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回家乡(1 / 2)

 山中无甲子。转眼无名来到东汉中平元年(184年)已经五个年头了。每日跟随武艺高超的赵云勤修枪法,连山外的季节递换都丝毫不能影响到对学习的渴望和执着。个子的增高,身材逐渐的壮硕魁梧让无名早已无法穿戴过去的衣衫,好在山谷里邻家大婶大嫂对这两兄弟照顾有加,否则二人恐怕与野蛮人无异。

刚在山涧边练习回来的赵云看见独自挥舞木枪苦练的无名,于是大声说道:“看枪!”“来得好!”回身一枪朔去,枪如灵蛇舞动,正是当初求艺时赵云所用的“回风揽月”。“不错!”赵云赞道。

两人来回拼杀半天,直到双方大汗淋淋,方才尽兴收手。对视一眼,“哈哈哈!”响澈山谷,惊起林中一群飞鸟。

“小弟的进步越来越大啊,不知道被云老师看见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惊喜。”

“这全是大哥教导有方!”

“别这样说!没你自己的勤奋用功,加上你的悟性,再好的枪法也是无法领悟学会的。”

“一晃小弟进山都五年了,现在枪法也只是欠缺实际经验。不知道小弟往后有何打算?”赵云凝神望向谷口道。

默默跟随在赵云背后的无名被这突兀的问题弄得思绪紊乱,在这宁静的山谷里,他无时无刻想的只是如何提高枪法,也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心无旁鹫才使得七探蛇盘枪能在短短时日习成。当然,离赵云的境界相去甚远。毕竟经验实战都缺少太多。

被问题困挠的无名对着赵云摇头轻道:“小弟也不知!”

“记得老师曾经告诫,最好的枪法并不是天复一天,年复一年就可练好的。对于我们所学习的枪法,只有实战经验的积累增加,方能青出于蓝,更上一层。因此云的两位师兄早早的溶于乱世去体验,去理解最深层的道理。”此刻好不隐藏自己心中向往的赵云,仰起头长嘶。

“都是小弟拖累了大哥,要不大哥早就出谷去一展所长,拿大哥现在的武艺能力,恐怕也没几人能战胜得了的。”无名由衷的赞美。

初冬的太阳总会懒洋洋的爬上天空。但它的光热依然能照耀对自己理想执着的人们。

赵云整理好背后的包裹,里面只有几张薄薄的炊饼,这些都是隔壁好心的大婶亲手赶制。从峡谷外回首,袅袅的炊烟正从谷内升起。眼眶里闪烁着晶莹,谁道男儿无泪,只是未道伤心处罢了。

“大哥!等等我……”一个黑影快速从山谷里奔出,不用猜都知道来者正是无名。

赵云皱眉:“大哥已经转告谷里的相亲,让他们代云照顾你。等你再多多熟练枪法后再决定是否出世。”

“不,大哥!你到那,无名就跟到那,无名就做大哥的影子好啦。”傻傻说完的无名一个箭步夺去赵云肩上的包裹,头也不回的迈步走去。

“呵呵!好兄弟!”不再多语,赵云也紧身而上。

山外的天早变了!

东汉朝廷的软弱无力,经济商业的萧条,权臣、外戚的当道,世族与党人之间的倾轧,皇帝的昏庸无道,让越来越多的百姓死于灾荒、饥饿、疾病、流匪,天下的子民就要活不下去,边境的外族也虎视眈眈大汉朝的肥沃土地,汉姓家族就快灭亡了。

山路盘曲,走来两大步流星之人,其一身高八尺,面白无须,相貌英俊,魁梧雄壮,背插一杆七尺亮银长枪,阳光下的枪尖,光亮耀眼,可见其之锋利。而另一人身材壮实、面目黝黑,瘦脸剑眉,惟手过腰,肌肉隆起,个高约七尺,也斜插一把六尺木枪,一看即之乃仿制之物。

众观之即明白来的二人正是刚出盘龙谷没几日的赵云赵子龙和无名小子。

临到一片树林前,赵云遥指岔路左方:“这边去往云家乡常山真定,另一方去往冀州中山国。大哥打算先回家乡一看是否还有亲人存活,不知小弟意下如何?”

“听从大哥安排!”无名应道。心下暗说:我连自己叫什么都不知晓,家在何处也无从打听,在这陌生的环境里流浪,还不如跟随大家一起,至少先长长见识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