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2 / 2)

聊聊三国 西风教主 0 字 2022-03-21

首先必须搞清楚的问题是,发动襄、樊战争到底是刘备的决定还是关羽的决定?

一般刘备让关羽去干什么事,《三国志》中都有很明确的记载,比如先主遣关羽如何如何,先主留关羽如何如何,但是襄、樊战争却只字未提刘备,所以可以断定襄、樊战争是关羽本人决定发动的。

那关羽为什么要发动襄、樊战争?

汉中之战,诸将纷纷建功,唯独关羽未立尺寸之功却得到了最多的封赏,关羽是要强的人,自然想要建立战功报答刘备,同时也证明自己。

那关羽有权力发动襄、樊战争吗?

有。三国时代,一个战区的最高司令往往拥有自行发动战争的权力,毕竟战机稍纵即逝,不可能总向中央请示。刘备称王后,不仅给了关羽前将军之职,还给了他一项很大的权力——假节钺。关羽是唯一一个被刘备授予假节钺的人,这给了关羽在荆州战区独断专行的权力。他可以不经请示诛杀将领,没人敢违背关羽的意志。

那关羽发动襄、樊战争的时机对吗?

从军事角度说,此时发动襄、樊战争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汉中大捷,刘备集团士气鼓舞;夏秋之际,汉水丰盈便于行军。此时的关羽兼得天时、地利。襄、樊二城各自只有数千兵马,而关羽手握三万雄兵,对于关羽而言,攻取襄、樊十拿九稳。唯一不稳的就是孙权,关羽知道孙权是一个不稳定因素,因此也做好了防守准备,也就是说,关羽心里非常清楚孙权有可能背刺,但他依然认为有大概率拿下襄、樊。

那关羽为什么最终一败涂地了呢?

关羽失败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军事选择错误。关羽得知孙权要来偷袭,十分忧虑。此时,要么迅速回师救援荆州,要么加速攻破樊城再回军救援。如果选择前者,这么多日子的努力便会付诸东流。樊城指日可下,关羽自然是不甘心的;如果选择后者,一旦荆州有失,别说樊城攻不下,自己都死无葬身之地了。

二十五年前,曹操曾和关羽有过同样的抉择,那时正值兖州之乱,但徐州的陶谦却去世了。是先趁火打劫拿下徐州,还是先平定大本营兖州?曹操本来决定先取徐州,而荀彧却力主先保住自己的根本再图其他,最终帮曹操挽回了败局。

在先保住自己的地盘还是先抢夺别人的地盘的问题上,关羽最终做出了一个和曹操相反的决定,也得到了一个相反的结果。

第二,组织管理失和。城墙确实是稳固的,可是人心不稳固。人心的不稳在于后方守将糜芳和士仁(一说傅士仁),关羽对这两个人操办军粮不利非常不满,因此放出狠话,等我回来弄你们(还当治之)。此时这两个人内心的最真实想法是,你最好就别回来了。

当孙权派吕蒙为先锋攻打南郡时,糜芳和士仁毫不犹豫地投降了。关羽确实不懂组织关系。就算你对糜芳和士仁再不满,也不能明说我回来就搞你们。当年赤壁之战,张昭等人力主投降,孙权必然是不满意的。如果孙权说一些,张昭你个老不死的敢说投降,等打败了曹操我再收拾你之类的话,江东可能早就沦陷了

诸葛亮的《将苑》中有一句名言: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看来关羽没有好好搞政治学习。

关羽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骄傲。如果不是骄傲,关羽怎么会被吕蒙、陆逊骗得一愣一愣的。

马超投降刘备后,关羽问诸葛亮马超是什么水平。诸葛亮当然明白关羽的意思,关羽是担心马超动摇自己刘备集团第一武将的地位。诸葛亮回信,先是把马超大夸特夸了一番,说他能和张飞一较高下,然后话锋一转,说,比云长你还是差点。这把关羽乐得,拿着诸葛亮的信到处给人看(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你们看看,诸葛先生这么说我,怎么好意思,怎么敢当,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