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1 / 2)

聊聊三国 西风教主 0 字 2022-03-21

 想打天下,得有军队。孙策来到寿春见袁术,希望继承自己父亲留下的军队,当然自己也会继续为袁将军效力。袁术对眼前这个年轻人非常惊奇,小小年纪还真有些闯劲,袁术将孙坚的旧部交给了孙策。

孙策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他英俊潇洒,气度不凡,为人谦和,治军有方。袁术的大将乔蕤、张勋都对他倾心敬重,袁术常常感叹,我要是有孙郎这样的儿子,死了又有什么可遗憾的(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袁术许诺让孙策做九江太守,但事到临头却食言了,用了自己的亲信陈纪。袁术北伐刘备时,曾想找庐江太守陆康借粮,结果被拒。袁术恼羞成怒,陆康难道不知道我已经自封扬州牧了吗?

袁术对孙策说,打下庐江郡,庐江郡就是你的。孙策一听就来劲了,苦战两年终于打下了庐江郡,袁术的北伐也因此推迟了两年。结果,袁术再度食言,又用了自己的亲信刘勋做庐江太守。

孙策非常失望,决心离开袁术,袁术知道孙策对自己不满,但他认为孙策不会有什么作为,让他出去折腾折腾吧。

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袁术明明知道孙策是个人才,甚至说出了希望孙策是自己儿子这样的话,但却无论如何也不肯定重用孙策。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袁术有帕金森。

这里的帕金森不是医学上的,而是心理学上的。

帕金森定律被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大意是说,一个不称职的领导会选择比自己还无能的助手以显示自己的英明,这个无能的助手当然也会选择更无能的人做自己的助手。

与其让孙策成为自己的心腹,袁术宁可让孙策单飞。这样奇怪的现象正是来源于袁术心理上的帕金森。孙策的光芒让袁术感觉到深深的自卑,他不能允许自己手下的工作能力或智力水平强过自己,至少不能明显强过自己。孙策显然踩了这条红线。

另一位典型的帕金森患者是袁术的哥哥袁绍。

田丰说得越对袁绍就越不听,沮授说得越对袁绍就越生气,反而审配、郭图这些和他智力差不多、意见差不多的人更招他喜欢。官渡战败后,袁绍没有杀了出错主意的郭图,反而杀了出对主意的田丰。因为田丰的存在显得袁绍很愚蠢,而郭图的存在显得袁绍还凑合。

从袁绍、袁术两兄弟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帕金森可能和基因有关,有待科学进一步证实。

孙策向袁术申请离开的理由是帮他对付刘繇。

刘繇是汉室皇族远支,是汉高祖刘邦长子齐悼惠王刘肥的后代,是兖州刺史刘岱的亲弟弟。原扬州刺史陈温死后,朝廷便任命刘繇为新一任的扬州刺史。

正牌扬州刺史刘繇与冒牌扬州牧袁术以长江为界展开争夺。刘繇紧紧扼守当利口和横江津这两个长江上的重要渡口,但是也无法突破袁术的防线,双方最终谁也吃不掉谁。

孙策离开袁术时只有一千多人,几十匹马,他一路南下一路招兵,很快就有了五六千人。孙策遗传了孙坚的强大战斗力,他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刘繇对长江的封锁,短短数年间,孙策破刘繇,降王朗,败刘勋,攻黄祖,收华歆,又歼灭了严白虎、邹他、钱铜等地方豪强势力,不仅尽得江东四郡之地,连江北的庐江郡都占领了,要不是袁术败亡前把九江郡祸害成了无人区,孙策便尽占扬州六郡了。

不得不说,孙策是那个英雄辈出的大时代中,最闪耀的明星之一,小说《三国演义》还送了他一个绰号——小霸王。有点意思。

然而,在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候,孙策的生命也达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