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出使东吴(1 / 2)

 常陆离开成都的第二天,赵云自带着那封书信,敲响了丞相府的大门。

负责守卫的军士见是赵云,急忙进去通传,不多时,赵云便在内室见到了诸葛亮。

“子龙来此所为何事?”诸葛亮看着赵云,疑惑道。

饶是诸葛亮,也猜不透赵云为何突然来到丞相府。

“常陆走前,托云将这封书信交予丞相。”赵云说着,从怀中掏出那封常陆花费了十天时间方才写就的书信。出于对常陆的尊重,他并没有拆开一窥究竟,而是将它直接带到了丞相府。

听过赵云的叙述,诸葛亮将信将疑的接过那封信:明明自己前不久前刚与常陆探讨过诸多事宜,为何今日又有一封书信送来?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然陆以为:强军之法,不外乎八。

一者:聚财。今南中已定,待到今年秋收之后,可以抽调南中多余的粮食运往蜀中。自明年开始可以减少成都的耕地,转而种植桑树,增加蜀锦的生产,以蜀锦聚天下之财;若聚天下之财,则财无敌。

二者:论工。今季汉国力实为三国之中最弱,欲一统天下,须得从其他方面弥补这一缺陷。然陆不精此道,还望丞相召集成都工匠,集思广益,改良兵器,则工无敌。

三者:制器。天地之东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戈矛之所发也,刀锻之所起也。然制器所用者,非铁也,乃钢也。天下炼钢之法,不出其二:一者,将生铁中的碳排出;二者,在熟铁中加入热渗碳。第二种方法,工艺复杂,实难操作,故人皆用炒钢法。炒钢法,耗时颇久,产量亦不甚可观。陆有一法,可改善这一现状: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以此法炼钢,实乃事半功倍。钢愈多,则器愈多;器愈多,则器无敌矣。

四者:选士。南中之民,民风彪悍,善于野战。自南中臣服之后,凡南中之民,不愿耕种、冶铁、制盐者,可令从军。以南中之民独成一军,定可望风披靡,百战百胜,此乃士无敌也。

五者:政教。若得一军,可与之死,与之生,而人不疑,则政教无敌。

六者:服习。太公曰:教战之法,必明告吏士,申之令,教其操兵,起居进止,旌旗指麾。故教吏士,使一人学战,教成,合之十人;十人学战,教成,合之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合之千人;千人学战,教成,合之万人;万人学战,教成,合之于三军之众;大战之法,教成,合之百万人之众。若得百万人之众,阵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列而合之,绝而解之,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宜,无绝人马之力,则服习无敌。

七者:遍知天下。若得一人,打入二国内部,则遍知天下无敌。

八者:明于机数。明于机数者,用兵之势也;大者时也,小者计也。然时何时至也?陆不知矣。

若得良时,则明于机数无敌,有此八无敌者,则兵未出境,已天下无敌矣。有天下无敌之师,何愁汉室不兴?

右将军常陆敬上。

诸葛亮缓缓放下手中的信。

赵云看着丞相的神情,竟是颇有些恍惚:他从未见过如此严肃的丞相,便是先帝去世之时,也未曾见到诸葛亮如此肃穆。

“丞相,那封信说了什么?”赵云缓缓问道。

诸葛亮不做言语,将信递给赵云,示意他自己看便是了。

赵云急忙接过,随着,他脸上的神色也越发怪异。

片刻,他长叹一声:“若先帝早得此人,天下已是囊中之物矣。”

“一切还是待到常陆从东吴回来之后,再作商议吧。”诸葛亮从赵云手中拿过书信,竟是直接付之一炬。

“丞相这是何意?”赵云慌忙问道。

“信中所言,亮已烂熟于心,此信若是被有心人所得,恐生祸害。”诸葛亮缓缓开口。

常陆所言之事,他亦俱皆有所考量。现在收到常陆这封信之后,无疑帮他下定了决心。

常陆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从成都行到了永安,随后在永安登船,直奔武昌。

时年建兴元年八月。

常陆在武昌的码头下船,自有人将西蜀遣使前来之事飞速报与孙权。

孙权听闻,问于群臣:“众爱卿以为,此次西蜀遣常陆为使,所图为何?”

张昭上前一步:“老臣以为,蜀主刘备新丧,如今幼子即位,蜀中人心定然不稳,若此时我等与曹魏联合,则蜀地必丧。诸葛亮亦知此事,乃遣人前来说和罢了。”

“以子布之见,孤当如何应对?”孙权看向张昭,缓缓开口。

“此易事耳,先与殿前置一大鼎,注油数百斤,下用炭烧。复选身强体壮的军士百人,各持刀兵,从宫门前直摆至殿前,待其油沸,方唤来使入见。休等其开口下说辞,直接责之以郦食其说齐故事,效此例烹之,看其如何应对。”

“善。”孙权认同了张昭的建议,自命人前去准备。

虽然君臣二人俱皆知道常陆在夷陵战场上的活跃表现,但均认为他不过是空有一身匹夫之勇罢了。

次日,自有宫人前来驿馆带常陆上殿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