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俘虏(1 / 2)

 走完热闹的商业街后,没两下就来到官员们较集中的另一条大街。

在经过一处古色古香精美典雅的楼牌,在两侧看管兵丁毫无所动下,进入了这处街道两旁与商业街迥异风格的大街。

整条街道不仅变得整洁干净大气很多,就连街道两旁落叶都极少,除偶尔还能见到的牲畜大便令人不悦外,和商业街一比较,就没太多可挑剔的了。

这条街道显然是有专门人长期清洁,让走在青石板铺就路上之人心情都要好很多,也让来往马车颠簸少上不少。

与热闹的商业街不同,街道两侧围墙都修缮的极好,青砖白墙绿树成荫,豪宅大院应接不暇。

特别是各府宅的大门、牌匾等装饰更是堂皇大起,精雕细琢的浮雕、牛腿(建筑的柱、梁等连接点)等等细节,点缀内外应接不暇。据说,陈掌柜的院子也在这边。

城内、城外与这里相比,完全就是两个世界,甚至只凭外在装饰。

这儿都比希望港统一建造的城市规划,大量运用测量学,合理利用空间造出来的多数建筑美太多,只能说两地各有千秋,不能硬做比较。

没多久,李师爷就慌里慌张从游知县府上大门跑出,急忙忙来到大街带路引众人入府。

而众人在进了知县府上后,更是好好领略了番古人建筑造诣的院落美,不管从那一个角度观赏这几进几出的大宅庭院,简直处处都有故事,一步一景目不暇接。

能维持这样豪华宅院与一定数量下人的知县,想不是贪官或家有大量良田,或以职务之利营商或盘剥剥削都难,不然以历代最少俸禄之称的大明官员,怎么可能维持这样享受的生活。

三人在见了游知县,寒暄几句送上希望港的小礼物并表达了来意,成功要了一封免关钞的盖印文件,留下三百两白银识趣离开。

而这时,远在田独,以铁矿为主开发的矿区内,集中了筹委会大部分俘虏。

这些俘虏大多是来袭海盗,官军中有兄弟至亲等亲人死在战场,结了大仇不敢轻易放掉之人。

俘虏中,大部分都是没一技之长,只能出劳力的苦工。

在赵仁的建议下,对筹委会没什么怨恨或小的,就安排一些危险性小的活,却保他们能更长久为筹委会做活,为了让俘虏们有动力自愿做工,筹委会可谓煞费苦心。

管理矿山开采的,是能源部矿产组组长叶永成与看守组组长姚文轩,他们从接收俘虏到前不久颁布针对矿山俘虏的规定,也是出自两人改自希望港试点细化中的用工规矩变种。

“收工吃饭!”俘虏中不少人听到喊声后,把工具放到指定地点,带着脚镣摩擦叮当作响声中,来到一处茅草遮阴的棚下规矩排队起来。

在战士的看管下,矿产组负责铁矿区的工作人员很少入内,通常都是在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木栅栏外,拿着各种表单和姚文轩交接。

俘虏们已被关押好一阵,懂得守这里的规矩,在吃饭之际难得休息之余,用羡慕眼光看着因表现良好,被分配到食堂做工,同为俘虏的一批人。

至于同样是俘虏,却干着看管与负责产量的“叛徒”,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

这些第一批到棚中吃饭休息的犯人,都算是表现较好的,他们老老实实安分的心里盘算着一天一积分,积满多少后就可获得自由的终极盼头,也对最底层的官军俘虏,有那么一丝丝同情。