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王晓明(1 / 2)

死亡阶梯 君子堂作品 8994 字 2019-09-09

 斯华和杨君案子的关系,的确不仅仅是邱思民和林彬的心理医生这么简单。

杨君还没回到南城,安妲在北禹的调查就已经结束了。她给杨君发了封电子邮件,将北禹的聚水坳死者蓝舟的事件调查结果发了过来。

安妲信件的原文是这样地:

“我到达北禹的时候时候,北禹的刑警队长韩星臣正要出门。在他原定的计划中,是打算和队里的兄弟们出去痛快地喝一场,以庆祝一桩凶杀案终于告破。

“就在那个时候,我出现了,很不巧地扫了他们的兴。我没有直接找到在韩星臣的办公室——他们的办公室在二楼重案组,我直接跑到了一楼的接待处,声称自己要报案,并且开口就说葵花树小区的案件是桩冤案。通过先期调查,我已经查阅了所有关于葵花树小区的案件报道,那也就是蓝舟的案件,确定是桩冤案。

“葵花树小区那桩案件人人都知道——不仅是在公安局内部人人皆知,连整个北禹也差不多家喻户晓。案件很简单:本市著名企业家王晓明在他自己家住的小区内被人捅刀子,捅刀子的是以前被他开除的蓝舟,幸亏王晓明本人是跆拳道的黑带,蓝舟拿刀子捅过来时,他就势一躲,一把抓住蓝舟的手,两人就推搡了起来。推搡之中,蓝舟被刀子给刺死了。整个过程都有好几个目击证人,现场也有全程录像作为证据。公安局的人还没到,电视台的人就已经将案发的录像播了出去;等韩星臣他们查完现场,还没来得及分析,全城就已经传开了这个案件,关于案件的动机,大家都肯定地说是蓝舟报复杀人,结果反而自己被杀死了,这就叫做自作孽不可活。虽然大家都这么说,韩星臣他们还是依照流程对案子进行了严格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和大家猜想的一样,王晓明是正当防卫。

“但我从中看出了完全相反的结果。

“葵花树小区那个案子,表面上看,凶手是蓝舟,实际上并非如此。我这么说,是根据报纸上的报道推测而来的——以下所涉及到的相对时间,都是相对于2003年12月30日,也就是蓝舟犯案的日子而来。

“其实很简单,人物的行为总是由其性格决定的,一个人不可能做出超越其心理特征的举动。蓝舟是一个很暴躁的人,很容易冲动,他以前有过很多次和人打架的经历,王晓明开除他的时候,他也曾经冲进办公室要杀了他,被人劝了下来。正是因为蓝舟是一个很暴躁、很冲动的人,他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他不可能对一件事情隐忍太久,根据他以往的表现来看,每一次——无一例外——每一次当有人冒犯了他,或者他觉得被冒犯的时候,他总是在24小时内作出反应,并且事后不再追究。而他被王晓明开除是案发半年前的事,这半年内他已经重新找到了一份薪水可观的职业,依照他的性格,除非有其他理由,否则不可能在半年后重新萌发对王晓明的杀机。在葵花树小区的案件中,蓝舟的表现违反了他的心理特征——据说他一连两个星期都在跟踪王晓明,调查他的行动规律并且伺机下手——这点完全不符合蓝舟的个性,冲动型的人除非有特殊理由,不会出现这种深思熟虑的举动。

“蓝舟还有另外一个性格特征——孝顺。从蓝舟以往的经历来看,他所作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为了满足他父母的最大利益,包括他娶现在这个妻子,也是因为这个妻子对他父母孝顺,据说他原本有调到外地升职的机会,也为了就近照顾父母而放弃。每个人行事都有一个核心动机,这种核心动机形成某种类似信仰的东西,在任何情况下,一个人的行为都不会违背他的核心动机——蓝舟的核心动机就是孝顺父母,所以他做任何事,也都不会背离这一点。案发的时候,他的父亲正因为尿毒症住在医院里,急需换肾,肾源已经找到,手术费还有很大的缺口。蓝舟为了凑手术费,一连打了三份工,四处找人借钱,并且正在找人买自己的房子——在这个时候抽出两个星期的时间来跟踪一个半年前的所谓仇人,这绝对不是蓝舟的行事风格——除非他谋杀仇人这件事,能直接对他父亲的病产生帮助——这点也恰恰让人觉得奇怪。在案发前两周,蓝舟忽然凑到了一大笔钱,足以支付他父亲手术的前期费用,据说这笔钱是社会慈善人士捐赠的,然而,将这笔钱和蓝舟的行为变异联系在一起,就耐人寻味了——两者都是发生在两周之前。”

“我们再来看看王晓明这个人。和蓝舟的暴躁相反,王晓明是个很冷静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个冷酷的人,他开除人的时候从来就不手软,平时做事也很干脆,想打他的人不少,拿刀子捅他的事情也发生过好几次,但是他每次都很轻易地制服了对手——包括蓝舟在刚被开除时捅他的那一次,那次周围没有任何证人,蓝舟拿的是一把比这次凶案更锋利的西瓜刀,也被他在两分钟内缴了械。

“王晓明的极度自信和冷酷,决定了他孤独的个性,他不喜欢和人来往,甚至连自己住的小区内保安是谁都不知道,加上应酬较多,平时活动没有规律,什么时候回家、什么时候离家,小区内的居民和保安都很难说准。

“案发两周之前,王晓明的行为也出现了明显的反常。首先,他行动变得有规律了,每天夜里12点准时到家——这是他们小区内的保安说的;其次,他每次回家都和保安打招呼,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的事;最后,和以前一进小区停了车之后就直接上楼不同,案发前两周,他回家之后还要独自在楼下的花园里散步半个小时左右,而这个时间是绝不允许任何人来打扰的,曾经有个保安在那个时间从花园里经过,被他大骂了一顿。

“还是那句话,人物的行为不可能超越他的性格。在葵花树小区的案件中,凶手和被害者在两周前都改变了自己的行为规律,如果说凶手的改变是为了行凶,那么被害者王晓明的改变是为了什么?他的改变在两周前开始,在案发之后终止——如此看来,他的改变似乎仅仅是为了给凶手的行凶提供便利,两方面的改变契合在一起,形成一桩完整的凶杀。被害者为什么要配合凶手来进行这种改变?这是对他们的性格进行分析之后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被害者的行为规律和凶手的行为规律形成配合,这似乎说明被害者知道凶手将要谋杀自己。这一点很容易得到验证,凶案发生时,在场有两名保安和一名小区住户目击案发过程。凶案发生在深夜12点20分,依照过去两周王晓明的习惯,这个时候他正在花园散步,两名保安绝对不会来打扰他,而其他住户也已经入睡——既然如此,为什么凶案发生时会有保安和住户在场?凶手蓝舟又是如何进入小区的呢?这两个问题已经由证人解答了——根据他们的证词,案发时,王晓明声称花园内依稀看见有人影经过,两名保安进入花园进行搜索,根据门口的录像显示,就在这个时候,蓝舟从门口进入了——这又是王晓明给蓝舟提供的一个便利,否则他要进入小区就必须经过保安的盘问——保安到达花园之后,王晓明又做了一个违反规律的举动,他没有直接与保安碰面,反而从花园的另一端走了出来,正好与刚刚潜入的蓝舟碰面——蓝舟当时蒙着面纱,手里拿着刀子,看到王晓明之后,他立即直奔过来,王晓明转身便跑,同时大声喊叫,一楼的一名住户打开窗户朝外张望着,两名保安也跑了过来。

“这个时候,如果凶手是一个比较冷静的人,也许会转身就跑,既然他蒙了面,表示他并不想和王晓明同归于尽。然而,如前所述,蓝舟是个冲动的人,并且显然有着非杀王晓明不可的执著,他非但没有逃跑,反而加速追赶了上来。在保安还没有来得及跑过来时,蓝舟就已经靠近了王晓明,两人扭打在一起。录像中显示,王晓明在扭打中不小心将蓝舟刺死,证人的证词也是如此,但是,我之前已经提到,王晓明是跆拳道高手,有过多次空手夺白刃的经验,而这一次他却如此凑巧地将凶手刺死了,照他的身手,出现这种失控的情况,这是这一系列反常之中的又一个反常。

“在这种反常之中,占据主动的是谁呢?如果这的确是蓝舟对王晓明的谋杀,那么占据主动的显然应当是蓝舟;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一直占据着主动地位的是王晓明,是他在控制着事态的发展。是王晓明改变了自己不规律的作息习惯,这才让蓝舟能够掌握他的行动规律;是王晓明将保安从小区门口调开,蓝舟才能够顺利进入葵花树小区;也是王晓明,在凶案发生时,适时地调来两名保安成为自己的目击证人;最后,还是王晓明,以正当防卫的名义,杀死了蓝舟——自始至终,蓝舟的行为就被王晓明的行为所操纵,如果没有王晓明的行为,蓝舟的行为也就无法实现。这说明什么?

“说明蓝舟不是凶手!

“根据我的分析,在这起案件中,真正的被害者不是王晓明,而是蓝舟。是王晓明用金钱收买蓝舟,让他来谋杀自己,然后堂而皇之地将他杀害——因为有过一次交手的经验,王晓明清楚自己能够轻而易举地制服蓝舟。蓝舟正好急需用钱,他也并不缺乏杀人的勇气,也许他并不知道要他杀人的人正是王晓明自己,他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圈套,就这样走上了死路。

“我的推论说完之后,韩星臣感到十分震惊。他是一名优秀的刑警队长,立即对该案重新展开了调查,调查的结果符合我的推论。当时负责调查的是两个实习生,面对平生第一桩杀人案,他们格外地认真谨慎,不但搜集了现场证人的证词和证物,而且还仔细询问每一个相关人员,最后从蓝舟的母亲口里得知,蓝舟在案发前几个星期曾经很兴奋地说父亲的医药费有着落了,并且说王晓明这回非给钱不可。当时由于蓝舟杀人的事情有目共睹,这条线索被忽略过去了。现在,韩星臣重新拾起这条线索,通过调查发现,蓝舟父亲的医药费是由一个瘦高个的年轻人付的,而那瘦高个的年轻人又在案发前后和王晓明有来往,不仅如此,蓝舟本人在案发前几个星期,也一直和王晓明有来往。这情况越发引起韩星臣的兴趣,深入调查下去,渐渐发现王晓明在一宗经济罪案中犯罪的证据,而且这种证据有一部分恰好被蓝舟掌握着,案发前三周,蓝舟和那瘦高个的年轻人有过几次接触——这种三角关系让江阔天他们感到迷惑,尤其不清楚蓝舟的犯罪动机。到了这个时候,韩信臣他们重新分析葵花树小区的凶杀案,这才发现案件中许多反常的地方,渐渐得出和我之前同样的推理,最后找到了证据,证实了我的推测。

“事情的起因还是在于蓝舟父亲的病。蓝舟为了他父亲的病四处兼职,其中一项兼职便是替室内装饰公司的人拍摄建筑外观图。事情就是这么巧,当他拍摄某一处建筑外观时,恰好将王晓明和另一家公司非法交易的过程拍了下来,他当时也没在意,回家洗出照片才发现背景上的人是王晓明,以他多年在王晓明公司工作的经验,他立即看出了这些照片的价值。他拿着照片就来找王晓明,明目张胆地敲诈,王晓明表面上答应了他,暗地里却和那瘦高个的年轻人联系,商量出了对策。瘦高个的年轻人是王晓明暗地里养的一个黑手,他直接找到了蓝舟,说王晓明准备干掉他和他的父亲,蓝舟被他这么一说,火气立刻冒了上来,当场就要去找王晓明拼命。瘦高个劝住了他,说自己也是王晓明的仇人,正打算找人干掉王晓明,并且当场掏出10万块钱,让蓝舟先给父亲支付医药费,剩下的钱等他干掉王晓明之后再支付。蓝舟听他这么说,想想王晓明的确是个心狠手辣的人,自己掌握了他的证据,可能真的会被他弄死,不如先下手为强,便答应了。

“接下来的两周里,瘦高个依照王晓明的指示,命令蓝舟注意观察王晓明的行动规律。案发当时,王晓明布置好一切之后,给瘦高个打了个电话,瘦高个立即电话通知蓝舟行动,就这样,蓝舟最终钻进了他们的圈套,王晓明顺利地杀死了蓝舟,案件进行得十分顺利,毫无阻碍。

“虽然现在真想大白,但死者已矣,凶手王晓明也在案件裁定后不久便失踪了,至今音信全无。

“老大,我的推理还算精彩吧?念在我劳苦功高,千里奔波,克敌有功,想必定有奖赏,也不劳老大费心,我自动奖赏自己一个星期带薪假期,你看过邮件之后,就算是同意了。”

看到最后一行字,东方忍不住笑了,这还真是安妲的行事风格。

“这丫头推理能力还算不错。”东方说。

“是啊,是不错,”杨君说,“可惜还差了一着——她完全被自己的推理迷住了,一开始就忘记自己是去干什么了。”

东方忍俊不禁:“这倒是,她没提到聚水坳的诅咒。”

她半点没提到聚水坳,而这恰恰是杨君真正关心的。

虽然安妲满心指望杨君就此放她去度假,却还是收到了杨君的回信。没多久,依照杨君信中指示,安妲又查到了些线索。

不出杨君所料,王晓明也是一名心理疾病患者,他的心理医生也是斯华。蓝舟是王晓明在2002年9月份特意招进公司的,这个时间和邱思民将杜莉萍招收进自己的公司同步;就在案发前两个月左右,因为父亲病重,蓝舟打算过一两个月便带父亲回聚水坳长住。

最有意思的是,和邱思民一样,王晓明对蓝舟的行为也实施了监控,安妲利用自己在北禹的私人关系,找到了负责监控的私家侦探,所提供的内容和关张向杨君提供的,如出一辙。

杨君特意询问了王晓明罹患心理疾病的时间,答案是在2002年4月份。

至此,杨君需要的北禹方面的资料已经收集完备,基本和杨君的推测相符合。

安妲在信里询问这些资料有什么用,杨君只回了四个字:“假期愉快。”

虽然没有找到凶手,南番和北禹的调查却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杜莉萍和蓝舟死亡案件中诸多的共同点,杨君分析建立了有关聚水坳诅咒案的犯罪基本模式:

1、凶手罹患心理疾病,心理医生是斯华——2、凶手建立公司——3、招收聚水坳在外地工作的人员进入公司,并实施监控——4、被害者提出要回聚水坳长住——5、利用被害者的性格弱点实施谋杀——6、凶手失踪。

如果这个模式是聚水坳诅咒杀人的通式,可以推测,杨小惠和罗华的案件也应当符合这个模式。

回到南城之前,杨君已经先行和东君侦探社里另外两名侦探联系,命令他们分别调查杨小惠和罗佳工作单位的情况。调查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杨小惠和罗佳均是由公司老总直接纳入公司的——这两人都不过是区区一个小女工,居然劳动老总亲自招收,这本身就令人奇怪,公司的人也都记得格外清楚。

两名公司老总的情况也符合杨君建立的模式:两人都患有心理方面的疾病,心理医生也都是斯华,在杨小惠和罗华出事后,两位老总都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悄然不知所踪。

“案子越来越大了。”东方说。

案子发展到现在,两人都看出来了,他们所调查的案件,表面上是两个案子,实际上却是同一起案件中的不同分枝,杨君调查的是被害者致死的过程,而东方则调查的是被害者死后凶手的行踪——只是在这之前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