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多撑门面(1 / 2)

 年三十包饺子,吃年夜饭,烧金纸,放鞭炮,家家户户门口贴上红彤彤的春联和福字,挂上红灯笼,整个仰山村热热闹闹的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大年初一大人们带着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们去给长辈们拜年,说吉祥话,凡是沾亲带故的,左邻右舍在村里辈分高的都要拜到。

杨建平一家子是先去杨老太太那里,给杨老太太拜完年,杨家的兄弟们聚齐了,一起去给村里的长辈拜年。

临走前于常娟一再叮嘱,杨文彬把媳妇从娘家请回来不容易,看在陈翠萍怀孕的份儿上,让杨文妮和杨文韬少说话,让着大堂嫂点儿。

别看赵春娥平时混不讲理,每年的大年初一她倒是很自觉的包两个红包给杨文妮他们,一般都是包五毛。

当然,于常娟从来不会占她便宜,一般给三个大侄子每人包一块。

这种不等价的交换,赵春娥乐此不彼,只要能占到便宜她脸上就会有笑容。

杨老太太自己不怎么挣钱,节省习惯了,给孩子们包红包从来就是两毛。

今年杨文妮赚了钱,年货都是她置办的,杨建平赚的钱暂时没用到,于常娟的红包里给每人包了两块钱。

“二叔,过年好啊,哎呦!穿上军大衣了,真精神。”杨文礼竖起大拇指笑着道,“我二婶越来越年轻了,今天打扮的真漂亮。”

杨建华和赵春娥的三个儿子里,老大和老三都是闷葫芦,老大是老实,老三是性子别扭,只有老二嘴甜爱说话。

“我这大衣是二妮子买的,我们爷俩一人一件。”杨建平说起这件事儿就一脸的自豪。

这句话已经重复了不知道多少遍了,一路上碰到熟人就说一遍,现在全村人都知道杨文妮给爸爸和弟弟买了军大衣,杨文妮成了村民口中,看人家的闺女多孝顺。

大家伙儿聚齐后,浩浩荡荡出发去拜年了,杨文礼一直凑在杨建平身边,连他亲爹都不理了,二叔长二叔短的那叫一个亲热。

杨文妮就静静看着,怎么看怎么觉得二堂哥没安好心。

拜完一圈年后,快到中午了,杨建华邀请杨文妮一家去他家吃饭,说是感谢杨文妮带着杨文超去做生意,不然混小子整天不务正业,就知道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