人走了出来。刹时屋放异彩,有如神光普照——那是一张少年的面孔,却有着不似凡人的样貌。所有的人都跪倒膜拜,无人可以直视那样的容颜。

少年下车,走到耿青面前,开口是极淡然的语调,带着丝清冷,令人听了便觉永远无法靠近,却能将性命交付。“我知你谨慎,所以让镜来通报,起来吧。”

“是。”所有人应声而起。耿青想到方才镜大人的神出鬼没,将王爷的随身玉佩悬在堂中,一会儿便隐没,从头到尾不见人影,身上便起了一层冷汗。他知道王爷身边有一明一暗两个护卫,明卫赵子义听说本是皇上的贴身护卫,后来指给了年仅六岁的王爷。至于暗护镜,嘿,他只知其名,莫说人,连声也没听过。

然而,即便如此,王爷这样子来到玄启,还是太冒险了。要知道,王爷可是癸丘人除之而欲快的上善珑玦啊。想到这里,这个一向隐忍沉稳的敌国密间头子也皱起眉头。

这时耿青已将上善珑玦请入一间密室,忍不住道:“王爷,您需要什么,属下拼了命也要给您办到。您这样孤身犯险,陛下也是会担心的啊。”

到这里,只有王爷跟他和两个护卫,不必再改称呼,便恢复了原来的尊称。而他不敢说此行不该,只能提醒王爷皇帝陛下会担心。

上善珑玦依旧是淡淡的语气,“我已上禀过皇兄,况此行并无危险,耿青不必担心。”

耿青张张嘴,没有说话,与侍立一边的赵子义对望一眼,彼此露出一抺无奈笑容。王爷的话,他们不敢反驳,只是担忧之情总是免不了的啊。

“耿青,你来癸丘八年,癸丘情况如何?告知我详情。”上善珑玦看着他,淡淡问。

“是。”谈到国事,耿青便如换了个人般,丝丝冷意自身上散发开来。赵子义听了吃惊不小,八年,岂不是他刚来到王爷身边时,那时候的王爷便已开始着手部署了吗?在王爷面前,很容易让人生出一种渺小无力之感啊。耿青稍微整理了下思路,遂道,“嘉喜帝昏庸无能,沉溺女色,身体每况日下,这一年已不上朝,国事多由太子栾豫决定。栾豫性格酷厉,手段残忍,掌权后与他意见相左的几个皇子与大臣相继被害,导致癸丘朝廷散乱,人心浮动。若非有丞相裴修简一力维持,只怕不等我青越大军到来,癸丘朝廷便要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