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五章意外人才(上)(1 / 2)

明末资本家 么小妖 3421 字 2019-09-09

 一

第二天的早朝,还不等崇祯皇帝把唐同事情说出来,那些个言官便纷纷弹劾起唐同来,这些言官是得张枝青的指使与鼓动,心中也是极为嫉妒唐家实在是太有钱了,又得了张枝青的好处,于是一个个按照张枝青所提供的所谓谋反证据,在这一天的早朝上共同弹劾起唐同来,崇祯皇帝见这些言官们竟然也弹劾起唐同来,心中也不由的相信起唐同谋反的事实。

为些,崇祯皇帝在朝堂上大怒,心想一个小小的总兵,竟然也敢如此对朕,若是不不杀了此人,以后岂不是有更多的人将要起来反叛朕了,当下发下圣旨,着张枝青派出一锦衣卫将唐同抓捕来京,崇祯皇帝决心把唐同在午门外处于磔刑。

但崇祯皇帝做梦也想不到,他的那些老丈人和小舅子们会一个个的吃里扒外,朝庭对于唐同的决议刚下,就有几家的快马飞奔出京,给唐同报信去了,这速度比那锦衣卫的效率来的快多了,当调兵遣将抓捕唐同的圣旨还在半路上时,唐同就已经得了消息。

一直以来,唐同就担心自己会树大招风,引来朝庭的毒手,是以与那些皇亲国戚们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合作关系,一方面与这些皇亲国戚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如今那田家,周家,张家等这些家族的商队早已经与唐家商队有着不可分割业务往来,海外巨大的贸易利润让这些家族赚的脑满肠肥。

另一方面,这些家族也知道唐同在海外的强大势力,这些家族的人虽然贪得无厌,但心中也明白,没有唐同这强大的海外势力,他们在海外的贸易也将变得艰难,这其中也曾有人想过取代唐同,接管唐家军,不过在后来的接触中也明白了,唐同是唐家军的灵魂,这些人都被唐同所洗脑了,基本上是只知有唐大人,不知有大明,外人休想插入唐家军中。

为了共同的利益,这些皇亲国戚们自然要保住唐同,虽然崇祯皇帝给唐同定下的是谋反的大罪,但只要暗中给唐同报个信,让唐同跑到海上去,以唐同在海上的实力,崇祯皇帝是拿唐同没有办法的,而这样一来,有了唐同在海外的实力,他们这些人在海外的贸易也就有了强大的保障。

只是让这些皇亲国戚们想不到的是,唐同对于这件事的反击可是有些厉害了,唐同在接到信后,一方面派人带了金银财宝上京去打点关系,一方面派出手下去伏击那支来抓自己的锦衣卫队伍。

唐同的这种做法可谓胆大妄为,但唐同在黑白两道的关系网可说的上巨大之极,不声不响之中,那支由京出发的千人锦衣卫队伍连同宣旨的钦差大人在内被杀了个干净,后来朝庭连这些人的尸首都没找到。

另外唐同大肆的出手帮助山东造反的白莲教众,几千支前装火绳枪让白莲教的势力大增,派出战船载着白莲教众佯攻京城,可怜这时大明的水上军队除了郑家外,其余的都掌握在唐同的手中,为了这次的佯攻,唐同动用了几千满人协从军,这些与建奴一样装扮的人出现在京城脚下时,不但整个的京城震动了,也让整个的大明感到震惊,特别是孙承宗这样的有识之士,当他们知道建奴竟然在白莲教的帮助下,可以从海上进攻时,心中的那份震动可想而知。

这个时候的大明,凡是有点眼光的人都知道,一旦建奴可以从海上而来时,那么大明的山海关将是如同虚设,这一次的佯攻,也让崇祯皇帝手忙脚乱,意识到海上军队的重要性,知道手握大明水军的唐同现在暂时是不能动的,因为一旦唐同死后,唐家军倒向建奴,那时建奴的军队可就对大明境内来去自如了。

就在这种形式下,那些皇亲国戚与一些被唐同打点到的官员纷纷说起唐同的好话来,崇祯皇帝也就顺水推舟的改为向唐同征收一百万两银子的捐响来,同时下旨山东等地的官兵加紧剿灭白莲教,只是白莲教得了唐同的赞助,势力大涨,那些个官兵反而被打的丢城失地。

唐同对于崇祯皇帝要自己捐响的圣旨,以资金短缺为由,暂时性的给了五万两,把来人打发了,随后唐同下令把自己所有的军工厂迁往大连新城,连研究所和学校也迁到了大连新城,而那些生产日用品的工厂,则改名换姓的由手下信得过的人经营,在名义上和产权上,这些工厂与唐同没有关系,但实际上还是掌握在唐同的手中。

这一次风波过后,让胡蒙斐认识到了唐同的强大,这人也是极有魄力的主,知道这其后而来的报复不是自己家族可以承受的,当即带上大半的胡家家产向唐同负荆请罪,唐同也觉得这人是个人才,便收下了一百万两银子的损失费,其余的还给了胡蒙斐。

随后,唐同为了震慑胡蒙斐,让手下假扮乱匪,将其他几家盐商家中的男性斩杀一空,家中的财物也抢了个精光,胡蒙斐听到这个消息后,当时冷汗流了一身,暗自庆幸自己见机的快,在以后的日子里再也不敢对唐同生出叛逆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