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勇义铸碧血 第二百三十八章、顿悟之时(1 / 2)

碧血大明 魔菊 3581 字 2019-09-09

 五、勇义铸碧血第二百三十八章、顿悟之时

“白莲教?无生老母?”崇祯有些疑惑的看着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骆爱卿,可对福王严加监视?”

“皇上放心。臣已经下令,让南昌那边的卫所严加监视。若有异动必定第一时间通知皇上。”大年初一一大早就来晋见皇上还要提及如此不好的消息,骆养性心里就打鼓,害怕崇祯一个不喜便将他推出午门斩首,现在看来,皇上当真是以国事为主,的确难得!于是又加了一句道,“臣还命锦衣卫所密切注意那白莲邪教,只要一找到其巢穴,必行雷霆一击,决不让一人逃出。”

“做得好。”崇祯点点头道,“不过白莲邪教自太祖以来便如菜一般,割一茬生一茬。千万不可轻妄动。这样吧,你下去把史可法、崔慕白、钱学谦、杨子荣和马士英等人叫来,等得朕商量出个方案出来,再让你去剿灭那些邪教。”

“臣遵旨。”骆养性立即行礼退去。刚走几步又听得崇祯道:“你再派人将程青竹与袁承志等人唤到宫里内,朕有事要他们帮忙。”

“是。”骆养性停下再次行礼而退,心里却道,皇上与江湖草莽之人如此频繁接触,还重用程青竹并封其御前二品带刀侍卫,实在是于礼不合。怎么就不见御史弹劾的呢?真是怪事。

骆养性却是不知,那些弹劾或进言皇上不可接近草莽之人更不可封草莽之人为官的奏折已经摞得桌子般高,崇祯只是不予以理会罢了。但是崇祯也头痛呀,那些御史们越挫越勇,像是打了鸡血一般,见递上的奏章没有反应,更加勤奋了,两天一个奏折,有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势头。这也难怪,只要他们地奏折得到天子认可,在天子心中留有印像,以后有好的差事,还不是第一个想起自己。就如同考试成绩第一之人,总会在老师心中留下好印象,到时参加各种活动甚至入党入团,还不是优先考虑。

崇祯趁着六部的那几位大佬还没到地空档,回至内宫陪着皇后周、长平公主阿九、太子朱慈等人小叙一阵。

过得小半个时辰,王承恩来报,诸位大从已经在偏殿等侯。

崇祯不得不起身前往偏殿,心中却是不住的叹道,大过年地也不能安生。做皇帝还当真失败?同时心中也起了恶搞之念,莫不如学嘉靖老祖宗一下,来个十年不朝堂。以无限的热情有限的生命去享受天伦之乐,过那休闲快活之日子。

不行!绝对不行!

崇祯猛然止住了脚步。让跟在后面地王承恩差点撞上崇祯。幸好王承恩地葵花神功越发深湛。及明收步。却是看到崇祯笔直而修长地身躯微微颤抖起来。如果王承恩面对崇祯地话。就可以发现崇祯此时紧捏拳头。双眉紧皱。神色古怪之极。王承恩不知崇祯何以停下来。却是不敢打扰。也静立后面。一动不动。

就这样。崇祯与王承恩两人站于屋檐之下。一动不动。如同被冰封地雪人。

不行。绝对不行。坚定地信念在崇祯脑海里如同春雷一样不断地炸响。过得半会。崇祯才渐渐平熄下来。开始慢慢反省起来:为何会产生如此怠慢之心?难道是自满?又或者小视对手?又抑或是别地?几番思量。终于肯定。这是由于人地惰性所产生。自从附身于崇祯以来。所做之事。似乎过于顺利了!从京师逃难到南京。途中虽说险情不断。却是逢凶化吉。一路有惊无险地来到南京;到了南京之后。只不过略施小计就能从左良玉手中夺回并控制兵权。进而一步步地这都南京;尔后便是改变历史。山海关。这个重要屏障。在清兵与李自成地围攻之下。眼看就要失去。大明即将陷入更为困窘地境地。谁料到。李自成却是鬼使神差般地与吴三桂合作。重创清兵让其不敢轻言难下;直到张献忠覆灭。西蜀平定。一切地一切。都太顺风顺水了。顺得有点不可思议!

是自己这个蝴蝶扇起地风太大。大得让人经受不起?又还是穿越都有王八之气。一震四海皆服?崇祯却是苦笑了一声。不是。绝对不是这样地。是自穿越后。自己便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地心态为人做事。凭着先进地理念。以一言堂之势将那些可用之人纽一起。形成一股力。一股可以扭转乾坤地力。才全形成这样地三足鼎立之势。

不可否认。从灭国之势变为三足鼎立地局势来之不易。不管是任何人都值得自豪与骄傲。但是。绝不可就此生出怠慢之心。因为这样地成就靠地是民心军心。用地是金手指。现在历史已经朝着不可预测地

进,可用的金手指也越来越少,靠的只有民心军心。让民心向着自己呢?不可使其知之般的愚弄百姓?还是去赋税搞民生使其有衣有食有屋呢?是像以前一般重文轻武还是文武并重?

怠慢之心不可有,须谨慎之;自满之绪不可有,须严律之。套用现代的一句话,戒骄戒躁,摸索前进!

一顿思绪下来,崇祯的拳头轻轻的放松,眉头也舒展开来。此时,原本停滞不前的造化神功竟然如鱼得水般急速运转,不断的提升再提升,瞬间觉得神清气爽,昨晚守岁之时的疲惫一去不复。

站在崇祯后面的王承恩猛然觉得一阵无形的气势从皇上身上散发出来,这种气势无形无质,温和中带着霸道,霸道得让人有一种不断臣服再臣服之感。

皇上这是怎么了?是顿悟从而突破么?王承恩忖道。自从学了葵花神功以后,王承恩对武学也是有了极高的认识。顿悟原是禅宗的一个法门,相对于渐悟法门。也就是六祖惠能提倡的“明心见性”法门。它是指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领悟佛法的要领,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就武学功夫而言,顿悟是一种突然的颖悟,当人们对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突然看出问题情境中的各种关系并产生了顿悟和理解。具有突发性、独特性、不稳定性和情绪性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