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命!”
戏志才将发石车图纸收好,正准备动身,这时有个小校进帐向曹操禀道:“我军潜入郯城的细作传回消息,陶谦计划于今天早上领兵四万来救彭城,前锋曹豹预计明天傍晚赶到武原。”
曹操得报,吃了一惊。
他连忙叫劝志才回来,道:“陶恭祖自任城退回郯县之后,在那里准备将近一个月,整兵再来攻击我军,支援彭城,看来,我得给他来个围城打援了。”
戏志才思索片刻,颔首道:“这是个机会,主公应该留部分兵力在城下监视彭城守军,亲领大部人马东进,寻机和陶家主力决战。”
曹操“嗯”了一声,对戏志才的说法表示赞同。须臾,问道:“先生以为,这仗应该怎么打?”
戏志才道:“徐州彭城以东,丘陵广布,利于设伏的山头较多,主公可以在敌军必经之路上选择一处险要之地,在道路边的山上部署伏兵,等陶恭祖带兵赶到,再一齐出击,打他个措手不及。”
“此计正合我意!”曹操手抚长须,哈哈笑道。
坐在旁边席上沉默良久的曹恪忽然开口说道:“小侄知道从武原到彭城的必经之路上,有座大山,可以隐藏数万大军。”
曹操“哦”了一声,道:“不知是哪座大山?说来听听!”
曹恪道:“小侄三个月前在城山里处理害民事件时,曾听当地的百姓说过,在柳泉乡东南三十里处,有座茱萸山。
“是吗?”曹操问道,“贤侄可曾派人去查探过?”
“派了的。”曹恪道,“小侄曾让曹大福带五十个斥候按照乡民们提供的路线赶到茱萸山。斥候们到了之后,发现那座山方园十余里,有大小山头数十座。山上树木葱郁,足够我数万大军隐藏。山南有条东西向的官道,是从武原前来彭城的必经之路。”
曹操闻言大喜,吩咐帐中卫兵:“取舆图来!”
少顷,有个卫兵去取了张绘制有徐州地形的舆图来,放到曹操的公案上。
曹操摊开地图,让曹恪和戏志才近前。
他在舆图上比划了一会儿,最终将手指重重地点在彭城和武原之间的一座山的标志上面。
那座山的标志下面,赫然写着茱萸山三个小字。
戏志才道:“武原距离我彭城东郊大营百余里,距离茱萸山六十里。陶恭祖明晚到武原,最快后天早上才能出发前来彭城。主公要到茱萸山设伏的话,应在后天早上动身,抢在敌军赶到之前占据山头要地。”
曹操颔首道:“说得是,我后天凌晨就领兵前去,到山上部署伏兵。”
曹恪道:“陶家军按照日行六十里的常规行军速度计算的话,应该会在后天下午赶到茱萸山附近扎营,不会过山,毕竟那时天都快黑了。”
曹操道:“也就是说,他并不会如期进入我军的伏击圈?”
“不错。”曹恪道,“因此我建议大伯用诱敌之计,引诱他进入山脚下我军的伏击圈。”
“如何诱敌?”曹操问道。
曹恪道:“大伯后天率大军赶到茱萸山之后,安排一半人马埋伏在山道北侧树林中,然后让另一半军马主动前去寻找陶家军决战,在战斗中佯败而逃。陶恭祖一心要击退我军,解除彭城之围,见我军战败,定会得意忘形,挥师追赶,以图尽快将我大军赶出徐州。等他的兵马追到山下,我军伏兵再一齐出击,与佯败的另一半军马夹击敌军。陶家军被杀得措手不及,只有败退的份了。”
曹操又问戏志才:“舍侄这个主意如何?”
“曹司马此计大妙!”戏志才由衷地赞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