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月黑风高(1 / 2)

第一江山 一念山河 0 字 2022-03-28

 原本的人们是“吃茶”的,上古时期的三皇之一神农氏尝百草,其中就有“茶”的叶子在其中,被称为“荼”,这就是吃茶最早的由来,而再后来,随着后人的千百般尝试,早些朝代的人将茶叶当成食物一般,煮后连带着茶叶一起吃掉,但这并不属于当今南北双朝之内的煮茶法,依旧属于吃茶,再后来,有人发明出煎茶与点茶的方式,大体来说是将茶叶碾成粉末状,和水一起吃到肚子里。

但自从后春秋乱世之中出了一位茶圣陆诩,将吃茶改成了煮茶,也就是现在人们口中的“清饮法”。

从这时起,彻底颠覆了茶道的历史。

制茶的工序逐渐井井有序起来。

洗茶要先用稍冷的沸水西区茶叶杂质,放入茶碗。

候汤也是制茶的一个重要步骤,是饮茶取水的讲究,缓火炙,活火煎,意思就是缓火用于烤,活火用于煎,活火也就是冒着火苗的火。

水烧到开始冒小水泡,是为“一沸”;缘边如泉涌之时,是为“二沸”;满锅翻腾飞溅,是为“三沸”。若火力刚到,水锅刚热,就立即倒出,水汽未消,称为“嫩水”,若已经十沸,沸水就失性,称为“老水”,这两种沸水都不能沏出茶的香味。

现在的茶道由于要极力的护住茶原本的香味,对于选取茶炉,汤瓶,茶壶,茶盏都大有考究,煮茶之后也要进行“涤器”,若是茶具不洁,也会破坏茶的香味。

齐芽用于盛放虎丘茶的器具,就是这一套刻有蜿蜒小龙的紫砂茶壶,砂制茶壶为盛茶的上佳器具,既不夺茶之香,又无熟水味。

但若是说起当时最好的砂制茶壶,当属今剑州荆邑的“供春”最好,除却形状不够雅致,在留香除水这等方面皆是佳品。

“《虎丘山志》中有言:‘叶微带黑,不甚苍翠,点之色白如玉,而作豌豆香,呼为白云花。’这潘小子真是可以。”樊襄王文昌运轻酌了一小口,如此说道。

“那是,要是不好生照顾这家小店,他都怕你们哥俩带着兵马回来把这巫城移平了。”齐芽缓慢的坐在了文昌运的旁边的小木椅上。

“我们有这么霸道吗?”文昌运不自知的问道。

“也不知道谁们俩带兵路过这巫城的时候大肆叫嚣,说等他们回来,这小破茶馆没了,就屠城,谁听了不怕?”齐芽用枯槁的手指点了点文昌运的眉间,这南朝第一王也只是笑了笑。

两人坐在窗边聊了一个多时辰,文昌运给齐芽讲着当初兄弟两人征战四方的事迹,听得齐芽时而揪心时而大笑。

“你这次回来做什么?”齐芽开口问道。

文昌运用手摸了摸那被粗布裹住的长枪,“当了皇帝很多时候都会身不由己,除了我,盛哥几乎不会信任任何人,大多数都是打着信任的幌子,交给很多人后手,为的是让他们彼此牵制,来让大翌继续运作下去,而我这次回到巫城,就是为了寻找盛哥留给我的一封遗书。”

文昌运顿了顿,又开口道:“应该是一封遗书吧。”

齐芽嗯了一声,两人沉默了一会。

“那个地方自从大翌建国后几年,就被当成古迹封了起来,前些个月还有人来找那潘小子,去那里大肆搜刮了一番,但似乎什么都没找到。”

文昌运听到齐芽说到这里,怔了一下,用手摸着自己霜白的胡须,微微一笑。

齐芽见状直接抬手,毫无意外,又是一个脑瓜瓢。

“你老打我干啥!”文昌运揉着自己的脑袋,没想到自己六十岁了还要被人打脑壳。

“看你欠揍!”齐芽又顺势踩了文昌运一脚,惹得他抱脚大叫。

“你咋这么窝囊,打你都不还手,老娘现在怀疑你刚刚跟我讲的什么双骑破千人是吹牛的。”

樊襄王将脚重新放回地上,小声嘟囔道:“我啥时候还过手。”

齐芽刚要跳脚,就被一声大喝打断了。

“老板娘呢?这个月的钱准备好了吗?”一袒胸露乳满胸前满是茂密丛林的糙汉一脚蹬开了小茶馆的门,这木质大门不堪重负,直接飞了出去,将门口附近的桌椅撞得七扭八歪。

齐芽在文昌运疑惑的眼神中站起了身,走到柜台后,拿出了一个钱袋,递给了那大汉。

这大汉掂了掂钱袋,确认一分没少后,对着齐芽嘲笑道:“狗屁的大翌双龙,这间小破酒馆能是那龙椅上和樊襄王那对兄弟小时候常来的地方?别逗老子乐了,要老子说啊,就算这里是,他们还真能回来看你们一眼?享威作福来来不及呢。”

齐芽听到后脸色通红,刚要抬起胳膊动手,就被一只枯瘦的手掌按了下去。

“怎么,还想跟老子动手,不想要命了吧。”大汉冲着齐芽啐了口痰,被齐芽身边的老人招呼过来的茶杯接住,这大汉看愣了一下,这老头儿的动作行云流水,不说是不是强者,至少很能唬人。

谁成想齐芽上去就是一个脑瓜瓢削在了文昌运的脑瓜子上,怒道:“这是用来喝茶的!”

文昌运嘿嘿一笑,上前几步,在大汉错愕的表情下,将他手上的钱袋拿了过来,放在了齐芽的手上。

“他又没给你煮茶,干嘛给他银子。”文昌运这一举动,让小茶馆内的所有人都惊了。

这大汉代表的可是巫城三里外黑山上那一窝悍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才是这巫城的王,而那巫城城主只不过是个花架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