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去山顶,看日落(1 / 2)

 有人说,半山腰总是挤的,要去山顶看看。

云游玉带路的风景再美,终究是在半山腰。

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许是第一次徒步爬山的兴奋。

依靠着系统的鞋子和登山杖,李浔和李萌萌在傍晚的时候,就到了玉带路的尽头。

这个脚程和速度,对于新手来说,完全是让人难以置信的。

面对着最后一次选择下山或者爬山顶,万能的“来都来了”再次被祭出。

两人感受了一下体力,决定再次从玉带路尽头的步道岔到过去。

攀登到沧山海拔突破4000米的小岑峰!

“小心点,这里开始就没有石板台阶,我们宁可慢点,也要先确保安全。”

李浔无比认真的说道。

“我知道,你放心。”李萌萌也很慎重。

现在已经到了傍晚4点多。

如果要登山,最好是在太阳下山之前。

否则天黑登山那才是最危险的。

攀登沧山的游客每天都有,本地人更是把这里当后花园一样,随意攀登。

地上也有一条明显被踩出来的道路。

鲁迅的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在这里应验了。

而每次觉得有些累的时候,眺望一下已经肉眼可见的山顶,体内又会涌现出一股力量。

上山的路总归不会是一条直线,有弯有直。

走了半个多小时,绕过几个弯道之后,两人便来到了一座亭子面前。

亭子位于一个山梁的平缓处。

半山的苍翠映衬着斑驳的红柱显得有些落寞。

六角挑檐,身姿一如既往得舒展朝向蓝天。

顶上的青灰瓦楞在风吹雨打和冰雪霜冻的洗礼下,已经不再光滑。

檐下的雕龙画凤,简洁精巧,只是瓦砾残缺,漆彩斑剥,不负往日的斑驳,甚至连亭子的牌匾名字都不知所踪。

“好可惜,这个亭子连名字都不见了。”

李萌萌有些惋惜的说道。

在这海拔3440米的位置,有这么一座亭子给游客遮挡雨雪做歇脚之用,其实非常难得。

“这个亭子叫杉飔亭,建造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岁月给予它痕迹,它也聆听着行人的故事。”

李浔心有所感的说道。

“原来是这样,希望以后有人会把杉飔名字给它重新装裱上去,不要让它被遗忘。”

“肯定会的。”李浔点点头,笑着说道:“杉飔亭里三思绪,莫负时光登山去”。

两人继续出发,没过多久,又看到一个亭子。

跟刚刚四面通风的杉飔亭不同,这个坐落在海拔3600米的烟雨亭,就像个小房子。

白色的亭墙依石崖而建,亭内空间虽狭小,但三面墙体环抱,也能给行人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

“不行,这里太冷了,萌萌,把冲锋衣穿上。”

李浔看了一下温度,已经只剩7度左右。

李萌萌也明显感觉到运动服已经不足以保持体温。

但作为一件运动服,这已经非常厉害了。

常规单薄的运动服,15度左右都会觉得寒冷。

固然走起来身体会产生热量,但是能撑到现在才让两人觉得体温下降,算是完成它的使命。

在穿上冲锋衣之后,暖和的感觉这才让两人松了口气。

再套上一条裤子,两人决定在这里休息一下。

由于沧山不能带明火上山,虽然每年都有人违反规定偷偷带上去。

但是李浔和李萌萌作为主播,自然不会犯下这种低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