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1 / 2)

聊聊三国 西风教主 0 字 2022-03-21

 华佗离家太久,向曹操申请回家探望。华佗和曹操是同县同乡,曹操也挺有人情味,就让华佗回去了。结果华佗逾期未归,曹操多次派人催促,华佗就是不肯上路,而是说自己老婆生病了,得先照顾老婆。

华佗的回答充分反映了他医书读得多,但史书读得少。如果曹操是一个暴君,他会毫不犹豫地杀了华佗的老婆,好让华佗专心回来给自己治病。

幸好曹操不是。

虽然曹操心里很不爽,但他毕竟还是通情达理之人,便派人去华佗家里探望,并嘱咐,如果华佗的老婆真有病,那就给他四十斛小豆,再宽限一些时间;如果没病,就把华佗抓起来。

华佗果然说了谎,被押赴许都拷问,并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曹操怒不可遏,华佗鼠辈,给你脸你不兜着,竟敢跟我玩心眼。曹操下令处死华佗。荀彧爱惜华佗的才能,请求让华佗戴罪立功。曹操说,我就不信天下再也没有这等人了!

华佗卒。有人考证,华佗活了六十四岁。

华佗的死完全是因为自己太作了,可他为什么要这么作呢?

《三国志�6�1华佗传》和《后汉书�6�1华佗传》都认为华佗是“恃能厌事”,也就是仗着自己有本事,不愿被曹操驱使。这里最重要的两个字是“恃能”,华佗的心态和绑匪差不多,认为越有钱的人就越怕死,只有自己才有本事帮曹操延命,曹操现在求着自己,断然不敢把自己怎么样。

华佗的这点小心思,曹操怎么可能看不透,因此他说华佗这是在“养病自重”,也就是通过维持曹操的病状来体现自己的重要性。应该说,这个评价还是很准确的,只是华佗没想到曹操不受威胁,最终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清代学者何焯认为,当初华佗为陈登治病,明明知道三年后会复发,却不为陈登根治,就是为了“养病自重”。何焯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想必这三年中,华佗在陈登那里是任意取求的。

可以说,华佗是死于自作聪明,但这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我们想象中的华佗,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白胡子老头,他不慕名利,悬壶济世,爱岗敬业,服务人民。而事实却刚好相反,华佗非常后悔自己走上了行医之路,甚至觉得这是耻辱。

《三国志�6�1华佗传》说华佗“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后汉书�6�1华佗传》说华佗“耻以医见业。”

华佗作为当时的“中国第一刀”,怎么还后悔从医了呢?

因为在我国古代,医生的地位太低了。

由于医学知识的极度匮乏,在古人眼中,医生和巫师是同行,一个扎银针,给你喝药汤;一个跳大神,给你喝符水。有人治好,有人致残,生死全凭运气。因此医生和巫师也常被合称为“巫医”。

《三国志》将华佗的传合并在《方伎传》中。

《后汉书》将华佗的传合并在《方术传》中。

华佗欲哭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