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雨中城市(1 / 2)

 窗外的暴雨笼罩了整座城市,漆黑的城市中零星点点的路灯闪烁在雨幕里,打在窗上的雨滴汇聚成流顺流而下,让城市的景色更加模糊不清,朦朦胧胧。

司维的十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打着,书房没有开灯,唯一的光源来自电脑屏幕。

昏暗的书房内很安静,更加衬出窗外哗啦啦的雨声和房间里噼里啪啦的键盘敲击声。

此时,他手头的这篇微信公众号约稿已经接近尾声。

他看了眼电脑右下方,已经过了零点,但是手上一点也没有放慢。

原本计划要在今天下午完成的任务已经拖到了半夜,对于一个拖延症晚期患者来说者一点不过是家常便饭罢了,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但是,毕竟已经和编辑约好了交稿时间,要是因为没能按期交稿,导致刚刚签约的这份工作出了什么问题那可就不好了……

这可是关系到自己的饭碗问题……

司维,男,22岁。

这个年纪,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此时正是找工作求职的时候。

所谓的求职,形象点说,就是每日穿梭在人山人海的招聘会现场,像孙子似的把简历交到那些鼻孔看天的hr手上,运气好的可以有资格跑到复试的现场去接受刁难,运气不好的只能在垃圾桶里找到自己的简历。然后踩着那些同行们的尸体爬进工作岗位,享受着与西非接轨的工资,与西欧接轨的物价,与(经济泡沫破碎前的)东京接轨的房价。回忆着当年的出任ceo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迎嫁高富帅)的美梦,叹息一句自己怎么就没生在地表上最接近共产主义的北欧五国,然后继续和手上的报表,刻薄的上司,操蛋的同事,没准还有头上的脱发问题作斗争的生活。

司维很幸运,因为就连上述问题他都没资格烦恼,他是毕业即失业。

当年他在《明朝那些事儿》里读过这样的一段话,说是大学里面不应该开设哲学课,因为年轻人对这种理论只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导致进入社会无所适从云云……

现在看来真是很有道理。

主要就是前半个分句。

在司维看来,大学不该开设哲学课的最根本原因和什么理不理解思想根本没有半毛钱关系!

最大的原因,就是这该死的学科根本没法找工作!

在无数个无法入睡的夜晚,他总会会想起当初念书时,有个学法的同学和他抱怨,说:“啊!我们法学好他妈难啊!那边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这边劝人学法千刀万剐,我现在除了要整天操心司考还要和脱发作斗争,毕业还尼玛不好找工作容易失业”之类的……

现在司维很想把那个王八蛋抓到面前来问问他:

你哪来的脸在我一个学哲学的面前说找工作和失业的?

要是你喜欢这玩意,也就罢了,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当初他可是被调剂过去的!

他根本不喜欢这玩意,一点也不,这也就导致了他学习起来一无兴趣二无动力三无激情,至于分数,也仅仅是及格而已。

至于说具体的gpa有多少……

那也并不重要。

我们只需要知道那是一个远够不上转系资格的分数就可以了。

于是,大学四年就是无兴趣,无学分,无实习的三无本科了……

事实上他很好奇。

哲学这东西怎么实习?

实习真的有用?

难不成要灵魂出窍,去和亚里士多德叔本华笛卡尔康德尼采休谟德谟克里特维特根斯坦谈人生谈理想?

就这样,一个毫无资本的普普通通的年轻人,没有去高校任教的资格,也没有考公务员的打算和兴趣,为了养活自己,只好另辟蹊径了。

于是,他就走上了微信公众号约稿的道路。

他的公众号约稿方向主要是文学、艺术类。正好对口他的兴趣爱好和学科领域,不说如鱼得水,但也还算得上是得心应手。

总的来说,到目前为止,他的一切还是顺风顺水的。住在二线城市,有老爸老妈留下来的房子,既不找女票更不养孩子,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说的就是这样的状态了……

除了有房……也有车。

就是停在楼下的那辆迷你,黑色外壳,五短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