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朝鲜自治区(下)(1 / 2)

明末资本家 么小妖 0 字 2021-10-05

 一</p>

各人站着的角度不同,各人的目标与利益也不同,尽管唐同给与李(亻宗)的条件是很优厚,但对于李(亻宗)来说仍旧是无比的失落,如果唐同没有强大的海上军队,想要进攻朝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李(亻宗)也不会如此轻易的交上降书。</p>

朝鲜这个地方,在这个时代,属于穷山恶水的地方很多,凭着这些穷山恶水的地势,朝鲜想要挡住陆地上的进攻还是有一定的机会的,而唐同想要从陆地上进攻,那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但有了海军则完全不同,几乎可以直接威胁到朝鲜的王城汉城。</p>

理会何况唐同手中有着攻城的利器火炮,数百门的火炮虽然花了唐同大量的金钱,但也同时让唐同手下拥有了在这个时代所向无敌的战斗力,百门大炮齐轰的情景,在这个时代是极其震撼人心的,当双方的磋商陷入较僵的局面时,唐同适时的举行了一场军队演习,邀请了朝鲜的一众大小官员到场观看,那数百门大炮齐轰的场景,让所有的朝鲜官员们脸上都变了色,更有甚者,当场吓的生理上有些失禁。</p>

在这种情况下,李(亻宗)也只能接受了现实,先是心中苦涩的接受了唐同所封的王爵之爵位,接受了唐同对他权力上的限制,最后也万般无奈的接受了去国号,改为朝鲜自治区的条件,在这一点上,就算唐同不限制李(亻宗)的权力,国号一去,也等于是朝鲜这个地方沦落为唐同手下的版图了。</p>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亡国了,对于李(亻宗)来说,这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可又不得不接受,至少,这样保存了他朝鲜王室的成员,也多少保住了一些权势。</p>

从李(亻宗)开始准备降书以来,李(亻宗)的心情就没有好过,以前的中原不是没有征讨过朝鲜,但一直都因为这里是个穷山恶水的地方而得以保存,以前历代的朝鲜政权也都是向中原的天朝上国递交了称臣的降表的,但他们却还有着自己的国号,有着自主的权力,只有这个从一个小千户起家,依靠着商业发展起来的唐家,却以强大的武力和海上的军队,直接威胁着整个朝鲜土地的安全,让他李(亻宗)最终不得不接受这种命运。</p>

李(亻宗)用颤抖的手在那份磋商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一刻,朝鲜的李氏王朝算是正式的结束了,这一刻的李(亻宗),还是忍不住的流下了眼泪,虽然也有一些朝鲜的大臣陪着李(亻宗)流泪,但更多的朝鲜大臣却是松了一口气,这份磋商协议书签下之后,也就意味着他们所担心的战争不会落到他们的头上了。</p>

唐同也满意的在那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个时候的唐同,心中也不禁有一些自豪的感觉,以瓣都是手下带着军队直接把那些国家给灭了,虽然唐同手下的军队很强大,但遭遇到的抵抗也是很强的,象东南亚那种地方,到处都是深山老林,一直到现在,唐同手下的一部分兵力都陷入在清剿那些个东南亚的土匪中,若不是唐同手下现在有着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唐同的发展道路只怕要陷在东南亚那块地方难以动弹。</p>

这件事让唐同也看到纯粹的军事武力,有时也会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那些东南亚的各个国家的军队明明没有什么战斗力,但因为熟悉那个地方,占据着地利的优势,硬是骚扰得让唐同手下付出了不少的代价,这也让唐同从心里愿意接受李(亻宗)的这种投降。</p>

正式签下了协议书之后,朝鲜原有的军队除了留下二千人作为李(亻宗)的亲卫外,其他的军队按照唐同的意思他成了三部分,一部分驻扎到了倭国的租界,一部分到了东北行省转为治安队伍,还有一部分则被带到了东南亚进剿那里的土匪。</p>

朝鲜的高层官员大部分被安排到其他地方为官,唐同把自己的手下安插到了这里,而中下层的官员,唐同把任免的权力按照协议由李(亻宗)进行处理,这也是为了让这里的人在心里上反抗性减弱一些,以后唐同再一步步慢慢的把这里的管理纳入到自己的手中。</p>

唐同手下学校现在培养了大量的下级官员,但高层的管理人员却很缺,很多地方上的主要官员都是火速提上来的,缺少大量的实际经验,而且总体来说,唐同自己也没有什么管理的经验,他也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人才,现阶段的管理其实是很混乱的,但好在唐手下有柳如是,大玉儿,海兰珠,高复,胡蒙斐,王军山这样的人才,这些独当一面的人才帮着唐同把整个的政权给支撑了下来。</p>

唐同在协议书签下后,帮着李(亻宗)重新建起了一座王爷府,这座王爷府采用了水泥,玻璃,大理石等建成,在外观上来说是豪华的很,让李(亻宗)也不由的赞叹了一番,在李(亻宗)一家子搬进了新王爷府之后,唐同把那个王宫改成了一个宾馆。</p>

把王宫改成了宾馆,虽然是唐同有些恶意的行为,有不少的朝鲜人为些捶胸顿足的痛哭了一番,但也有不少的朝鲜人花上几个钱,跑到这里来享受一番,唐同的许多政策对于商人是很利的,但对于那些读四书五经的传统读书人却很不利,不过因为没有侵害到地主的利益,单靠那些读书人是起不了太大的风浪的。</p>

一个封建政权的支持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那些地主,而唐同现在这种政策却属于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商人的支持,而对于地主来说,反抗的力度也很小,至于读书人,唐同自己手下有学校培养,所以对传统读书人的依赖很小,对于自己政权的影响在前期虽然有些大,但到了后期,那些唐同培养的人才成长起来后,却绝对不是那些传统的读书人所能比拟的。</p>

为了有利于自己的统治,唐同也没有轻视那些传统的读书人,从大明请来了大量的大明童生到朝鲜,东北,蒙古这三个地方教书,为了得到这些地方老百姓的支持,唐同不惜花费大量的物资,在这三个地方开设学校,教导这些地方人读四书五经。</p>

不得不说,四书五经是一个很有利于统治者的工具,对于国计民生来说是没有什么用处,这也正是唐同需要这种工具的地方,唐同可不想把那些建奴,蒙古,朝鲜人教会了懂得科技知识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是唐同手中的利器,唐同可不想到时为自己树立一个对手。</p>

同时,唐同也鼓励佛家,道家的人到这些地方宣传他们的理想与教义,并且鼓励这些大明来的和尚与道士对于这些地方上的本地佛教进行打压,对于唐同的这些手段,在后世来说,随便一个人都知道玩弄,只是这个时代的人却终是少了这几百年的见识,那些平民百姓平时哪有机会读到书,唐同这样大办学校,这些学校一般还都没有教室,仅仅有一些教书的人和一些书本,但这样却也给那些老百姓感恩戴德的,在心里渐渐接受了唐同,更因为佛教与道教的潜移默化,也让这里百姓多了些温和的特性,少了些野蛮人的血腥。</p>

另外唐同也非常积极的招收这些地方的人去参加各种建设或者是军队,这样一来,一是能疏散一些人口,二来,这些参加建设和军队的人有一些收入,也能提高这里人的生活水平,从尔让和地的百姓在心里更容易接受唐同他们。</p>

当然,任何地方都有那么一些野心勃勃之辈,这些人总是不安好心的看着天下太平,总是希望天下能够大乱,这些人借着某种地方主义和种族主义,给唐同制造麻烦,对于这样的人,唐同自然是不余余力的进行打击的,而且是那种诛连九族的打击。</p>

本来唐同一直认为诛连九族这种太过于严苛,不过有些人不用这种严苛的惩罚是不会安份的,头几个月唐同采用的怀柔政策,那些野心勃勃之辈便以为唐同是好欺负的,到处都扇风点火的鼓动人做乱,后来在唐同的命令下,刘驰在东北和草原,还有朝鲜的地面上,一口气杀了无数的人,那些带头作乱的九族被斩,那些跟随的人则九族被运送到南洋那些地方去开矿,以至于刘驰得了一个刘杀星的名号。</p>

诸事过后,唐同没有急着扩张,而是大力发展已有的地方,这样一来,唐同又清闲了下来,带着身边的一些女人回了金陵,毕竟这个时代,天下最繁华有地方除了京城就是金陵了,而京城被唐同的势力与李自成的势力包围,已经冷清了许多,独有金陵,却比从前更加的繁华起来,靠着唐同在南洋与印度洋的势力保护,很多的大明商人往来于世界各地,把其他的地方的东西带到了大明,其中最主要的交易地方就是金陵了。</p>

因为政令不畅,京城的崇祯已经管不到江南这些地方了,使得江南这些地方有点儿各自为政,唐同虽然在境外称王,但在大明却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也没有哪个知府,知州的吃饱没事把唐同定为叛逆,所以唐同要来金陵,是没有什么危险的。</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