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桃花源记(1 / 2)

 第二十七章桃花源记

步轻尘本是修炼界中人,能有一艺之长并且可以为师,已然很是难得,不知云都林家,不晓林家‘泼墨’也是正常之事,乃是意料之中。

而那自称苏某的男老师先前虽不知‘泼墨’来历,但听闻那刘老师所言的云都林家,脑海中的记忆便一一浮现而出。

云都林家乃是有千年传承的乐曲世家。但却十分低调,从来都是潜心专研乐理音韵,所以就是乐曲圈中,大多数人都是不知道这云都林家的。连这苏老师自己,都是听自己的老师说起,更不要说是步轻尘了。

但云都林家能在这个圈子中有如此之名,更是绵延近千年,自然不会是浪费虚名,而这一点,从林市门此刻所吹奏的箫曲中便可见一斑。

箫长于笛,而女子身材娇小,因而更适合笛,男子手臂较长,更适合吹奏洞箫。但之前便说到,林市门的身材与厉嫣嫣不差,吹奏洞箫反而看起来有些许不协调,应是更适合笛子才对。

但所谓孰能生巧,只要经过无数次反复的练习,再多不适也可习惯成自然。林市门便是最好的例子。

只见他双臂十指好似与那洞箫‘泼墨’本来就是一体而出,不分你我。

洞箫之声一般低沉厚重,如今虽有可发出清脆音色的洞箫,但林市门这支‘泼墨’乃是古时传下,乃是最最传统的洞箫,自然是发不出如笛般清脆的声音。

不过,这只是就乐器本身而言,若是宗师老手,则能通过自身吹奏手法的变换,模拟出自己所需要的音色。

而林市门虽然年纪尚轻,但已然窥得这技术之一二。只见他手指以肉眼轻易发觉的频率连连震颤,竟然使得这洞萧居然能够发出如笛声般的清脆之声。

此声一出,不但厅中考生,就连那自视甚高的刘老师都不住发出一声惊叹:“盛名之下无虚士,这林家果然不是浪得虚名,这等技艺,恐怕来这飞云阁中做个助教,也是搓搓有余了。”

就连周辰也是不住眼前一亮:不想昨夜的文弱书生,竟然有如此技艺。若非我有真元相辅,恐怕也是不如他。

这虽然才刚刚开始,但众人却知道,这林市门已然身在必入飞云阁之列。

而与其他人如痴如醉不同的是,周辰听着林市门的萧声,眉间却是渐渐皱起,末了却是在心中道了一声:这曲子为何与十年之前幽梦婆婆在梦泽湖畔所奏之曲竟有九分相似?

萧声悠悠,时而低沉厚重,时而清脆婉转。全曲下来,皆是无尽悲凉,戚戚凄凄。

直到最后一个音符跌落,厅中已有十数人泣不成声。就是那如若冰山,万年不化的盛雅琴,眉宇之间亦是不自觉的透露出一丝丝凄凉悲意。

原来是《梦湖泪》。

《梦湖泪》此曲享誉天下,只要是识音赏乐之人,都必然知晓此曲,如此这般已然近千年有余。也是怪这曲子太过完美,可谓是绝世经典,所以,世人的目光皆被这曲子本身所吸引注目,反而忽视了谱曲之人。

到了如今,竟是“只识名曲《梦湖泪》,不知云都林家人”了。

而刘老师环顾众人,得意之色丝毫不掩,第一个开口道:“果然是《梦湖泪》,此乃林家成名之曲,不过只因这曲子光芒太过耀眼,反而盖过了林家本身。市门,后生可畏啊。”

周辰闻言,心中却登时如明镜一般:云都林家。这曲子又和当年婆婆所奏之曲有九分相似,更是名为《梦湖泪》。想来,千年之前,林家先人必是从幽梦婆婆那得来了谱曲。又不知,幽梦婆婆如今如何了?

。。

岁月悠悠,唯仙不老。

恒古绵绵,唯神不灭。

这人世之间,这天上地下,海可枯石可烂,树能腐朽,花废凋零。能够拿生命与时间一较长短的,那便恐怕只有神与仙了。

而神仙之下,尚有练气,练气断绝,始出修真。

神仙本在传说之中,练气也早已绝迹万年有余。

因此,寿命悠长者,终究也就只剩下修真者了。

然而,修真者亦在二千年前渐渐淡出凡世,隐入灵界之中。

但问灵界,只在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