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1 / 2)

聊聊三国 西风教主 0 字 2022-03-21

 张温回国后,诸葛亮再次派邓芝出使吴国,缔结盟好。吴、蜀联盟的关系确定后,诸葛亮终于可以放心地对南中下手了。那么,诸葛亮南征顺利吗?

下节再聊。

日期:2022-03-1410:56:13

第一百二十二节平定南中

上一节我们聊到,张温回国后,诸葛亮再次派邓芝出使吴国,缔结盟好。吴、蜀联盟的关系确定后,诸葛亮终于可以放心地对南中下手了。那么,诸葛亮南征顺利吗?

南中在益州最南部,是一个从技术到文化,从思维到格局,全面落后的地区。南中一共四个郡,越嶲(sui,一说xi)郡、牂(zāng)柯郡、益州郡、永昌郡。造反的是前三个。越嶲郡的造反者是叟王高定(一说高定元),他杀死了郡将焦璜(huáng);牂柯郡的造反者是太守朱褒,他杀死了从事常房;益州郡的造反者是汉族豪强雍闿、蛮族首领孟获,他们杀死了太守正昂,并把接任的太守张裔抓起来送往吴国。蜀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三月,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大军从成都沿汶水(今岷江)南下到达犍为(qiánéi)郡的僰(bo)道县,随后分出一支部队由马忠率领,向东杀奔牂柯郡。诸葛亮亲自率领主力向西沿泸水(今金沙江)、卑水(今美姑河)杀奔越嶲郡。这里有人会有疑问,马忠是什么人,何德何能与诸葛亮分兵平叛?马忠是益州本地人,没什么名气,也没什么功绩,但刘备生前很看重他。即便这样,以马忠的资历也绝不足以单独带兵,那诸葛亮为什么要重用马忠呢?原因在于,蜀国的一流武将赵云等人都没来,诸葛亮无大将可用,就只好用马忠,顺便考察一下他的能力。那诸葛亮为什么不带大将来呢?一是赵云等人都有自己的防区,二是诸葛亮根本就没瞧得起南中叛军。从南中叛乱到诸葛亮出兵,其间整整两年时间,诸葛亮对外北拒曹丕、东和孙权,对内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似乎把南中叛乱这事都忘了。在诸葛亮眼里,高定、雍闿、孟获、朱褒等人都是战五渣,你闹任你闹,等有空的时候现收拾你都来得及。现在,诸葛亮正好有空。诸葛亮到达越嶲郡的卑水县后就不再前进了,而是等着高定的叛军集结,这样可以一网打尽,省时省力,这与当年曹操征潼关时等着关中诸将集结的思路是一致的。高定受到诸葛亮强大的军事压力后,向益州郡造反的兄弟们求援,雍闿、孟获便率军北上援助高定。然而叛军之间发生了内讧,高定的部下竟然杀死了雍闿。诸葛亮向高定发动攻击,高定连战连败,最终全军覆没。雍闿、高定都死了,孟获带着人马向老家益州郡撤退,诸葛亮当然不会放虎归山,便立即率军展开追击。同年五月,诸葛亮渡过泸水,进入益州郡。在克服了气候、地形等困难后,在益州郡昩(o)县以北地区追上了孟获的部队,经过激战,生擒孟获。此时益州郡的南部也已经被平定了。原来,在牂牁郡还有一支部队由庲降(láijiàng)都督李恢率领,庲降都督是南中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相当于“南中牧”,治所在牂牁郡的平夷县。按照正常作战思路,诸葛亮应该让李恢协助东路军的马忠共同平定牂牁郡,然而诸葛亮却命李恢离开牂牁郡,走小路直插益州郡南部,李恢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占领了孟获的老巢,这也是促使孟获投降的原因之一。最终李恢与诸葛亮会师于昩县,而牂牁郡的叛乱者朱褒力量很弱,就是个跟着瞎起哄的,被马忠顺利平定。随后,诸葛亮分兵平定了四周的部族。南中平叛胜利结束。整个南中平定战的过程中,两个非常有戏剧性的故事流传甚广,我们不妨说一说。第一个故事是马谡献策。据《三国志·马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记载,诸葛亮南征时,马谡送军数十里,临别前诸葛亮主动向马谡讨教计策。马谡对诸葛亮说,想要彻底解决南中叛乱,应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总之就是要让蛮族人心服口服,诸葛亮觉得很有道理,就采纳了这一建议。马谡的心战,后世侈为美谈,但这里却有问题。第一,诸葛亮不可能无脑作战。南征这么大的事情,诸葛亮出征前必然已经拟定好了全面计划,怎么可能临行前才敲定最高作战宗旨?从南中叛乱到诸葛亮南征,整整两年的时间难道不够诸葛亮想明白的?第二,马谡没必要故弄玄虚。马谡是诸葛亮的参军(军事参谋),有时诸葛亮和马谡谈论军国大计一谈就是一个通宵。马谡有充足的时间向诸葛亮阐述自己的想法,为什么非要等到最后一刻才肯说出计策?所以马谡献策这个故事显然是杜撰的。第二个故事是七擒孟获。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记载,诸葛亮为了彻底降服孟获,将他抓了放,放了抓,反复七次,孟获最终心服口服。这个故事也是疑点重重。第一,高定的势力要比孟获强得多,诸葛亮对待高定的态度尚且是一击必杀,为什么对孟获如此耐心?第二,双方交战七次,刀剑无眼,怎能保证次次生擒?就算孟获命好每次都能侥幸保全性命,那估计身体也早被砍得残缺不全了。现代史学家吕思勉的评价是:“七纵七擒事同儿戏”。《御批通鉴辑览》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的确,南中荒蛮之地,到处都是深山老林,孟获随便找个地方躲起来也不至于受此大辱。所以这个故事也是假的。另外,无论是《襄阳记》中说的“终亮之世,南方不敢复返”,还是《汉晋春秋》中说的“南人不复反”都不是事实。事实是,诸葛亮刚一走,南中又叛乱了,当然实力大不如前,被李恢剿灭。后来南中又陆陆续续反叛,马忠、张嶷(yi)等将领都参与了南中平定。但总体来说,南中相对稳定。平定南中后,诸葛亮采取以夷制夷的办法,让当地豪强自治。南中地区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源源不断地输送出来,当地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也成为了蜀国精锐的战士,号称“飞军”,蜀国国力因此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