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勇义铸碧血 第二百四十六章、专说春节(1 / 2)

碧血大明 魔菊 4448 字 2019-09-09

 五、勇义铸碧血第二百四十六章、专说春节

“此章,皆是收集所到,各位书友可不订阅。不小心订阅的大大,嘿嘿,就当慰劳一下小魔。说不定小魔归纳的这些内容,会在二个多月后的新年上有所用为,吸引GGMMM的注意。呵呵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正月初一的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绣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正月初二却又是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的时候。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礼虽轻,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地是“礼轻情意重”。

同时,也是北方祭财神之时。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祭祀所用的供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正月初三传说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在中国南方。大年初三地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谓“赤口”。一般是用约长七八寸、宽一寸地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地话(内容有一定格式。例如:“公元一九九四年岁次甲戌正月初三日当对神前香火前门钉断四方男女赤口贼盗火星一切祸灾归天大吉大利”)。贴在前门和后门地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地。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地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地灾难。家中多多招财进宝。万事如意。

初三地晚上举行送年仪式是送诸神和祖先回天。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地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地人家只吃三两天。有地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地。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绣。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地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正月初五里要送穷。

送穷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

穷鬼,又称“穷子”。据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文宗备问》记载,“: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称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穷子”。相传穷鬼乃:顼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宫中号为穷子”。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中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